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国民相亲节目一姐,最近上综艺被狂骂“清朝人” /

国民相亲节目一姐,最近上综艺被狂骂“清朝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

原标题 |顶流综艺一姐,一夜被骂臭

黄菡引发网友谩骂后,近两期节目也没有露面,未知缘由。

你问谁?

当年《非诚勿扰》坐镇嘉宾席的,那位眉眼低垂、慈祥得好像一见面就会往你手里塞两个自家蒸的肉包子的阿姨。

而除了是面善的阿姨,人家还是南大的社会学博士,心理学界大拿,至于在各大节目巡回当情感专家,属于她最不值得提的荣誉。

没想到,多年后她在《我家那闺女2024》翻了跟头:

童年记忆里的智慧阿姨上了新时代的节目,满口说的却好像都是过时的浑话。

时代进步了,专家的观念却仿佛在退步。

但在我看来,这争议背后真正的“进”与“退”,可能和表面恰恰相反。

还是从事件还原开始聊起——

节目第四期,卢昱晓妈妈称女儿因为读女校,而增强了同性间的交往技巧。

黄菡当时提问,那会不会因此缺少与异性的交际技巧。

同一期,她们还谈到了养老问题。

以吴昕为代表的嘉宾提出未来养老院的条件会更进步,更符合新一代人的需求,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时又是黄菡提出异议——

从我的年纪来讲

我当然非常介意进入养老院

我可以想得见

在人生那样一个阶段

进入养老院是一种多么

无奈

不难想见她被批判的缘由。

第一件事,她撞上的是性别议题。

女性主体意识崛起,必然会有一个把自己从两性中剥离、独立出来的阶段。黄菡的问题未必没价值,但真的不讨喜。

网友只道,女校难道就培养不出健全人吗?

第二件,她又给这届抵触婚育的年轻人泼了盆冷水。

2024年了,怎么对养老院还有刻板印象?是网线还没接到村里吗?

“清朝人”一度成了她的关键词。

喏。

事情倒不复杂。

这不又是一出记忆德高望重的前辈,因为价值观过于抽象而翻车的old school剧本?

可我内心存疑。

过去的情感节目配对,现在的情感节目劝分;

以前的情感节目掺和,如今的情感节目旁观;

可无论在哪个时期,黄菡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既不同于那些机锋挑激、唯嫌事小的老派drama精,又不似新近那些目光冷冽、口齿灵巧的生活观察家。

眼下黄菡在新节目里格格不入,难道她在旧节目里就格格入了?

对中老年市场垄断如《非诚勿扰》,如今看来颇有菜市场的闹腾劲儿。

出身高校的黄菡夹在中间,犹如一只宁谧的卡皮巴拉误入农村鹅圈。

而如今的情感类节目,对嘉宾要求更多的是共情力、观察力、总结力。

他们往往被隔离在摄影棚里,与嘉宾物理上隔开距离,但在心理上,却被要求精准把握人性。

最好是擅长一语中的、当头棒喝、醍醐灌顶,通晓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艺术,多输出些滋养观众耳朵和脑子的话。

在这种取向里,黄菡几乎像个不讲道理的杠精。

不过,或许咱都没想过,情感节目里这些专家的本质价值到底是什么?

