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随母姓,意味着什么? /

随母姓,意味着什么?

《重启人生》

生日和姓名,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必备工具。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生日就是一组“人生激活码”,而姓名,则是可以直接指认某人的工具。

名字几乎可以说是人类的必备专利。除特殊情况外,任何人都会有名字。而任何不是人类的东西,一旦被赋予了名字,也仿佛瞬间就有了人类灵魂。

我们对名字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但事实上,名字不仅与个人身份有关,更为重要的,每个人的名字都折射着整个社会的过去与未来。

你的名字,不只是你自己的名字。

01.

名字,是一种“社会事实”?

任何人被取名的时刻,就是被赋予灵魂的时刻。或者说,被剥夺名字的时刻,也是被剥夺灵魂的时刻。

举个例子,《西游记》第34、35回中的“紫金红葫芦”,拿着这个葫芦喊了某人的名字,如果回应了,就会被吸到这葫芦里;在《千与千寻》的神灵世界里,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也无法回到原本的世界。这些都显示了姓名与我们的主体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名字”也是极富社会性的一件事。而“极富社会性的事”,在社会学中又被叫做“社会事实”,它是法国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概念。

涂尔干指出,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界常有两种看待世界的立场:一种立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实都是由物质实实在在地、客观地构成;另一种立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实都不过是我们每个个体心中主观想象出来的。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事物既不是实实在在地由物质构成的,也不是我们每个人单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就能成立的,它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成的,也因此只存在于人际社会关系中。

它虽然没有物质实体,只存在于人际社会关系之间,却会对所有人产生有如物体一般的实际作用效果,这种东西就称为“社会事实”,名字、语言、宗教、法律、出生率、离婚率、失业率等等都属于社会事实。

《重启人生》

02.

名字是社会的过去与未来?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取名字”都会有不同的规则和逻辑。名字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在一个时代中对个人主体的想象,而且这种想象还是一种有时间差的想象。

名字一般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但这种期待不是父母凭空想出来的,因为父母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子女未来也生活在社会中。所以名字直接反映了父母期待自己的子女未来能在社会中过出什么样的人生,进而直接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未来社会的期待。

姓名不只赋予了一个人灵魂,不只是最属于个人的社会事实,而且也是当下社会对未来社会的期待投射,折射着每一个社会的当下时代对未来的想象。

《请回答1988》

回顾我国的姓名发展历史,根据公安部《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男性取名排行前几名分别为建国、建华、国华、和平,这些名字和历史直接相关。而女性取名前几名则为秀英、桂英、秀兰、玉兰,大概都和很有气质的花草植物有关。

1960到1980年间情况有点改变,男性很多取单名,以军、勇、伟、强、刚为大宗。女性也是单名居多,以丽、艳、敏、芳为大宗,不过女性的名字逻辑表明,这时候人们从对内在气质的期待转变成对外在颜质的重视。

到了2000年之后,取名字的逻辑和之前出现了明显差异。2010-2019年间出生的男性,常以浩、宇、子、轩这些字来取名,最多人取的名字排行前几名为浩宇、浩然、宇轩、子轩。女性则以欣、梓、诗、涵为大宗,最多人取的名字前几名为欣怡、梓涵、诗涵、梓萱。

这一发展历史表明,名字的性别差异有减缓的趋势。男性取名字不再追求阳刚之气,女性取名字也不再讲求柔美外貌,而是更多追求仪表气质与知识内涵兼具。

而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也是一个需要具备全方面条件、从而在很多领域力争上游的社会。

03.

随父姓、随母姓,还是新复姓?

名字不只涉及到一个社会的现况和对未来的想象,也常常涉及到家庭或性别议题。最与这方面有关的,就是“姓”。

在我国,现在的小孩不一定要随父姓,也可能随母姓,或结合父母双方的姓而采用“新复姓”。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许琪老师在2021年发表了论文《随父姓、随母姓还是新复姓:中国的姓氏变革与原因分析》,他关注的是1986-2005年全国范围的姓氏情况。

许琪的研究从一个前提出发:姑且不论传说中以母系社会为主的上古时代,中国有史以来的传统长期都主要是父系社会,孩子必须跟随父姓。而姓氏又代表着家族,家族各方面的传承,例如财产之类的只能传给同姓的子女,而且主要是能把姓氏传承下去的儿子。

所以,“子随父姓”意味着只有男性才有家庭传承与继承权,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这个家族的权力。除非男性是以入赘的方式结婚,这个家庭才会出现“子随母姓”的情况,而入赘的男子也常因此承受比较大的社会压力。这也意味着,“子随父姓”制度其实是家庭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构成。

《失去名字的女神们》

但近代有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指出,当代中国有越来越多家庭在夫妻双方的协议下,亦即不是因为入赘的关系,小孩也随了母姓。结合夫妻双方姓氏的新复姓也时有所闻,这似乎表示中国的家庭性别观念越来越平等了。

而许老师通过统计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神奇的结果:越是在农村地区、或母亲受教程度越低,随母姓的情况反而越常见。

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上述条件之外,还要加上其他因素,才会出现更有可能随母姓的情况。这些因素例如:母亲是独生女,父亲是外地人且收入较低,家中子女的男孩数量较多,至少不只一个儿子等等。

加上这些因素,随母姓就变成一件更符合我们想象的事了——母亲是独生女,意味着母亲的娘家面临无法传宗接代的困难。如果母亲的老公在家庭中处于较弱势地位,或是这对夫妻正好有两个以上的儿子,那第二个儿子就很可能随了母姓,好让作为独生女的母亲的姓氏依然可以传承下去,以解决母亲那里无法传宗接代的问题。

而这种情况下,“随母姓”其实本质上是随了母亲娘家那里的父姓。也就是说,“随母姓”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家庭性别平等,反而恰恰是父权制度导致的现象。

许琪老师的研究还发现,结合父母姓氏的“新复姓”主要出现在大城市里父母双方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家庭。这样的父母通常在性别观念上会比较现代一点,所以这也表示,新复姓相较是家庭性别平等化的产物。

这项研究极具反转张力,同时反映了一项社会学的真谛。所谓社会事实,不是我们在报章杂志上随便看到一些说法就能够凭自己的观念或立场来评论的。因为真正的现实情况可能非常复杂,在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往往表现得非常理因如此或违反直觉,所以完全不是我们随便拍脑袋就可以凭想象议论的。

而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它的工作内容就是通过各种科学、系统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直接、一手的调查,并且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材料来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作者,带着好奇心提问,自己找出答案,都可以是一种生活乐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