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把小品晚会节目拍成视频上网,可否? /

把小品晚会节目拍成视频上网,可否?

本网今天的消息《2008年首届小品晚会1月6日闪亮登场》赢得了网友们的积极捧场,一天之内已有20多条热评。很显然,这台小品晚会与其它春节晚会有着本质不同:其他春晚的歌舞类节目即便有原创的节目,但也很难在节目内容中融入加国华人移民的生活。但 这台小品节目就不同了,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办者宣布:晚会节目全部由本地文艺爱好者自创,节目内容与华人移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地化”、“自创”、“华人移民的生活”,这些都应当是这台晚会的看点,也是与其他晚会的不同点。

这条消息有让人喜的一面,在于以下的文字描述:节目组几个月来他们通力合作,认真研究和创作,反复修改,完成了一批立意新颖、趣味盎然、形式不拘一格的小品和曲艺文本。这是加拿大华人社区此类节目的第一次专场演出,它以华人新老移民在海外的生活和工作为背景,以他们真实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以及悲欢离和为题材,弘扬了我们华人无惧困难,积极进取和拼搏,追求幸福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但与此同时,笔者也看到了其令人忧的一面:演出地点在York wood 图书馆演出厅,据说这个演出厅只有不到200个座位。而晚会的票价分别为15元和20元。扣除某些赠票(媒体记者、演员家属以及贵宾),能卖出去150张票吗?这样,顶多收回两千多元的票款吧,再扣除场地出租、演出成本等费用,还能剩下多少?一台晚会,演员加工作人员,少说得有几十号人吧?这几十号人,忙乎了几个月弄出来的这台晚会,不知道挣来的钱,够不够大家一起去餐馆吃一顿饭?

说白了,以上问题的本质就在于,本地华人移民的艺术演出,远没有商业化。商业化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有人气——人气不足的事件,是不会有商家来凑热闹的。笔者与多位本地商家谈起过多伦多的本地华人市场,大致的分析是:在多伦多这里办媒体,如报纸、网站等,人气上不了1万的话,商家是不会来做广告的,即便你费力把商家硬拉来也没有用:广告没有效果,商家迟早会跑掉的……

为此,就事论事,如何把这场2008年首届小品晚会的人气提升,以至于它能够达到商家赞助的基准呢?这正是笔者今晚突发奇想的主意:把这台小品晚会节目拍成视频上网,会不会引发起各位商家的兴趣?其具体操作如下。把这台2008年首届小品晚会的每个小品都拍摄成为视频节目,大概有15-20个节目吧?然后,把这15-20个节目全部送上YOUTUBE网站,所有本地的网站都可以与其建立链接,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观看——这样,这个小品晚会的每个节目大概就远远不止仅200人的现场观众看到,而是完全有可能,有1万以上的网民看到这些节目了!

达到1万以上的网民看到这些节目了,其商机也就来了:若在每个节目的前面,把这些赞助商家的名录定格5秒钟,有没有商家愿意赞助?这样的广告效果,应当不会比在报纸上嵌入一块“豆腐干”的效果差吧?当然,其具体操作起来还有个成本的问题:把这15-20个节目做成视频并放到YOUTUBE上,需要多少拍摄、剪接、制作的成本?所以赞助商家赞助的款项,应当首先支付制作成本,然后余下的款项就可以作为小品晚会剧组的创收。

另外,笔者还认为,把这些小品节目做成视频并放到YOUTUBE上,其意义应当不仅仅是商业化的操作。事实上,如果这些小品节目真的很优秀的话,它们也将是一段历史的记载,记载了我们大陆移民这些年来大规模移民加国的这段生活经历。

最后,笔者在此慎重表示,若以上操作可行的话,本加国无忧网站也有意成为其商业赞助商家之一。欢迎广大商家及网友对以上设想提出意见。

赵平波 2007年12月19日夜于多伦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