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国家大剧院七大难题齐攻克 将“揭壳”亮相 /

国家大剧院七大难题齐攻克 将“揭壳”亮相

七大难题齐攻克 一道银弧接水天

从明天起,国家大剧院试演出阶段将正式开始。近日,记者采访了大剧院宣传负责人朱静,她揭示了大剧院建设中攻克的七大难题--

42根钢桁架:自上而下,把所有钢桁架梁紧紧箍在一起,并配有斜支撑杆

148榀弧形钢架:国家大剧院壳体的空间结构由榀弧形钢架构成

近5万焊点:焊缝总长100公里,施工全程仅用了76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所有焊缝经过探伤检测,100%合格

1根圆形钢管顶环梁:148榀弧形钢架顶端相交于这根直径约1.10米的圆形钢管顶环梁上

巨型底环梁:钢网架结构就像一个编织精巧的鸟笼稳稳地坐落在高2米宽4米的钢筋混凝土巨型底环梁上。环梁上有144个可滑移可转动的钢支座,可使地震力减至最小

“巨蛋”揭壳

钛金属板厚度只有0.44毫米,既轻且薄

攻克难题

中国第一大穹顶6750吨钢梁架起

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由一根根弧形钢梁组成,这个巨大的钢铁天穹几乎可以将北京工人体育场全部罩住。

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巨大的钢架结构中间却没有用一根柱子支撑。

也就是说,重达6750吨的钢结构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力学结构体系来保证安全稳定。

这种柔性的设计使得国家大剧院就像一个太极高手,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化解了来自外界的各种力量。

在大剧院的钢结构设计中,整个钢结构的用钢量每平方米仅197公斤,低于许多同类的钢结构建筑

这个壳体钢结构施工难度极大,在吊装钢梁时,使用了国内最大吨位的吊车。

攻克难题

石材全部国产呈现锦绣大地

大剧院共使用了20多种天然石材,全部来自国内十余个省市。仅大厅的22个区域就使用了十余种石材,名为"锦绣大地",寓意中华民族的锦绣山河。

有来自承德的"蓝钻"、山西的"夜玫瑰"、湖北的"满天星"、贵州的"海贝花"……其中很多都是稀有品种,如产自河南的"绿金花"已是绝版石材。

铺设在橄榄厅产自北京的"白玉翡翠"为白色石材带斜线绿筋,斜线纹路天然生成,且全部朝同一方向,十分罕见。

大剧院石材铺设总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工程人员坚持使用国产石材,几经周折才全部找到在色彩和纹路上吻合设计师理念的石材。

如此大规模的无辐射石材开采、加工对工程人员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就连设计师安德鲁也惊叹于中国石材的缤纷艳丽和中国石材开采、加工技术的精湛。

攻克难题

浇筑地下隔水墙防周边地基沉降

国家大剧院高46米,但其地下深度却有10层楼那么高,有60%的建筑面积都在地下,最深达到32.5米,是目前北京地区公共建筑最深的地下工程。

大剧院地下蕴藏着丰沛的地下水,这些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可以托起重达100万吨的巨型航母,如此巨大的浮力足以托起整个国家大剧院。

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将地下水不停地抽出,但这样抽取地下水的后果是,将会在大剧院一带的地下形成一个5公里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导致周边地基发生沉降,甚至地面建筑可能出现裂缝。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精密调研,用混凝土从地下水最高水位直到地下60米黏土层,浇筑一道地下隔水墙。这个由地下混凝土墙体形成的巨大 "水桶",可以将大剧院地基围得严严实实。水泵就在"水桶"里面将水抽走,这样,无论地基里怎么抽水,"水桶"外的地下水也不会受影响,因而周围的建筑物 也就安然无恙。

攻克难题

7000人撤离大剧院仅需要四到五分钟

国家大剧院内部总共能容纳6000人左右,加上演职人员和大剧院工作人员,最多时能达7000人。

在设计之初,工程人员就解决了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如何将7000人从这里迅速安全撤离的问题。

