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环球华报:风云际会漫卷加国政坛恩怨 /

环球华报:风云际会漫卷加国政坛恩怨

环球华报记者 萧元恺报道 大凡称得上政治家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人,在赋闲下来时,都要对自己从政生涯有个了断性的总结,虽然称不上盖棺论定,因为这要由历史来做,至少对自己是种交代。

美国的总统大多由本人操刀,已成惯例,里面并没什么主观评论,犹如一本流水帐,不过是个大事记而已。比邻美国的加拿大自然有样学样,联邦总理在前 台落幕后,也是要潜心著述,弄出本回忆录来。稍有不同的是,加国政治人物的传记多有个人恩怨色彩,党争与成见混在一处,闹到法院打场官司也不是新鲜事。这 里也反映出不同政治文化的特点,加拿大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堪称本国政治巨人的政党领袖,彼此的纠葛与交锋就成为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热点。

特鲁多曾与毛泽东会晤

前自由党联邦总理特鲁多

有 学者这样指出,在政治衰落的年代学习政治,自有一股悲情。政治不仅是经邦治国之道,也相关安身立命之本。这样的话总使人有一种莫名的辛酸浮生,但还不至于 无语凝噎。可无奈的是,我们又必然遇到这样的悖论,个性政治的建构与政治观念的还原可能依赖的,却是一位伟大的、有个性的政治家的出现。但是,将未来与希 望冀望于某个人身上,则是很危险的举措。

回忆录“屠戮”政敌

前保守党联邦总理马尔罗尼(Brian Mulroney)与前自由党联邦总理特鲁多(Pierre Trudeau)的政治罅隙早就不是新闻了,但日前又重新登上媒体的重要版面。细看内容,这不是“史海钩沉”的“炒冷饭”,而是有令人惊悚的“猛料”。

前保守党联邦总理马尔罗尼

事情就出在马尔罗尼要出回忆录上面。日前他接受CTV采访时谈到本书的部分内容,用词相当尖刻地抨击以前的政敌、前自由党联邦总理特鲁多,指责特鲁多没有资格当联邦总理。

马尔罗尼在其新著中高调采取自卫姿态,不惜抹黑对手特鲁多,把《麦肯湖协定》(the Meech Lake accord)的失败归咎于特鲁多,并且进一步攻击特鲁多的人格,说特鲁多对他斡旋魁北克等方面的成就充满嫉妒。

马尔罗尼甚至以前60年前的往事为靶子,指责特鲁多在大学求学时期就拒绝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服役。在犹太人正被屠杀、大规模灭绝计划正在推行之际,就在一百万加拿大人投身与纳粹作战的时候,特鲁多当时却质疑同盟国,厕身于同情法西斯的行列,甚至是希特勒的精神崇拜者。

在这本新的回忆录中,据悉,特鲁多成为一个极不光彩的“反派角色”,背信弃义,心理幽暗,反复无常,根本不配作为道德的典范。

有专家分析说,马尔罗尼之所以对特鲁多“大开杀戒”,一方面涉及到在加拿大政治史中的历史定位,另一方面也与特鲁多居高不下的民意评价有关,正可谓“不遭人妒是庸才”。相比较而言,在公众舆论中马尔罗尼的公众认知度相对较低。

臧否两极

加国新闻界20世纪加国风云人物(Canadian Newsmaker)选举中,特鲁多以高票荣登榜首。而马尔罗尼名列第十。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在2004年11月选出最伟大的加拿大人,特鲁多则排名第3,也算是身享殊荣,因为这个评选已经超出20世纪的范围。 1984年退出政界的特鲁多虽极力保持低调,然而其一举一动仍然受到外界的关注,当时他任职於蒙特利尔一律师事务所,已届80岁,以至於其幼子米沙 (Michel)溺毙冰湖中的意外皆是加国新闻的头条。特鲁多获悉被选为加国本世纪新闻风云人物后,礼貌地表示他感到非常荣幸,但不能为此打破惯例接受访 问。

令人感慨的是,温尼伯格一家历史杂誌《海狸》(The Beaver)在网上调查民意,排列加拿大十大坏人名单,特鲁多也是名列榜首,沦為头號“坏蛋”,排名比杀人犯伯纳多(Paul Bernardo)﹑霍姆卡(Karla Homolka)和奥尔森(Clifford Osen)还要高。这个结果,委实让人大跌眼镜。魔鬼天使,好坏两极,都集于一身,可见民众对他爱恨交加,也见证加拿大的多元化已渗透到骨髓。