2010年1月,《非诚勿扰》开播,引发收视狂潮。

主持人孟非此前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以言辞直接辛辣闻名。

乐嘉更不消说了。

作为非专业的销售培训师,他的路数就是兜售观点、贩卖信念。

因为口吻过于斩钉截铁,哪怕嚼的都是一些思想泔水,也总能麻溜地把鸡汤灌进观众的前额叶。

而仅仅在节目开播5个月后,央视就对相亲类节目进行了多番批评,要求针对节目低俗、炒作、煽动性等问题进行整改。

也就在这时,党校出身、拥有过硬学术背景的黄菡加入了《非诚勿扰》。

来源 |《羊城晚报:<非诚勿扰>改打温情牌 女教授谈相亲“像上课”》

可见,当年黄菡是以一个调和者的身份空降到节目里的,目的是平衡过于低俗化的趋向。

现在内娱也有不少学术明星,刘擎、罗翔、薛兆丰、陈铭等先后成名,成为各大节目的座上宾。

但远在他们之前进圈的黄菡,彼时还未能体会到观众对知识分子的敬意。

有趣的是,彼时的观众对黄菡的批评和如今并没有区别——古板。

那个时代的情感节目,出格意味着个性,独断象征着独到。

一位女嘉宾不愿放弃自己事业,因此拒绝为了男友换城市生活,而涂磊这样的情感导师便会将这解读为“虚荣和纸醉金迷”。

身处这样环境下的女性,自然也没什么主动性,多只能跟随大流自我调整。

比如《爱保》里的观察员莎娜,看似和涂磊路线一致,总是用尖锐言辞评判一切。

但节目一换,她也能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

对比不同时期的情感节目,你会发现其理念、追求、内涵都发生了极大的嬗变。

而黄菡却是整个历程中的一个不变量。

她始终讲着那些和大众思维有出入的观点。

有一期《非诚勿扰》里,乐嘉故意找茬和女嘉宾吵架。

女嘉宾许亚丽恋爱总是屡试屡败,乐嘉分析说,那是因为她常年将精力用在照顾自己的哥哥身上,意即照顾哥哥已成为许亚丽的负担。

这话在本质上并不算错——

许亚丽的哥哥因车祸导致瘫痪,需要人常年照看。许亚丽视哥哥为最挚爱的人,且她本身就是医学博士,于是对此义不容辞。

只是,这不免会令许多男士心存畏惧。

可在女嘉宾泪水涟涟、一再请求乐嘉不要再说这种话时,她收获的是乐嘉的歪头、冷眼,以及嘴角上扬出现的一个得意的笑。

-我觉得你真的太不善良了

- 我怎么不善良了

来 你说说 你哥哥怎么不是你的负担呢

这一刻我只感受到了他自诩为智者的傲慢,以及把所有人当做炫耀自己智力和个性的工具的冷漠。

当时孟非也站在乐嘉角度,企图用“我想你是误会他了”替他辩驳。

黄菡在这一刻冷静、但惹眼地站到了中立位——

“乐嘉的表达和你们俩的沟通确实有问题。”

对,按照我们如今的偏好,她如果能够站起来和俩男主持掀桌,直接站边女嘉宾,那会叫人痛快得多。

可在权力失衡的语境下,中立就是黄菡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站边。

她有着我们父母那辈说话时的特点——

说话留三分,表达自己观点时,也会尽量照顾到对方面子。话无法说透的这份委婉,也成了她一直被误解的原因。

是,她说话的确不够干脆利落,没有那种直指人心的机锋。

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她看得多、经验足,她提出的往往都是更通俗、实用的见解。

要知道,“相亲”类节目当年盛行,本就有青年人情感观念、婚恋意识开始变化的因素在。

黄菡虽谈不上先锋,却一直在借自己的专业知识,默默推动这种思想转变。

而这,就是专家的本质意义——先大众一步看到未来,并为这个目标助力。

有一位男嘉宾很具代表性,他是一个要上电视来相亲的人,同时又因为性教育缺失,完全不敢和异性接触,甚至看成人电影都会有很大的负罪感。

飞速进步的社会,原地踏步的道德,无限膨胀的物欲,常年压抑的情感。信息社会培养出的第一波成人,许多都曾在这些矛盾中感受过无所适从。

黄菡的解题思路很简单:把在场的各位全拉下水。

黄磊、孟非难道就不看这种片了?看了就没反应了?这就是上课啊,没什么不正常。

接下来还提到国内性教育的路径问题,课堂上讲的过于羞涩拘谨,网络上看的过于轻佻浪漫,本质都不正常。

而这些社会问题,才导致了这代人的婚恋困境。

而她对女性问题的态度呢,举个简单的例子——

当年,同属情感节目的《新老娘舅》中,有位叫柏万青的名嘴。而她曾提出一个轰动一时的说法:“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

就是这个表情包

对隔壁栏目组的观点,黄菡的回应是这样的——

我的身体是我自己的,女生懂得自我保护就好。

如今看来,这当然不算什么新鲜前卫的观点。

但在十几年前,那个“贞操陪嫁论”都有市场的电视环境,这已经够裱起来供着了。

现在再回去看黄菡在《闺女》上的发言,她的立场其实是如一的——

她的背景让她没办法仅靠直觉去表达态度,而是需要多想、多调查。

只给大众提供一些即时的态度和情绪,在她看来是很“蠢”的事情。

或者说,是不够负责的。

女校事件中,她并不是直接否认这种教育模式,而从青少年生理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其潜在的局限性。

