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周小川:人民币考虑频密加息或加大幅度 /

周小川:人民币考虑频密加息或加大幅度

面对中国通胀趋升到十一年高位,以及大量资金流入造成的经济过热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18日)表示,为防止经济从“偏快”趋向“过热”,的确仍有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加息的需要,包括考虑增加加息密度和提高加息的幅度。

周小川表示,由于中国今年经济温度稍高,物价指数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较高,央行将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可动用的工具可能包括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不一定非得是利率。他说,争取做到对症下药,但由于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不能肯定说就要用利率。他表示,利率提高将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央行将加大力度吸收流动性,央行有权利视情况选择加息的力度,既可以是27个基点,也可以是54个基点。对存款准备金来说,既可以选择加 0.25厘,也可以选择0.5厘,甚至1厘,“我们也拥有这样的选择空间。”

在9月28日发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决议中,央行认为,今后应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与7月份的第二季度例会决议的最大差别是,央行直接删掉了“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单独提出“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分析人士相信,这也为央行“双倍”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年内第六次加息在即

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抢在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之前透露,9月CPI增速达6.2%,相较8月的11年高点下降0.3个百分点。事实上,由于此次 CPI增速低于8月的6.5%早在市场预期之中,此次市场对CPI公布的关注度已有所降温。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尽管CPI增速已然见顶,但由于全年增速仍然可能保持在4%以上,年内第6次加息的可能性仍然高企。

而周小川称,CPI在10月仍然可能保持高位,“由于去年12月的CPI基数比较高,因此今年12月CPI增速可能出现回落的态势。”周小川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宜采取通胀目标制。央行主要货币政策的取舍主要针对一般物价,也对资产价格给予关注,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货币政策也能减缓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他重申,货币政策工具并不适宜直接调节资产价格。此前,周小川曾表示,近期CPI有上升趋势,该指标是加息的主要考虑因素。

调控可“大步慢走”也可“小步快走”

事实上,对于调控而言,通胀与资产价格本就同属于一个母题。尽管今年已连续5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达到了3.87%,扣除5%的利息税,则为3.68%,相比前9月4.1%的CPI增速,负利率水平仍然没有缩小的迹象,而这则必将导致资产泡沫的进一步吹大。

在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看来,9月CPI增速的下降并没有减少继续加息的预期。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此前曾预测,全年CPI增速将超4%,这被沈明高看作继续加息的充分理由。然而,央行的动作可能比沈明高预期的更为激烈。周小川昨天表示,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当前的经济温度在近几年里处于较高水平,价格在高位徘徊,“最近这些年,央行吸收流动性的措施起到了作用,但总体力度还不够,还可以加大力度。”

周小川认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有多种工具,包括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都有宏观调控的效果。每个工具都有优缺点,在使用时要衡量利弊取舍,争取做到对症下药。在回答是否会加大调控幅度时,周小川指出,在选用调控工具时,也不见得步伐大就力度大,如果步伐小、频率高,力度也是很大的。他说,根据最近几年的经验,每种工具都有效果。在采取措施时,是以加息还是其他方法,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可以是小幅度、快步伐,也可以是大幅度、慢步伐。

不设通胀目标不代表容忍高通胀

周小川表示,央行是否选择加息政策,主要是关注一般物价指数变化,但央行也会对资产价格给予高度关注,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工具不直接针对调节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货币政策能够减缓其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周小川同时强调说,央行不急于要经济过快增长,但要防止过热情况。

很多发达国家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但中国并没有采用。周小川对此表示:“成熟的国家对稳定给予的权重比较高,而我们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在衡量货币政策目标时,我们不是单一目标,其中,最主要的四个目标就是经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平衡。我们对经济发展给予的权重比较高,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容忍高的通胀,我们会根据经济运行的条件变化来调整。”

周小川表示,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价格扭曲的现象在不断消除,这是一个货币化的过程。现在住房、交通、公用设施等尽可能地服从市场规律,价格肯定有调整的,如果把通胀当成单一目标,或者管得很死,就遏制了改革的空间。所以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只要一个低通货膨胀,这是不合适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