1. 无忧资讯 /
  2. 黑神话·悟空,翻开西游记,满篇尽是苦难哲学 /

黑神话·悟空,翻开西游记,满篇尽是苦难哲学

今天和朋友聊聊最近很热的一个话题: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我还没有玩过这个游戏。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偏爱的是即时战略游戏。类似于红警、帝国时代、星际争霸那种。对于角色扮演类游戏,我更喜欢看别人玩。对于自己上手总是兴趣欠奉。“黑神话·悟空”上市以后,可以说是不负众望。我基本上看全了这部游戏的全部动画视频以及不少大神级解说。作为一名非职业自媒体人,我还专门阅读了关于这部游戏台前幕后和制作团队的资料。虽然没有亲自上手,但也算对这款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令我印象颇深的是制作人冯骥在形容自己的工作时用到的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如果让我来评价这部游戏,我只能说:不容易,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有很多网友在体验过游戏之后“意难平”:悟空的理想结局应该是再次打上灵霄宝殿,而不应该是又戴上金箍。好吧,挑剔当然比真正做事要容易得多。但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个金箍,可能就不会有“悟空”。毕竟,一部“黑神话”已经是能献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我以前在文章里写过,《西游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隐喻小说。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随着年龄、阅历和眼界的增长,能读出不同感觉的绝佳作品。甚至读者站在不同角度,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例如针对孙悟空这个角色。仰慕者眼中是超级英雄,俯视者眼中不过是小人物的灿烂。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倒着读《西游记》,读着读着不由落下泪水”。结果文章还没有撑过一天就“西游”了。换个号再发,结果还是一样。在我那篇升天的文章里,悟空摘下了金箍回到花果山。结局部分我是这样写的: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夜晚。孙悟空在菩提老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削去了满身修为,化作了一块顽石被丢在花果山上。日夜经受风吹雨打。偶然有天庭神人经过,看到这块顽石皆笑而不语……“黑神话·悟空”的创作团队当然是不可能读到过我的那篇文章。但或许正因为如此,让我更能对“黑神话·悟空”的创作感同身受。

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读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书越读越薄;第二个阶段,越读越厚;第三个阶段,再次越读越薄。唯此,可以说是把一本书读透了。这段金玉良言真的是让我终身受益。

对于《西游记》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本书通篇都是在讲一种苦难哲学。首先来说,贯穿全书的是唐僧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只有把这些难都经历过了,才可以取得正果。少一难都不行。尤其是最后一难,堪称是无难也要造难。皆因为菩萨看过唐僧的劫难簿子后,认为佛门中九九归真,唐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于是令揭谛赶上送唐僧回国的八金刚,使其再制造一难。真可谓是“难始难终”。

但如果觉得《西游记》只有八十一难,那就太小看这本书了。实际上,在第一难“金蝉遭贬”和第二难“出胎几杀“之间,还隐藏了无数场劫难。不要忘记了,取经的金蝉子已经转世十世。这事儿不仅众位神仙知道,就连排队等着吃唐僧肉的妖怪也知道。书中代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请问诸位,这像不像大家打游戏,中途挂了被送回新手村。然后又重新来过。你以为最后打爆最后大BOSS的还是自己掌控的角色。然而在游戏的后台,在你看不到的云端,早已记录了每一次的转生。那么,在成为第十世的取经人之前,金蝉子还经历过多少次劫难呢?书中并没有明说。但想来不会是大富大贵无病无灾的度过一生。否则不就与“遭贬”的目的严重不符了。

朋友们想想看,沙僧曾经可是天庭响当当的卷帘大将。属于在天庭高级领导齐聚的时候可以带刀上殿那种。可谓深得玉帝信任。书中有讲“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但就是这样的角色,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就被玉帝打了八百,然后贬下界来。不仅于此,还要承受七日一次飞剑刺穿胸胁百余下的痛苦。就这还是多亏赤脚大仙求情得来的。相比之下,金蝉子犯的可是“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的罪过。如来连讲情的机会都不给,直接给送回新手村了。

所以你看,在《西游记》里,领导讲话的时候不认真听还打盹,有难;损坏天庭礼器让领导丢了面子,有难;碰了不该碰的女人,有难;吃了轮不到你吃的东西,有难;感觉自己了不起占山头树大旗,更是大大的有难!不仅是师徒四人有难。老百姓承受的苦难更是何止千万倍。通天河的陈家庄每年要给灵感大王贡献一对童男童女;比丘国王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子的心做药引子;灭法国只因国王发愿就要杀死一万和尚。还有八百里火焰寸草不生的火焰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流沙河。狮驼岭光小妖精就四万七八千。百姓的苦难说不完、写不尽。翻遍整本书,谁能告诉我人世间什么时候有幸福?有快乐?或许猪八戒高老庄娶亲能算少有的一点“喜事”。所以我说,《西游记》通篇都是写满了各种苦难。

苦难就是苦难。如果非要把苦难笼罩上一层神圣的光辉,就变成了苦难哲学。唐僧的受难是未来取到“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多么高大上的理由。原本承受刑罚的悟空三位,虽然被打下凡尘但又被领导看中另有任用,一同经历劫难最后“修成正果”。总而言之就是,这些吃过的苦和受过的难都升华了。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被美化了。至于过程中那些比丘国的小孩子、灭法国的和尚、狮驼岭周边百姓等等,都变成了数字。他们一生中经历的苦难可能不止九九八十一。甚至被贬下凡间的各种天人也不知有多少。但他们没有被上面选中。所以就不会有“吃得苦中苦”的机会,自然也不能“方为人上人”。苦难还与选择有关。选择自立山头追求无拘无束的,要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如果选择服从、跪下、顶礼膜拜的,遇事就是走个过场,困难自有上头出面摆平。因为这些苦难与苦难的制造者本就是一体的。这便是《西游记》里的苦难哲学。苦难的尽头,就是那一枚金箍。挑战苦难,就是在挑战苦难制造者的宽容度。

那么,《西游记》里是不是只有劫难或者说苦难呢?也不尽然。书中讲到蟠桃盛宴的时候是这样写的: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腾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扆,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只不过这样的盛景,哪里是天庭那些中低层有资格参与的。更何况蝼蚁一般的凡人百姓。其实下界也是一样,各国国王不仅感受不到水深火热,有些还能得到妖怪的辅佐助力。留给普通百姓就是两个字“天命”!正所谓,神鬼不外乎是人间事;正道邪魔,看谁在颠倒善恶黑白。《西游记》成书在明代。之所以流传至今,至少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这种苦难哲学符合封建帝王的口味。就像《二十四孝》一样,在那个时代的腐儒文化的胁迫下,越不幸、越能展示出人格上的伟大,越苦难、越能被赋予非凡的道德光环。这样的大言欺世背后,只不过是教人老老实实做顺民,还要从奴役中寻出美的滋味来。或许,如果不是最后那一枚金箍代表的“正果”,我们恐怕早已无缘悟空!

苦难也好,劫难也罢,正面意义是可以锻炼人的品质精神,增强人进步的勇气和动力。但不能把特殊的经历当做普遍的规律,更不能变成道德绑架;甚至引导人信奉苦难哲学。黑神话其实并不黑,摘掉金箍的悟空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