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网友:一个要谈烂了话题 ― 去留加拿大 /

网友:一个要谈烂了话题 ― 去留加拿大

本网注:自人在异乡发表了“来加10个月了 我越待越苦闷……”一文后,本站网友给予了热烈和理性的回应,以下为网友“shadz ”的相关回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这是一个要谈烂了话题――去留加拿大。但我非常体谅和明白你的切身感受与处境。尽管我相信会在加拿大有不少人对你的境况作出各种说教――不一定是恶意。但他人评价出于什么都没有意义,因为别人不是你。只有你自己明白你的曾经,你的向往,你的价值取向,你的人生定位。你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别人说你应该要的是什么。

我不管别人说加拿大有多么多么好,那是别人的活法,与其背景、人生观等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包括你老公。我个人是看透了加拿大。那是一个像其漫漫长冬一样毫无生气与活力的国家。公共资源严重浪费,包括医疗、人才、自然资源,等等,这些常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福利。但正因为资源严重浪费,造成资本主义外壳,社会主义本质,才导致经济没有活力(当然其中还有其它因素,如保守等等),才导致知识无用,教育无用。有人说这是一个‘批发卖护照’的国家,也不无道理。

想起自己和老公几年之前在温哥华刚落地时说:‘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死也要死在这里了’的豪言壮语。四年多中我的感受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找到找不工作并不是最本质的,关键的是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蓝天白云大草坪不能当饭吃,更不能作我们的精神食粮和寄托。北美是一个文化沙漠,尤其对中国人而言。而加拿大更甚。

记得在读MBA时修过一个INTERNATIONAL MARKETING的课,印象极为深刻。我们小组一次课题是有关北美文化对其他它民族的文化侵略。其中一个话题是HOW TO BRAND CANADA?试想一下,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放在中国身上,我们会因太多的选择而无从下手。太多的东西可用来代表中国,向世界推销中国了。然而可笑的是,全班几十个‘真加拿大人’(我在美国的移民律师网站上与这些露出TRUE COLOR的真加拿大人有过不客气的争论,之后便如此称呼之)张口结舌,分组讨论后仍不能给出什么令他们自己有信心的结论。我也看到了班上另一半来自其他相对有文化底蕴国家的同学眼中微妙的神情。在冷场时,当我们把TIM HORTON买来的一小盒TIM BITS从桌下拿出放在讲台上时,全班哄堂大笑。作为美国的一个文化、经济附庸,当枫糖、冰酒、所谓马赛克文化(太多漏洞了吧)不能真正代表加拿大时,只好用一个全国性的尽人皆知的甜品连锁店吗?我只是想说,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在这儿长大。当然,我无意与任何人抬扛,我只说是我的孩子。

太多的人在谈到中加文化比较时,过多地强调‘环境’,包括软环境、硬环境。北美是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制度的相对合理性,人际的单纯性等等。但我想环境只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决不是全部。广义的文化不仅包含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历史、戏曲、音乐、文学、影视、绘画,还有其思维习惯、行为模式等等。制度只是一个部分,不是全部。况且,我感觉,对于一个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甚至民主制度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学来的,制度的转变可以在历史的瞬间完成。看看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全球社会主义阵营的瞬间瓦解,看看中国近十几年的巨大变化。况且了,我们老祖宗说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而文化,是永远都学不来的,没有就是没有。这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生命力。我们历史上曾经多次辉煌过,我相信以后也会,大可不必为目前的落后而自卑、自轻、自贱,甚至自虐。况且,所有千年文明,都必有糟粕,但更有精华。

出国几年后,我是真正第一次发自内心说,作个中国人我很骄傲,因为我们其实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展示与人,眩耀于人。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中国长大,更多地了解属于他(她)的的文化。我们都是在那儿长大的,不是也成长得很健康吗?不是也达到了物质精神双丰收吗?我的孩子也可以。而且我看到在加拿大长大的少数族裔的第二代并非我们曾想象地那样,能与所谓主流社会相处其乐融融。种族的鸿沟仍难以跨越。