既然特鲁多是“最坏的加拿大人”,现职和前任总理也不好不到哪去,现任保守党联邦理哈珀(Stephen Harper)排名第6位,马尔罗尼排第4,克里蒂安(Jean Chretien)排第8。

《海狸》杂誌总编辑里德(Mark Reid)说,在过去50年的加拿大历史上,特鲁多差不多是唯一一个举足轻重﹑改变加拿大面貌的人物,但他的部分政策爭议大,有分化国家的后果,例如国家能源计划和战时措施法。

都是政坛翘楚

其实无论是特鲁多还是马尔罗尼,都对加拿大的政治发展作出过相当的贡献,在推动加拿大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担任总理执政期间,特鲁多推行参与式民主,作为建设加拿大公平社会的手段。可能是由于缺乏党内支持,他想让更多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愿望遭受挫折。 后期转而反对在代议民主制度中加强公民参与的意见。不过对新实施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以及地方发展规划,他都积极推行。因为两项都有利于社会公正。

特鲁多是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坚定反对者,当瑞内·勒维斯克的魁北克人党在魁北克上台后,特鲁多和这位省长颇有冲突。特鲁多成功地将加拿大宪法从英国 议会迎回加拿大,并在宪法中又加上《自由和权利宪章》。这是他在加拿大史上的最大功绩,因为这标志着加拿大终于成为具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特鲁多留下的 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遗产正是1982年《加拿大宪法》,对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宪法保证民权和自由的条款深受加人尊重。宪法在保护原住民、妇女、同性恋和 少数族裔免受社会歧视中起了很大作用。

马尔罗尼出任加拿大联邦总理的时间是从1984年到1993年。于1987年6月与10省政府达成有关承认魁北克省特殊社会地位的米奇湖修宪协议。1988年1月2日和美国总统里根分别签署加、美自由贸易协定。1988年10月1日马尔罗尼宣布解散议会,同年大选连任。

政坛恩怨何其多

在加拿大,不止是像特鲁多与马尔罗尼那样在不同政党之间有政治恩怨,即便在同一个政党里面,政治恩怨依然强烈。

2003年马田出任自由党联邦总理,被认为是对党内政敌采取赶尽杀绝的做法。以副总理曼利来说,他是马田嘴里的“总理人才“,但却根本没有被善意留在内阁,迫使他退出政坛,就因为他是前自由党联邦总理克里蒂安重用过的人手。不仅是曼利,其他克里蒂安的内阁大将一一退出政坛。克里蒂安与马田有着很深的政治芥蒂,两人在1990年竞争党领,但克里蒂安执政后,依然让马田在财长位子上做了9年,成就了马田以后风光一时的政治地位。由此引发到底谁的政治度量大的争论。有人冷眼旁观说,问题还不仅是气量问题,马田把政敌赶尽杀绝,主要还是要腾出位子酬庸支持者。登上总理大位,抬轿者无数,人人翘首等待,马田连政治姿态都懒得做,以90%以上的党意支持做后盾,不可谓不狠。

也是文字惹得祸

在更早一些时候,马尔罗尼向多年老友纽曼(Peter C.Newman)兴讼,指责纽曼在新书中披露大量私人交谈内容,造成丑闻式闲言流语。

马尔罗尼在一份声明中郑重指出,加拿大著名作家纽曼背信弃义,违反协议,利用逾90小时录音谈话内容作为畅销书卖点。声明中称,马尔罗尼与纽曼是朋友之交。这层信任关系使马尔罗尼将纽曼视为富有同情心的兄长。

在马尔罗尼向安省高等法院提出的诉状中,将他与纽曼的友情追溯至35年之久,纽曼被视为马尔罗尼家族一员。但在纽曼新书《马尔罗尼录音谈话的秘密:总理情不自禁的坦白》出版,这层友谊毁于一旦。

诉状中指责,纽曼为新书宣传不择手段,不是将谈话内容作为马尔罗尼政治生涯的资料,而是将其弄成犹如丑闻性闲言碎语的自白。

特鲁多马尔罗尼发言人拉沃伊(Luc Lavoie)为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声明本身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尽管否认马尔罗尼最初无意指控纽曼。

纽曼的律师李维尼(Michael Levine)则表示,纽曼目前正在国外,拒绝对辩护策略发表评论。

纽曼新书发表之后,马尔罗尼曾表示,对自己向纽曼如此坦诚非常后悔。他在诉讼中并未提出损害性赔偿要求,但要求纽曼将新书所获收益捐赠多伦多及蒙特利尔两家医院。马尔罗尼还要求将包括录音谈话的资料交给加拿大国家档案馆。

