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她拒绝参加开国大典:改朝换代见多了 /

她拒绝参加开国大典:改朝换代见多了

“林医生,您不是受邀参加开国大典吗?怎么还在医院呢?”

她却淡定回答:“哦,今天我值班。”

“多可惜呀!您应该去见证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她却笑笑说:“改朝换代的事我见多了,我是医生,热闹的事与我无缘。”

1949年10月1日,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庆祝。

早就收到开国庆典大红烫金请柬的她,却一如往常来到医院查病房、看门诊、值班。

这位敬业爱岗的医者叫林巧稚。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父亲是一位中学老师,母亲的早逝让她立下了学医的决心。

1921年她参加协和医学院考试,突然考场中一位女生中暑晕倒。

其他考生看了看晕倒的女生,又埋头做起试卷,毕竟考试时间不等人。

林巧稚却毫不犹豫连忙放下笔前去施救,因此错过了她最有把握的英语考试。

可她一点也不后悔,“我考医学院不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吗?如果连身边的病人都视而不见,又怎能做好一名医生呢?”

本以为肯定落榜,她也做好了明年再考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一个月后,她却意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在老师们的眼里,她交上了一份更出色的答卷,因此被破格录取。

然而考验才真正开始。

协和医学院考试极严。75分才算极格,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主课不及格,淘汰。

刚开始林巧稚也很吃力,但她凭着努力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不仅以最好毕业成绩拿到博士学位,还拿到了每年只授一人且是协和史上首位女性获得的“文海奖”。

在众多科室中,林巧稚却选择了不起眼的妇产科,并且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协和规定,聘任期间不能结婚、怀孕、生育,否则自动解除聘约。

她照单全收,她的想法很朴素,目睹了太多不幸死于分娩的产妇和婴儿。

作为一个女人,她只想拯救更多的母亲和孩子,她将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

1941年,由于日军进驻,协和被迫关门。林巧稚找个胡同开起诊所,对穷苦人家,她不但免费,有时还要倒贴送钱。

直到1948年,协和医院复院后,她才关了诊所回协合担任妇产科主任。

她的同学,为蒋 介 石效力的医生写信劝她时局难料,请她来南京却被她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收到开国大典邀请函,但她也放弃了,理由很简单:“那天我出门诊,病人需要我。”

林巧稚有个习惯,每天临睡前要把电话移到床头柜上,以便随时接听医院的来电。

遇到紧急情况,她总是披衣而起,飞奔医院。

一天夜里,她被电话叫醒,赶往值班室时,一对夫妇便要扑通跪地:“林医,救救我们啊!”

林巧稚急忙扶住他们,好生安慰。

原来这对夫妇已连续生了四胎,可每胎生出来皮肤都发黄,不久后便夭折了。

林巧稚初步判断可能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症”,当时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治疗办法。

望着这对夫妇恳切的眼神,医者仁心的林巧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

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一分钟恨不得掰成两分钟用。

如厕时也争分夺秒看书,经常学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她真的攻克这个世界性难题。

1983年4月一个寻常的清晨,林巧稚突然大喊:“快拿产钳来!”

旁边的医生听到后却泪流满面。

这是82岁高龄的林巧稚昏迷时的呓语,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一晚上接生了3个胖娃娃,真好......”

根据她的遗嘱,3万元积蓄全部捐出。这是她一分一角省下来的,衣服领口、袖子磨破了都舍不得丢,床单褪色破旧也舍不得换。

林巧稚兢兢业业50余载,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她亲手接生的。

她一生未婚未育,却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这句话成为她的墓志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