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的四张老照片,挺有意思
下面是外国摄影师拍摄的几张50-90年代珍贵老照片,感觉画面都挺有意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为了提升观感,进行了适度修复和上色。
1
1972年冬,八达岭长城上,几名军人的合影。他们身穿65式军服,真是太威武了!但是,从他们的着装看又有不同。穿军大衣的至少是团级吧?
那时候,战士和军官的服装是有区别的。战士穿的军装,只有胸前的两个兜。而军官穿的军装,则在上衣下摆处多了两个兜,一共是四个兜。
照片里这名战士,军装上衣就只有两个兜,胸前戴着像章和为人民服务徽章。她梳着双辫,戴着一双手套,脸上灿烂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从气质上看,像是一名文艺兵。
穿军大衣的是一名军官,看上去气度不凡。他年纪稍长,军装上衣明显有四个兜。上衣口袋处还别着两只钢笔。在他旁边,还有一名身穿四个兜军装的军官。
照片最左侧梳着双辫的女子,应该也是一名女兵,只不过穿的是便装,脚踩黑色皮鞋。从这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70年代军人的威武风貌。
2
1959年,上海街头。一名年轻小伙子坐在一辆外形时尚的敞篷小汽车上,摆出很酷的姿势,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这是辆什么车?小伙子是车模吗?
这一幕,发生在60多年前的上海市黄河路上。当时,上海街头汽车还没有现在多。这辆外形时尚的敞篷小汽车一停在路边,相当拉风,立刻就吸引了不少人。
上点年纪的人,估计都认识这辆车。它就是“海燕”牌微型小客车。而坐在车上的小伙子,其实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把车停在黄河路上,并不是在耍酷,而是在等待载客。
这辆车的空间,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大,但载客是足够用了。出租车小伙子还把一个喝茶的搪瓷缸放在驾驶室车门边,瞬间把人拉回到了五六十年代。
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市公用局将上海三轮车生产合作社与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保修车间)合并,改为上海市微型汽车制造厂。
该厂先后设计制造了海燕牌系列微型客车。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将这种车辆纳入出租车营运管理。照片中小伙子开的就是海燕牌出租车。
3
1980年冬天,北京故宫广场上,停着一辆黑色轿车,一名女子正坐在驾驶室。从外观,你能看出这辆车是啥牌子吗?让人奇怪的是,车前面还立着一个写有字的牌子!
有人说这是一辆红旗轿车,熟悉的车标和车前脸,太明显了。车前的立牌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
一名女游客坐在驾驶室里,胳膊搭在车窗上,看上去很有范。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现在看来,这个价格相当划算。
在上世纪80年代,商业化浪潮在全国涌动,古老的紫禁城与现代社会频繁交集。照相馆、字画商店、小吃摊等周边产业,开始在故宫内外逐一起步。照片中,游客还不是很多。
古老的紫禁城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共同出现在一张照片中,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
1989年,北京琉璃厂大街路边,一群年轻人正在等活儿。他们都是外地来北京打零工的。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现在已经是大老板了。
琉璃厂大街,在北京和平门外,是一条文化街。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外,但是平时相当热闹,人流量很大。所以,有不少外地来京打工的年轻人,都会这条街边等活干。
照片中这些人,看上去年纪都不大,十七八岁年纪。而且他们应该都是同乡,彼此之间相对熟悉。他们有的干木工,有的贴瓷砖。其中一名年轻人拿着一份报纸在看。
80年代,那时候出门打工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打工潮是从90年代才开始的吧。80年代能跑到北京打零工,除了具备一技之长,还有就是脑子活、胆子大。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初在街边等活的这些年轻人,如果当年踏实肯干,再遇到好机会,估计现在都应该是大老板了。
感叹时光荏苒,那熟悉又遥远的八十年代,将永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