正是情窦初开的

对异性交往特别感兴趣的

那个阶段

但她实际上没有这个

关系刺激

随后更用一个女孩成年后难以感知到“爱”的案例,指出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作为一个心理学专家,从实践入手、从案例出发是基本的学术伦理,实在没什么过错。

至于养老院问题,应该这么说,吴昕等人想住养老院的观点,是基于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而黄菡不习惯于展望,她只抓当下个体的心理动机——

你们想进养老院

是想被养

不是想老

变老,是一件真实且残酷的事情。

正如她所说,真实的养老生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身体机能的衰退和生活无法自理的困境。

作为场上离“老”最近的人,她的忧虑要具体得多。

我不知道怎么可以把它说成

其实可以过得很好

生老病死是人生四件大事,任何一件都不应该寄托在过于乐观的幻想里,而要有更慎重的规划。

其实吧,我查资料时发现,黄菡身上还是有不少独立、现代的品质的。

老公,是她一见钟情后自己追回来的,大方写情书,大方耍小心思,最后领回了家。

华商日报《黄菡:老公是读研同学 美好婚姻需要经营》

节目中一次谈到叛逆期的女儿,口吻更是辛辣真诚。

这种对母性的怀疑,对很多人来说是想想都自觉不道德的禁忌,但她却如此诚实地面对了它。

我常常会怀疑

她真的爱我吗

或者甚至于我会怀疑

我真的爱她吗

当然,比起更受大众喜爱的李银河、戴锦华等女性知识分子相比,黄菡仍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人。

再囿于观众的兴趣,及她自己偏务实的取向,她的思维也的确很受局限。

比如在《非诚勿扰》时期,大众一直把她视为“婆媳”矛盾的专家。

不过换个角度想,她老谈这些旧东西,是不是因为从来没人问过她别的东西?

其实这么多年来,黄菡一直没怎么变过,而她所做的事也如旧,只是依着理性思维,凡事多想一步、多留一点余地。

彼时《非诚勿扰》流行给男嘉宾集体灭灯,她会提出恋爱不是战役,不能不给对方留机会,也断了自己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经验更丰富的女性对同胞的关怀。

在台上高高在上审判他人,用手上的一盏灯决定对方的命运,这看似是一种权力的体现。但在黄菡的视野里,给彼此机会,是更让自己有更多选择权,是女性争取利益更实际的做法。

只是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先认清现实、接受现实。

而从这一点开始,可能就不符合一部分人的期待了。

从《非诚勿扰》到如今的《闺女》,十年过去了,节目内容从原来的一味追求drama到如今能站在年轻人视角反思生活与人性,这是质的飞跃。

而节目的受众层面,似乎也得到了巨大的跨越——

从前人们好凑热闹,对各色夸张戏码下隐藏的腐朽内核视而不见。

如今人们六识敏锐,随便一句不合三观的话都可以引发他们的口诛笔伐。

黄菡遇上这场争论,源头却是观众的“进步”。

这便形成了一个“进步的悖论”。

黄菡的确是老派的,点开她的微博,鲜少有宣传和营销性质的内容,但她雷打不动地坚持更新自己的读书笔记,月均六本,只摘录、不评价,好似把这事看得无比郑重。

在这个时代,“进步”是件成本太低的事情,你只要略微跟得上时兴的意识形态,用各色简单粗暴的口号武装起自己,就可以对任何人发起审判与攻击。

而要以“保守”的姿态对一件事多思、多想,反而极其艰难,不免背上阻挡时代大流的骂名。

所以,这些新知唯一的作用就是处决异己者吗?

在一个崇尚快餐式批判的时代,做到不合时宜的审慎,要困难得多,也有价值得多。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V

地 图 软 件 被 曝 “给 黑 店 指 路”

内 娱 “ 普 男 ” 扎 堆 演 犯 罪 片

APP 们 抄 来 抄 去,越 来 越 雷 同 、臃 肿 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