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从西藏女奴隶到歌唱家 忆采访才旦卓玛 /

从西藏女奴隶到歌唱家 忆采访才旦卓玛

才旦卓玛。西藏藏族青年歌唱家。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藏族班学习。藏族班已开办了几届,班主任是优秀教师王品素。我事先采访了王品素老师,了解了整个藏族班的情况,才旦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在背景情况掌握後,约才旦在教室--采访。空旷的教室--只有我和才旦对坐。我发现她的汉语已讲得相当不错。她告诉我,她的丈夫是汉族,是进藏解放军中的一个团长,这对她的汉语进步大有帮助。

才旦卓玛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她对我介绍了西藏民主改革前,她和她全家过的农奴生活,为文明社会所不敢想象。她是一个西藏农奴的孩子,祖父、父亲都是农奴。她出生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日喀则市。十叁、四岁就给农奴主放羊。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後,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时,每天仍像牛马一样为农如奴主劳动,吃不饱,穿不暖,有时还要挨农奴主的皮鞭。那个时候,她很想支去读小学,但父亲不同意,一方面因家中缺乏劳动力,衣食还顾不上,哪里能去读书呢?另一方面,父亲受到上层反动分子的欺骗宣传,说什麽共产党抢东西,大人杀掉,青年、小孩骗走,所以她到十九岁还是一个女文盲。

她说她从小就喜欢唱歌,但那时艺人被人瞧不起。她家--,爸爸、妈妈不让她出去唱。她就在家--要父亲唱藏戏给她听。1956去年日喀则有了青年积极分子的组织,她背着父母参加了,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从一个女艺人那--学会了唱民歌,在一次演唱会上,和一任位男青年对唱,引起了大家注意,被推选为日喀则青年代表,到拉萨参加了西藏青年代表大会,并参加了青年团。会议结束後又随西藏青年参观团到全国各地去参观。参观了十四个省、市,包括上海,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当她和毛主席握手时,她热泪盈眶。回到家後,父母都非常激动。不久,她参加了日喀则文工团,学了许多西藏民歌和古典歌曲。後来又全团去西安西藏公学学习。

1958年,她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初来院时时,藏文化小水平低,汉语也说不上几句。白天课堂上情绪不高,晚上在宿舍--哭。学院领导派了优秀教师、全国「叁八红旗手」王品素老师担任她的声乐课教师,并指出要在保持藏民族风格的基础上提高她的歌唱水平。她过去唱歌时,只知道拉开嗓子就唱,没有受过训练,唱歌缺乏科学方法,喉音重,音位低,要教好这样一个学生,教师要化很大功夫。王品素老师向她们藏族学生学藏语;在琴房--领着她们一句一句地唱,有时一连教几十遍。

1959年,才旦到北京参加了建国十周年演出。受到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副委员长的接见。刘主席说,「西藏就要进行民主改革了。」1960年7月,才旦当选为音协代表去北京参加了第叁次全国文代会。

才旦被保送到上音藏族班後,遇到像母亲一样的班主任王品素,她感到新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有的是民族团结和友爱,使她这朵西藏高原上的小花逐渐绽松开来。她一边讲,一边为我唱起《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藏族民歌。歌声穿过教室窗户,飞向上音院中,飞向上海上空,飞向全国各民族心中。

我回到报社,很快写出一篇记者采访散记《从女奴隶到歌唱家----访上海音乐学院藏族学生才旦卓玛》。文艺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黎家健先生通过了。但第二天我想了一下,采访散记不如用才旦自己的名义发表更有感染力。於是我又同黎家健先生商量了一下,把稿子要回来,改写为才旦第一人称,题目是《我要永远为党歌唱》,署名「上海音乐学院藏族学生才旦卓玛」。题目与署名,我叫才旦写在一作纸上,制版上版面。我只在文末括弧内附注叁个字「元叁记」。

这篇稿子,近五千字,放在1961年12月10日星期天的《朝花》头条,以近四十万份的《解放日报》印数传向海内外,引起海内外读者热烈和强烈反响。当时离1959年部分西藏奴隶主叛乱,并裹胁达赖喇嘛逃亡国外只有一年多,国内外舆论不一致。这篇女奴隶自述的新旧社会的两重天,对海内外为西藏农奴制辩护者和西藏分离主义者们不啻是当头一棒。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