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周晓文访加谈导戏 具感染力又诙谐 /

周晓文访加谈导戏 具感染力又诙谐

瘦高身材、两抹挂眉、络腮胡子加上不修边幅。如果不经介绍,你可能很难将眼前这个“外地民工模样”的人物,与那个导演过许多“青春”戏、“疯狂”戏的周晓文划上等号。

周晓文,1954 年生于北京,中国电影导演、摄影师。1973 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

待人随和的周晓文一点没有大导演的架子,在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Delta 饭店他租住的房间里,从北京飞来不过 10 几个小时的他,香烟永不离手,谈笑风生、诙谐有趣,很有感染力地会将听者带入他的故事情节中。也许这就是导演的本事吧。但他眉宇间两道隐约可见的纹路,泄露了其人生并非没有的沉重。

最后的疯狂 各显风骚

1987 年的“最后的疯狂”一经推出,便被认为是中国侦探影片中颇有建树的一部,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惊险片特别奖。影片在解决惊险片的假定性与真实性上有了新的进展,其实,有心人已经从中发现周晓文独特的风格,就是喜剧因素的引入。

周导继续演绎的“疯狂的代价”将人物放在罪孽与复仇的情节中,情节的惊险自不必说,它还前卫地采用一些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现了人物潜意识中的性心理,可谓大胆尝试。

荒芜奇诡的叙事空间、以火光作为唯一光源的大量奇美夜景、众多的高速摄影的情爱与搏斗的镜头片段,以及定音鼓和呼喊歌吟式的民乐,使得他1989年拍摄的“黑山路”,被称为其唯一第五代式的影片。“青春无悔”和“青春冲动”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成就了许多男女对爱的理想和追求。

周晓文的“二嫫”以喜剧表现形式,展示开放不久中国农村中的权力关系、农民的困惑等错综复杂情节,将观众带入“让人含着泪笑”的境界。影片中细腻,鲜明透彻的色彩和影调,使影片具有中国农民画式的美丽素朴风格,获得洛加诺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国际影评人唯一大奖、墨西哥坎昆国际电影节玛雅美洲豹金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94最佳影片奖、十五届金鸡最佳女主角奖等,周晓文名声愈加大噪。

“最后的疯狂”引发的轰动,和“二嫫”的走向世界,使周晓文无可争议地晋身于大导演的行列。

天龙八部 初试金庸

谈到今年初刚推出的电视剧“天龙八部”,周导直言:希望它赏心悦目,武打起码要好看。武打片讲究的是真功夫,一招一式都是实打实。武侠剧强调飘逸,像六脉神剑在招式上要以虚代实,才能将威力展现给观众。

首次拍金庸剧的周晓文认为,当前武侠剧的拍摄几乎陷入绝境。因为经典武侠剧观众都特别熟悉,里面漂亮的武打场景也见多了,所以在拍戏时创作者就会觉得武打招数快使绝了,靠花稍的武打来吸引观众已不灵光。

周晓文谈到了他对武侠剧的理解:往常观众总以为侠就是飞檐走壁、除暴安良之人。但在“天龙八部”中,他认为每个重要角色都是侠,不管是正气凛然的、还是心狠手辣的。“侠”是指人性某个侧面的极致,是这种极致的提纯。而电视作品就像放大镜一样,把这个侧面无限放大,每个角色都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侠”绝不会如平常人那样复杂,他们更单纯,侠比观众理解的英雄简单。英雄绝对有道德规范,而侠则没有。

周晓文在“天龙八部”中演绎的乔峰,突出了他的悲剧性,类似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一方面让王语嫣为爱而生,另一方面又突出了马夫人“得不到的就要毁灭”的各种卑劣行径。电视剧也是再创作,一情一景、一招一式,目的就是将这些人物的特点张扬出来。

中国女儿 讲述异国母女情

青春期中国少女遇上更年期加拿大后妈,不热闹才怪!周导一谈到他正筹备的双语故事片“中国女儿”,脸上就露上开心的、又带着些许神秘的笑容。让人不由得猜则:那个故事一定特别有趣儿。

周晓文告诉记者,他的女儿 16 岁独自移民美国,最初寄宿在一个处于更年期的中年妇女家里。

她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摩擦,性格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一些生活小事渐渐构成两人之间的矛盾。但喜剧式结局再次突显了周晓文“让人含着泪笑”的导演风格。周导说,该剧除了改编作家张勇虹的“洋后妈的三明治”外,也有很多情节来源于他女儿的真实生活。

周晓文特别强调,拍摄该片他将自然地去表达日常生活,而非硬着头皮搞东西文化差异。“有些片子故意夸大东西方文化差异,看了觉得恶心。”该片将于今夏在加拿大温哥华开机,“洋后妈”将由北美明星担纲。周导表示,希望通过市场运作找到合适的“洋后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