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小说,试着按这个顺序来
偶尔和朋友们聊,为什么无聊起来,就会想重读金庸的书?
大概结论是,好看,这是其一;看久了,悲情的部分也不悲情了,于是只剩下一个虚拟的世界,仿佛古代人看山水画而向慕生活在其中似的。
有朋友喜读情情爱爱的段落,看见张翠山与殷素素、张无忌与赵敏的纠葛就来劲;有朋友喜读男儿慷慨的段落,捧着胡一刀大战苗人凤便不撒手;爱读豪气干云的,翻到乔峰去聚贤庄就血脉偾张;爱读金戈铁马的,会“死读”成吉思汗与帐下诸将那些句子……
我们这些“重读党”,每次重读,都像是找一个任意门,重新回到金庸的武侠世界——
萧大侠死在雁门关了吗?没关系,我们还是可以去无锡松鹤楼,看他和段誉斗酒;洪七公和欧阳锋拥抱着死在华山了吗?不要紧,我们可以立刻回到他和郭靖黄蓉初次见面时,去问黄蓉要鸡屁股吃,还吃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笛谁家听落梅”……
那是个很鲜活,很扎实,又安全的世界。仿佛大家都是老熟人似的。
所以我没事爱写金庸小说里“乱七八糟”的东西,从饮食打架写到名字回目,只因每次写这个,都仿佛是种重读和复习,是在重新闲逛“金庸宇宙”。
读金庸,我个人推荐的顺序是:
《书剑恩仇录》,看个热闹。
《飞狐外传》,顺手接着《书剑》。
《雪山飞狐》,这样把乾隆年间三部曲算是看完了。
《鸳鸯刀》,看过前面三部大的,太憋屈了,看《鸳鸯刀》散散心解解屈。
《碧血剑》,热热身。
《袁崇焕评传》,顺手看完。
《连城诀》,紧紧情绪。
《射雕英雄传》,舒舒服服看最肥而不腻的故事。
《神雕侠侣》,比《射雕》憋屈,情绪也紧,但能看看。
《倚天屠龙记》,勉强算大团圆,也收个尾。
《白马啸西风》,看完“射雕三部曲”,拿这个散散心。
《侠客行》,上部结尾有点哀怨,欢乐一下。
《笑傲江湖》,清逸飘洒。
《天龙八部》,雄浑诡谲。
《鹿鼎记》,举重若轻看完,收尾。
《越女剑》,迅速读完,当最后甜点。
如果是已经知道剧情,重读消遣的话,看代入感则《射雕》《笑傲》,看感情则《倚天》《天龙》,看人情则《鹿鼎记》。
如果要看打戏,《雪山飞狐》——嗯,是的。
结尾那场打戏不提,中间胡一刀和苗人凤的打戏,虽由阎基口述,但前后双方风采绝伦,实在是金庸小说里高手对决,风范第一。
如果是第一次读的话,最好还是按年限读。
像《书剑恩仇录》是刚起手,有青涩处;如果先看了《鹿鼎记》那么纯熟老辣的文笔,再看《书剑》,可能根本看不下去。实际上,看完《鹿鼎记》后,绝大多数武侠小说都可能看不下去——好比《堂吉诃德》之于骑士小说。
回想起来,我初读金庸小说,是很久以前了——大概小学五年级就读完十四部了吧。那时我读书经验不丰富,于是:
我第一次读《书剑恩仇录》,初时只以为主角是李沅芷,直到陈家洛出场,才发现气氛为之一变,觉得女主角是霍青桐;救出文泰来后,江南事了,以为大事已定,不料后半部分,陈家洛在大漠之上,遇到香香公主,小说氛围立刻又天翻地覆,终于迷城玉峰之类情节齐出,真是弄雨翻云。
我第一次读《射雕英雄传》,初见江南七怪与丘处机,以为天下高手;又出来黑风双煞,只觉一山还比一山高;看着郭靖练全真内功、学降龙十八掌,一点点变强,然而之后,东邪西毒、五绝纷起,真是另有高处比天高。等小说结尾,欧阳锋发疯,英雄束手,而成吉思汗扬鞭草原,问郭靖自己算不算英雄时,忽然就觉得先前自己并没有真的读懂这本书。
我第一次读《天龙八部》,到发现木婉清与钟灵是段誉妹妹为一变,到萧峰痛知身世又一变,到虚竹出场成为第三主角又一变。终于少林寺前,燕云十八骑尘烟飞舞,西夏宫中,一语而定梦郎梦姑。茶花影里,刀白凤告诉段誉,“那些其实不是你的妹妹”。情孽纠缠,飞短流长。
最后,还是那句:
真羡慕那些还没读过金庸的人啊!
我真的很想,穿越回那个年份,重回到“从没读过金庸小说”的阶段,重新再尝试一次那种,从头开始一曲一折、一跌一宕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