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多伦多首届小品晚会》火在何处? /

《多伦多首届小品晚会》火在何处?

(网友来稿)最近51网站讨论最火热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多伦多首届小品晚会的成功举办。一台小小的晚会,既没有在富丽堂皇的大剧院演出,也没有动辄几万元的商家赞助,更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何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引发人们如此关注呢?

由于笔者亲历了整台小品晚会从筹备到演出的点点滴滴,很想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为关心支持这台晚会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线索。(笔者很荣幸的成为宏宇在《<小品晚会>中的“傻哥”、“傻妹”们》一文中的“第一位”傻哥,实在觉得惭愧,自己只不过提供了排练场地而已,比起这么多演职人员对小品晚会的投入与付出还差得很多。)

本文作者(右)在表演小品

就从策划组织这台晚会的总导演马锐说起。如果明知道晚会将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却坚持赔钱还要去办,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话,那么办就办好,办就办得精彩,则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马锐导演对节目倾注的心血是笔者亲眼所见的,一台晚会几十个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几乎每一个角色马导演都要亲自示范表演,有的甚至通篇每一句话都要帮助演员反复推敲台词、琢磨语气、揣摩表情、设计动作……这不仅得益于她深厚的导演功底,更体现了一种敬业精神。由于大家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排练一般只能在晚上下班以后,我也记不得有多少次排练一直进行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总之作为总导演,几乎每一次排练,她都要坚持到最后才离去。记得12月31日马锐参与了“08奥运新年狂欢夜”的组织工作,元月一日她便顶风冒雪来到排练场地,笔者当时就想,难道马导演不知道今天是新年,没想过新年自己也要庆祝庆祝,休息休息?

再说宏宇,小品晚会的大部分节目是他主要编写的,如此广泛、深刻的高产创作想必已经耽误了很多休息时间,伤损了不少脑细胞,为了帮助剧组节省一点费用,还要前前后后的写晚会标题,然后自己一剪子一剪子制做出来、再自己登高挂上(至于顺序是从左到右好还是从右到左好,笔者认为不是正误问题,只是新老习惯问题),此外,他还在演出中心甘情愿地给演员伴奏,帮着布景,连那张换了几次台布的唯一的桌子都是宏宇亲手把废旧桌子修好的,真是“多才多艺”,体现得“事无巨细”。

还有高鹏,演出前一天还没完没了地改剧本,演出当天还要给演员们鞍前马后的买水果,买晚餐,演出结束后别人都走完了,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帮助收拾场地,甚至不在后台留一个矿泉水瓶,不留一张废纸,用他自己的话说,要让老外知道咱中国人是高素质的。

所有演职人员全是不计报酬,挤出业余时间来组织、排练、演出的,除了以上几位,每一位演职员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比如《双喜临门》的导演、爷爷、奶奶的扮演者,他们都上了年纪,还要大老远跑来排练,由于住得很远,所以来一次就排练很久,还有夏河,将自己连续三年编导的节目毫无保留地拿了出来,张汉元,生日就在排练现场吃了几口蛋糕草草过了……

如果有人问晚会为什么会成功,我想答案就在其中。

我们生活在娱乐业高度发达的时代,提起文艺演出,人们想到的是好莱坞的亿万大片,光芒闪耀、身价千万的国际巨星,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在战争年代,在困难时期,文艺演出对于鼓舞士气,激发斗志产生的巨大作用。其实对于大陆移民来说,现在还没有摆脱生活上的压力,还没有走出加国生活的艰难,不然这台晚会不会办的这么“简陋”,这么辛苦,然而这台晚会正体现了海外华人不服输,不低头,敢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积极精神,这是胜者才有的心态,可以说,这台晚会是多伦多广大华人移民挑战异国艰辛生活的一场宣言。

既然是宣“言”,我还是想说说语言的无穷魅力。小品在表演上总是要归为语言类节目,这么多年央视春晚最受瞩目和欢迎的还是语言类节目。近年来多伦多的华人文艺演出已经不少了,小品晚会之所以尚属首次,就是因为创作的艰难,但是一旦成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就有着非同寻常的震撼力。因为这种形式比歌舞类节目更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更真切地表达思想感情。我们来看本台晚会,从招工、买房、到家庭矛盾、感情纠纷,再到子女教育,移民生活的林林总总,酸甜苦辣,个中滋味,通过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小品,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让观众为之动容流泪,为之开怀大笑。如果不是反映身边事,没有说到观众心里,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所谓言为心声,是因为语言可以最直接地表达思想感情,语言就是思想的体现。我们来到异国他乡,不就是因为语言问题而感到处处受限么?但是我们学习英语、适应西方文化、努力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是不是应当更多的考虑我们的文化背景,一个脱离了滋养自己的文化的人将是单薄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魅力,中华文明几千年了,沉淀的东西一定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去追寻,更值得我们让下一代去了解、去热爱。让下一代学好中文的意义,不仅在于父母和孩子深层次的精神交流,更深远的影响是当他们长大了,才不会为自己生活在西方却长着东方面孔而迷茫。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会让他们多一些骄傲和自豪。为此,希望所有华人子女都热爱中国的语言文化!

本文作者(右)在表演

作为一名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提倡让学生活灵活现地学好中文,在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熏陶中体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作为华兴中国语言文化学校的负责人和本台小品晚会的多角度参与者,笔者为《学中文》这个节目能引发观众让孩子学好祖国文化的共鸣而倍受鼓舞,也为小演员的精彩表演和整台小品晚会的成功举办深感骄傲。马锐导演凝聚的这些文艺精英中,有专业导演、影视演员,有著名主持人、相声演员、歌唱演员,还有知名作者,可谓人才济济。如果导演、各位行家里手愿意将自己的满身才艺传授给下一代,如果有更多的朋友愿意让孩子们接触自己的民族文化,笔者将继续为大家提供一方场所。真心希望华人的文化艺术在加拿大生根开花,希望华人移民朋友们生活上更加丰厚殷实,精神上更加丰富多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