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毒饺子” 事件 引发日本舆论地震 /

“中国毒饺子” 事件 引发日本舆论地震

“虽然一直在避免食用中国食品,但没想到竟会发生在自己身边”。31日,这种对中国食品的恐慌情绪在日本升级。日本各大主要媒体都对“毒饺子”事件大加曝光,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在日本的声誉。

1月31日的日本媒体上最爆炸的字眼莫过于“毒饺子”。《朝日新闻》报道称,“日本各地的保健机构电话不断,关于食用中国饺子后引发身体不适的寻医问诊电话不绝于耳,让日本各地的保健机构无暇应对。”

《产经新闻》发表评论认为,“受害群体在不断扩大,甚至包括了幼儿。这是人命关天的问题,同单纯的包装造假有着本质不同,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这种杀虫剂是在哪个阶段通过什么途径混入食品中的,必须作出彻底的查明”,“临近奥运会开幕的北京应该知道信誉的恢复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日刊体育》报道称,“一位带着6岁孩子的主妇表示,以后将再也不购买中国制造的食品”,另一名主妇说,“至少再也不会买中国的饺子了”。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中国产冷冻饺子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给大量从中国进口食品的日本食品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某大型超市表示‘本来我们就已经削减了中国产冷冻食品数量’,估计日本消费者今后将越来越‘疏远中国食品’,日本食品行业不得不拿出新的应对措施。”

日本媒体报道,日媒称,日本千叶、兵库等三县自去年12月至本月先后有11人在食用中国产冷冻饺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其中9人被送往医院救治,5人症状较重,千叶县市川市的一名5岁女童甚至一度陷入昏迷……

据调查,这些饺子的生产商为中国河北的“天洋食品”,由日本烟草公司(JT)的子公司JT食品(东京)进口。警方从呕吐物及饺子的包装材料中检测出了在日本几乎不流通的有机磷类药物、用于生产农药的甲胺磷可溶性液(Methamidophos)。

厚生劳动省介绍,曾在进口农产品的残留农药中发现过微量甲胺磷可溶性液,但此前未发生过影响人体健康的案例。千叶警方认为该药物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混入饺子。对此,日本政府已经表示“尽全力防止事态扩大”,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也以派人奔赴河北“天洋食品”展开调查。

相关报道:

质检局:出口日本速冻水饺检测合格 召回产品

中新社北京一月三十一日电(记者刘长忠)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三十一日在此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有关日本发生消费者因食用中国出口速冻水饺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作出说明,称经初步调查监测,涉及事件的两批出口日本的猪肉白菜馅水饺,出口前对生姜、白菜等原料进行甲胺磷等农药检测均合格。

一月三十日下午,日本厚生省通过中国驻日使馆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日本发生消费者因食用中国出口速冻水饺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关注,迅即表态将及时对外发布相关调查结果。

今天下午四时,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王大宁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要求相关企业对在日本产品和正在途中的产品立即召回,并表示近日将派有关专家赴日同日方共同查清问题,进行协商。

是否有人投毒?质检总局回应:不作不负责任推测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记者 刘长忠)国家质检总局就日本食物中毒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面对日本记者“是否怀疑有人投毒?”的提问,中方新闻发言人回应: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不作不负责任的推测。

日本厚生省昨日下午通过中国驻日使馆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日本发生消费者因食用中国出口速冻水饺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获悉此事后,国家质检总局高度关注,今天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信息,表示将及时对外发布相关调查结果;下午即举行新闻发布会。

据悉,在受污染的三个日本家庭的食品包装袋上,发现有甲胺磷成份。但日本警方在其他同类包装袋上,并无发现存在甲胺磷。事件的真相,有待中日双方共同查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