与官司的“亲密接触”

马尔罗尼虽然退出加拿大政坛已经多年,但他近来很有几次受到媒体“青睐”,因官司缠身而成为被报道对象。今年8月,马尔罗尼被安省高等法院缺席裁 判,必须向德国商人薛瑞柏(Karlheinz Schreiber)偿还47万元,但安省一名法官随后又判定上述裁决无效,並称马尔罗尼在缺席裁决前受到不公对待。

薛瑞柏状告马尔罗尼,要求他偿还30万元外加利息。薛瑞柏称,他在马尔罗尼任总理期间,1993和1994年在纽约和蒙特利尔酒店房间的3次会面 中,给了马尔罗尼这笔钱,目的是请马尔罗尼帮助他在魁北克建一间军火工厂,以及在安省开展意粉(pasta)业务。其诉状指马尔罗尼没有履行他的商业承 诺。这些指称尚未经法庭确证。

马尔罗尼的代表律师裴浩庚(Kenneth Prehogan)指出,此裁决为他当律师31年来“最严重的背信行为”。纽布特法官同意,薛瑞柏的律师安卡(Richard Anka)不仅没有通知马尔罗尼的辩护小组他们将寻求缺席裁决,而且违反了与裴浩庚达成的不寻求这个裁决的协议。 薛瑞柏的律师曾辩称,他们被迫採取行动,因为马尔罗尼试图把官司拖到薛瑞柏被引渡回德国。但纽布特称,没有任何记录在案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论点。

■相关链接:

特鲁多

特鲁多的父亲是法裔加拿大富商及律师查尔斯·特鲁多,母亲葛丽斯·爱略特有法国及苏格兰血统。特鲁多出生于蒙特利尔,曾入读声望很高的罗马天主教 会学校 Collège Jean-de-Brébeuf。1943年取得蒙特利尔大学法学学位,后得到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他应征入伍,加入加拿 大陆军军官训练营,曾在家乡预备役部队服役。1944年,他为魁北克反征兵人士助选,因此被军官训练营开除。二战结束后,他于1947-1947年进入巴 黎政治学院学习,随后转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特鲁多是活跃在蒙特利尔的知识分子。1949年魁北克爆发石棉工人罢工,特鲁多是工人的积极支持者。1956年 他编辑一本关于罢工的书((La grève de l'amiante),提出罢工重要意义。他创办了 Cité Libre (自由城市) 杂志。这本杂志成了寂静革命时知识分子的大本营。

1961-1965年在蒙特利尔大学担任法学副教授期间,特鲁多政治立场转向自由主义。1965年,在朋友游说下,加入自由党参加大选。当选议员后,他被任命为皮尔逊内阁司法部长。

1967年建国百年之际,皮尔逊总理宣布退出政坛。特鲁多参加自由党领袖角逐,击败很多资深自由党阁员成为党魁。很多人怀疑他过于激进,不适合国家领导人的职位。党内保守派因此对他有些疏远。但是特鲁多的个人魅力使他拥有前所未有的人气。1968年联邦大选,特鲁多胜出。

马尔罗尼

马尔罗尼,1939年3月20日生人,出身于魁北克省贝科莫一个爱尔兰裔家庭,青年时期曾就读于圣弗朗西斯·格扎维埃大学。在那里参加保守党,并 与当时保守党领袖约翰·迪芬贝克建立了联系。大学毕业后,马尔罗尼进入魁北克城拉瓦尔大学法学院,被迫重操法语,因而熟练掌握加拿大两种主要语言。他曾任 魁北克北岸与拉布拉多铁路公司董事和总经理、联合省保险公司董事,并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汉纳煤炭公司、标准广播公司等企业任职。1965年马尔罗尼成 为蒙特利尔市一位颇负盛名的律师。1973年他同比他小13岁、出身于南斯拉夫移民家庭的米拉结婚,婚后生育3个子女。

1977年后,马尔罗尼历任加拿大铁矿公司总裁、董事兼总经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及其他12家公司董事等职。

1983年马尔罗尼复出从政,并当选为进步保守党新领袖,并通过补缺入选众议院。在1984年9月大选中,保守党获得211个议会席位,达到加拿大历史上空前多数,1984年9月17日,45岁的马尔罗尼成为加拿大第18位总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