◆疏散消防互不干扰

在壳体内,三个观众厅到达安全区域环廊的距离不等,最短处10米,最长处150余米。在地下设有20余处观众疏散口,它们从巨型水池底下穿过,直通外部广场。

观众通过这些通道,在4到5分钟之内即可从壳体内疏散到安全区,比消防规范中规定的6分钟时间还要短。

此外,在剧院与露天水池之间设计有一条宽达8米的环形消防通道,可容纳两辆消防车并排通行,同时还留有2米宽的人行通道。

◆消防系统应有尽有

大剧院几乎囊括了所有种类的消防系统。设有高灵敏度的自动报警、自动喷淋和自动雨淋、气体灭火系统等各种消防设施。

具有火焰探测功能的"双波段火灾探测器",可将采集到的红外彩色视频图像信号传送给信息处理主机。

舞台是火灾事故多发地,为此大剧院在舞台和观众厅之间设有防火幕。遇到火灾,防火幕会自动下降,将舞台和观众席完全隔离,不让火势蔓延到观众席上。

大剧院壳体上方设有机械排烟窗,公共大厅设有自动排烟窗,能及时把烟雾排放到室外。

大剧院地理位置示意图

停车场示意图

攻克难题

设有信号控制开关通信信号随时掌控

在这样一个巨大壳体里,技术人员根据各个区域和吊顶板的不同,将全球通、联通等各种不同通信信号集中在一个精巧的馈线设备上,放在大剧院各个厅顶部的不同地点。这样的馈线设备在大剧院共设置1400多个。

同时,为了保证文明观剧,大剧院各剧场舞台监督室设有该剧场的信号控制开关,可以在演出开始时屏蔽剧场内部的公共信号。演出完毕后,信号即可恢复。

攻克难题

大面积钛金属壳体开世界建筑史先例

大剧院外表面有3.6万平方米,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块超透明玻璃拼装而成,其中钛板达3万平方米。

组成壳体的钛金属强度大、耐腐蚀,且既有柔和的阳光色调,又有高科技金属质感,是一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器的金属材料。这么大面积的钛板壳体在世界建筑史上尚无先例。

攻克难题

景观水池四季碧水冬不结冰夏不长藻

国家大剧院设计中最具灵性的部分是剧院周围的那一潭碧水,这一面积为35500平方米的水面为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

据国家大剧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景观水池分为22格,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水池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

水池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保证冬暖夏凉。

在冬季水温较低和夏季水温较高时,池水经循环水泵再经全自动过滤器后进入冷热源机房的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节池水温度,从而使水面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本版撰文/记者杨萌本版摄影/记者张宁

出行方式多地铁最方便4类物件禁带入开场前把手机关衣服颜色别太浅鼓掌也要挑时间

条条大路通剧院 有礼有节享盛宴

耀眼的"蛋壳"、优美的曲线、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些优美的元素集合在一起,组成了坐落在长安街边的国家大剧院。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从今年9月25日起,这座"蛋壳"将不再仅仅是一道景观。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将走进这座奇妙的建筑,享受它实际的用途。

本报记者特为读者考察了大剧院周围的交通、餐饮环境,并向您介绍观看演出的基本礼节,为您到国家大剧院看戏提供更好的服务。

出行交通

地处核心交通便利

与北京其他演出场馆相比,国家大剧院可谓占据了"核心"位置。

国家大剧院地处长安街,在地理位置上紧邻天安门、故宫、人民大会堂等北京的地标建筑,周边交通四通八达。北京四面八方的来客到这里观演,都能找到方便的出行方式。

出行方式

公交车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告诉记者,至少有7条公交车在天安门西设站,直达大剧院门口。

◆途经公交车:1路,4路,10路,37路,52路,728路,205路(夜)等。

◆温馨提示:由于国家大剧院刚刚建成,大多数公交线路还未设"国家大剧院"这一站。

乘坐公交车在"中山公园"或"天安门西"下车均可,下车就能看见大剧院,步行仅需100来米。坐车到"前门西"下车再往北走也可以。

出行方式

地铁

到国家大剧院,可乘坐地铁一号线,在"天安门西"站下车,从西南出口出。

据王争鸣介绍,"天安门西"站内部已设立专门通道,连接大剧院水下走廊。

待大剧院正式开放以后,这条通道也将随之一起开放。届时,乘地铁前往的观众,到站后不必出地面,就可直接进入大剧院。

出行方式

自驾车

国家大剧院北侧地下设地下停车场,可停放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王争鸣说,4个剧场观众若全部坐满,数量不到6000人。按照10个人配一个车位的标准,车位非常充足。

