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多维:政治局候选新人李源潮和张宝顺 /

多维:政治局候选新人李源潮和张宝顺

多维社特约记者谢冠平报导/对於十七大政治局的席位,中共各派势力都看成“兵家必争之地”,势力小的派系力图要有一席之地,未来能有参与决定权;势力大的派系则力图扩张,最好能有“控股权”。政治局最后的名单,将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不愿透露姓名的与政界有密切关系的知情人透露多位政治局新成员的候选人

李源潮:遭遇太湖“臭美”

李源潮,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源潮”这个名字,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援朝”,他确实生於抗美援朝爆发的1950年11月,江苏涟水人,父亲是“文革”前上海市副市长李干城,所以他也可以被归为“太子党”成员。1978年李源潮加入中共。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

与李克强一样,他也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上大学的,1982年毕业於复旦大学数学系。后来他与李克强同了一段学,获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但法学博士学位他是1998年在中央党校拿到的。

李源潮大学毕业后,先是留校在复旦大学担任团委副书记,不久就调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1983年底,他奉党中央之命,进北京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为四把手,在胡锦涛直接领导下工作。还担任了一大串诸如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主任之类的职务。

李源潮在离开团中央之后的仕途命运飘忽不定,重用中又似被冷藏,冷藏中又似有玄机。1993年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3月他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在这把无论如何算不上重要的交椅上一坐就是四年半,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他的仕途之路“也就是这样了”。

世纪之交,2000年10月,他被中央调到故乡江苏,担任省委副书记,又当了两年多,中间到南京市担任市委书记一年。就在这个时候,中共十六大举行,胡锦涛接过权柄,李源潮陡然间时来运转,摆脱冷宫生涯。尽管在十六大前夕爆发特大投毒杀人事件,市委市府的应对举措饱受诟病,也没有影响他的官运,几乎就在十六大落幕后,立刻升任江苏省委一把手。

通常中共对封疆大吏、各省诸侯都会安排进中央委员会,但是在十六大上,中委候选人名单上根本没有他,他仅仅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就说明十六大前夕,李源潮都没有进入当局提拔重用的行列。现在他是中国省市委书记中极少数几位不是中央委员的。

最近,李源潮因为一件环保事件而相当被动。5月29日,鱼米之乡的无锡市民家自来水发臭。市民抢购矿泉水,义愤填膺:守着太湖没水吃,天天说“太湖美,太湖美”,现在成了“臭美”!由於蓝藻肆虐,太湖旅游区也是一片腥臭。太湖周围的工业汚染之触目惊心,互联网上要追究省、市委责任的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人质疑享誉海内外的“苏南模式”。李源潮这次应对还算得力,很快恢复正常自来水供应,但是要解决太湖的汚染,不是朝夕之功。

张宝顺:遭遇黑砖窑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

(张宝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宝顺,与李源潮的出身、背景迥然有别,但也有大体相近的升迁曲綫,而且同病相怜的是,最近他也遇到不小的麻烦。

张宝顺1950年出生於秦皇岛,18岁进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当工人。“文革”中,21岁入党,被提为局团委书记,22岁又作为好苗子,当上局党委副书记。1979年他奉命进京,到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先后任干事、副处长、副部长。1982年底,在王兆国、胡锦涛那一届班子中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85年去掉“候补”两字。

他是“共青团派”中的“自学成材”者,本来没有学历,在担任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期间,1982年申请入人民大学读本科函授生,1987年毕业之后,又到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经济学硕士。如果不是这样,他大概不可能在1991年成为团中央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93年他从团的岗位转业,安排的职务却让很多人纳闷:看上去最没有“文化水”的人,却去担任最需要“文化水”的新华社副社长。他在这个岗位上趴了五年,才略微提升一点儿:由党组成员升为副书记。又干了三年,终於被啓用:2001年年9月到山西当省委副书记,两年多之后,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省长,随后於2004年2月当选为山西省省长。一年半之后担任山西省委书记。他是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张宝顺的政坛历程,也有一个两头快中间慢的“马鞍型”。

2007年6月山西省的砖窑和矿井的奴工、童工事件,举国为之震惊。山西省长于幼军已经在国务院会议上和新闻发布会上做过两次检讨。张宝顺到目前为止尚未受到牵连。但是已经有不少网民要求追究省委书记应负的责任。对这一骇人听闻的罪行涉案官员的追查刚刚开始,张宝顺是否会遇到他仕途上的滑铁卢?他自己未必敢打包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