这是白人的狭隘。美国白人也同样。(我现在在美国,只为了回国前攒点美国经验。)记得在加拿大读书时在校友会认识了一个丰业银行的部门VP,搞财务的。我觉得他是北美人的典型代表:富足、单纯、幽默、善良、有知识(技术、工作知识),却自大,而无知。为什么呢?他有个中国妻子,去过几次中国,我说我是搞旅游的,他很兴奋地发现参加过我原单位的团。于是与我讨论三峡及兵马佣的问题。当他说兵马佣会不会是假的,只是为那时的中国开放需要时,我看着他无言以对。真的是无言以对。并不一定因为他的话唐突冒犯,而是惊诧于他的浅薄。一个人可以如此地拥有技术知识、行业知识,却对有关人类文明的问题如此无知,不加思考,且不愿思考。他们只是为他们一时先进的科技、管理、和腰包里的钱自大着。而人之所以为人,拥有再多的技能也只是一种谋生手段,为达到一种物质生存状态。技术知识决不是智慧。

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像他一样吗?我相信他在中国一样可以学得许多时髦的知识技能,但同时会有更多的机会对他所属的人文文化进行体验和思考。生命本是一种体验,不只为活着。况且,到那时,中加孰好孰劣还很难说,其实在今天就已经难说了。不然为什么有这个话题?

我个人认为,就凭加拿大对资源的惊人浪费,它在几年之内就会有许多的变化。只浪费财富,不创造财富,所谓福利不可能长久。其实在今天这些变化就正在进行着。不要为了依赖福利而最终害了自己。几年之后,发现福利不在,却蹉跎了岁月,两手空空。

说得太远了,这个话题永远是见仁见智,就像我们的人生观,既没有必要争论,又不可能取决于他人。问问你是谁,你倒底想要的是什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是有过些阅历的人,当了解自己,为自己作主。理理乱麻,找个双方都差不多能接受的路线。我28岁刚到加拿大时也很苦闷。之后几年酸甜苦辣,飘泊与压力,但其间心路历程,却也有不尽收获。会指引终生。所以我可以理解你的状态。你的现状只有你自己清楚,当多问自己。眼光可以放远一点。你想过读书吗?读书是一个充实自己,扩大眼界,也是一个重新思考和体验人生的过程。当然我这里衡量的标准并非是某某学位能为你带来多大的立时经济效应。是为长远。读适合你的,符合你以后人生追求的。最好不是那种只为在加找工的,像护士(只是个人看法)。我们还年轻,当相信自己以后的能力。

但对你们两口子意见相左,只能靠你们自己解决。避免因意气用事而抬扛,双方而愈发偏激。我和老公也是在年年月月不断分析探讨中趋于一致的。环境可以变,人的知识结构可以变,眼界可以变,看法也可以渐变。或许你与老公多多互动,可以渐达成一致。不要指望别人为你们作主。因别人不是你们自己。

一句话,还是得了解你自己。如果舍不得老公,就狠下心来,作主妇(如果他养活得了家)。我有个朋友,在加国算是高薪了,他是个好男人,但却羡慕我们这种比翼双飞型的,可他太太就愿依赖着他,在家作主妇,尽管男人有些遗憾。我作不了她。但如果你喜欢那样的人生,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你注定不是主妇型,就别勉强自己,几年蹉跎后,再怨天尤人,唉叹悔恨,到时你们反倒更没有幸福,家里鸡犬不宁。要知道,离开职场容易,重返职场却很不易,尤其女人。

至于生孩子,我倒是觉得,如果你对婚姻都在犹豫,还是暂不考虑的好。孩子生下来是责任,是要让其幸福成长的,不是送给任何人的礼物。如果你们真的分开了(当然希望不是如此),你这是害他,害你,更害孩子。1)他一个单身,带着孩子在加国,会多么难?他的以后呢?条件好的女孩会考虑他?!2)你回国后,作半个母亲,会于心不忍。3)更害孩子,就不必说了吧。所以我认为,人可一错,不可再错。

当然,我想你们感情不错,多多沟通,会有方法。事在人为。祝你们都能好。

对于某些对这个女孩子恶语讥讽嘲弄的人,我也说一句。你认为她以前过得不错,是她的错吗?别告诉我,你不追求良好条件的物质生活。你没达到,也不是她的错。恨她骂她都没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