◆温馨提示:从剧院现在已建成的设施来看,在大剧院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上,都有出入口。

但在本轮试演过程中,所有车辆都要依照行车路线图,从地下停车场的西北口和东北口进出。

据国家大剧院宣传负责人朱静介绍,本次行车路线还只是一个暂时使用的组织方案。待大剧院正式开放以后,还将有更加详细的组织方案出台;届时,私家车、运景车、贵宾车等各类车辆都将各行其道,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目前停车场收费标准还未确定)

地铁最方便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提示,为保障观演时间不受堵车等情况影响,大家应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大剧院看戏,特别是地铁,最为快捷方便。

大剧院在演出期间,将联合交管部门协调交通流量,散场时会增加公交运量,同时有交警疏导出口,保持散场车流量与长安街路面车流量的平衡。

在安排演出时间上,4个剧场将错开一个到一个半小时的开场时间,确保分流。

随身物品4类物件禁入剧院

塑料袋容易在褶皱或遇剐蹭时发出声响,因此大剧院将拒绝观众携带塑料袋入场。

入场之前,须将塑料袋丢弃在附近垃圾筒内,或者存于存包处。

过大的书包也是不被允许进入剧场的物品之一。剧院工作人员解释,禁止带大包,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和空间问题。首先方便工作人员察看是否带了危险物品,此外,也可防止人被大书包挤蹭。

可乐、橙汁等有色饮料被禁止带入。

在大剧院开放后,人流将较多,在椅子上洒上饮料,清洗起来十分麻烦,既给保洁人员增加工作负担,也影响观众观看下一场演出。

为了保护演出者的版权权益,普通观众在观看演出的时候是不允许拍照的。出于对演出效果的考虑,即便是受到邀请的专业媒体,也不能使用闪光灯拍照。

周边设施

从国家大剧院南行至前门西大街,向东步行100米至前门路口,有肯德基、麦当劳、面爱面等正规餐饮店。

◆温馨提示:前门及天安门地区旅游人群集中,因此小型饭馆居多。在国家大剧院附近用餐,要特别注意餐饮卫生。

加油站

宣武门东大街加油站是距离国家大剧院最近的大型加油站。

从国家大剧院南行至前门西大街向西,行至和平门与宣武门中间,可见加油站位于路南。

观演礼节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最高艺术表演中心,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艺术殿堂,在这里上演的剧目将代表北京演出市场的中高水平。在此观演更需注意基本的礼节,一方面对演出者表示尊重,另一方面也保证自己的观看质量。

1.不要迟到

对于很多古典音乐来说,安静的环境是必要的演出条件之一,所以这些演出会禁止观众在演出开始后入场。如果迟到的话,就只能在剧场外面等到乐章之间的间隙再入场。

2.勿着浅装

着深色这个讲究,并不完全是出于礼节的原因,也有它非常实用的意义:浅色衣服,尤其是白色衣服,具有一定的反光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演员的注意。如果台下着深色衣服的观众居多的话,演员就会更容易地集中注意力,把更好的表演状态回报给观众。

3.手机别响

一般剧目开演以后,手机信号将被屏蔽,但是在临近剧场出入口附近的观众,有可能还会收到一些“余波”。所以,最好在演出开始前选择关机。

4.适时鼓掌

在观看高雅音乐演出的时候,鼓掌也需要注意时机,而并非鼓掌越积极、越热烈越好。

演奏乐曲的完整性、连贯性是西方古典音乐演出十分重要的要求,由此而形成的在乐章之间不鼓掌,是西方人在音乐欣赏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传统。所以,在西方古典音乐演奏尚未完结之前,鼓掌是不合时宜的。

如果您是一个刚刚接触古典音乐的新观众的话,最好干脆就别鼓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