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民族主义显示民族团结 但小心翼翼 /

中国民族主义显示民族团结 但小心翼翼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3月中旬,当公共关系专家吴旭(音译)警告北京奥运会最严重的风险可能来自与西藏相关的抗议所引发的政治冲击时,中国学者和官员只是礼貌而好奇地倾听着。

现在,中国学者和官员乃至整个世界都在更加密切地倾听着这个警告。

路透社4月29日发表记者巴克利(Chris Buckley)发自北京的新闻分析文章指出,就在3月13日吴旭在北京发出上述警告的一天后,拉萨和西藏的周边地区发生了骚乱,并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的抗议,随后便出现了海外华人反抗议活动,这些都给北京奥运会蒙上一层阴影。

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担任教授的吴旭,其研究重点烛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吴旭担心西藏骚乱所引发的公众情绪波动可能会波及到8月举动的北京奥运会。

吴旭近日在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指出,“这种公众情绪可能持续存在,并引发一些不可预期的事情发生--如果有运动员作出抗议,其代表队可能会遭到嘘声和难堪的对抗--那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4月27日奥运圣火传至韩国首尔,中国留学生在现场朝韩国人权活动者叫嚣。这群人权活动者抗议中国对朝鲜叛逃者的政策。(路透社)

文章说,吴旭已被再次邀请前往北京,培训官员应对奥运会可能出现的公关恶梦。然而,即使运动场出现象中国官员们所期望的友好,中国民众迸发的爱国主义怒火已变成强大的洪流,势必将在政治和外交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抵制法国超市连锁店家乐福活动--将其视为一个西方同情“西藏独立”的象征,对西方媒体的严辞攻击,以及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等都反映出,如果谨慎的共产党允许的话,中国公众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国家正站在一个警觉的世界里。

“中国在许多方面正变得更加自由,但是一个更加自由的中国不想成为一个矮小的中国,一个自由的中国将更加自信,而不是更加谦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说。

“但西方对西藏的反应已经点燃了这种情感,那就是虽然我们变得更加富裕了,但他们对待我们仍象19世纪他们所做的那样。”

抗议的传统

路透社的长篇文章指出,中国目前的爱国主义浪潮建立在一种民族主义者的抗议模式之上,每当共产党精心培育的国家形象与国际事件发生冲突的敏感之时,抗议示威便会席卷而来。

4月28日喜马拉雅峰前可见到中国国旗与奥运旗帜一同飘扬。北京奥运圣火火种已于27日传递到珠峰前,28日一组外国媒体团到达该区进行圣火登顶采访。(路透社)

康乃尔大学的卡尔森(Allen Carlson)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正在收获着用民族主义连同经济增长和合法性的基础所播种的一切。民族主义好象是个妖怪,一旦让它冒出瓶子,就难以收回。”

1999年,在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并造成三人丧生后,抗议者包围袭击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和其他城市的领事馆。美国称该事件为“误炸”,抗议者则认为是故意的。

2005年,日本竞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引发了争议,加上人们对二战的记忆,中国爆发了大范围游行、抵制和偶然的暴力行为。

曾在八十年代担任过政府高级顾问的政治评论员吴稼祥称,这一次西方对奥运会的抗议和抵制呼吁让中国公众大为震惊,他们对国际上支持“西藏独立”的理念知道得并不多。

“西藏事件将两个对中国人民而言最敏感的议题搅和在一起--一是主权,二是奥运,后者是令大多数中国人感到骄傲的时刻,因此事态发展至此并不令人吃惊,”吴稼详说。

4月23日,来自当地教师联盟的示威者在香港CNN办公室外举牌抗议CNN主持人卡弗蒂的辱华言论。(路透社)

关联与愤怒

此次抗议活动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进程,它正变得日益繁荣、联系更紧密、更加自信。中国现在拥有世界最多的互联网用户--2.21亿人,占总人口总和的16%。

虽然共产党严格控制着新闻,但互联网的蔓延和快速发展的商业媒体都已给公民更多表达意见的空间。公共关系专家吴旭表示,这些变化已经反映在互联网驱动的抗议、请愿和谴责活动上,这些活动比从前的民族主义愤怒扩散得更快、传播得更广泛。

“它如此分散,如此不集中,有这么多前线,这么多‘敌人’,因此非常不可预测,”吴旭说道。“政府已经试图跟上、控制并驯服这些情绪,但是这些情绪并不是由政府创造出来的。”

一位党报编辑表示,随着公众愤怒蔓延,共产党曾试图通过放宽审查控制,并将公众声音推到前面,来驾驭爱国主义浪潮。“起初传达出去的信息是放开媒体,让公众自由表达观点,”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辑说道。“后来,官员们试图引导这些公众反应,同时避免表现太明显。”

中国公安4月25日在“鸟巢”旁戒备。当日国际刑警组织表示,北京奥运将可能成为恐怖份子的目标、或是反中国团体可能攻击运动员,中方也同时加强警戒。(路透社)

路透社的新闻分析文章指出,但在共产党试图营造一个“没有麻烦的”奥运会的同时,公众抗议活动也会带来风险。虽然官方媒体已经强调要发扬“理性的爱国主义”,谴责“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到上周末抗议活动也未完全消失。

中国政府突然提议与达赖喇嘛的代表对话也令人惊讶,因为官方曾经严辞谴责达赖喇嘛背后操纵支持这次骚乱。

考虑到这一妥协姿态所引发的对抗性反应以及持续的反西方情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说:“如果西方起初支持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的目的,是推动一个更加开放的亲西方的中国出现,那么他们在奥运会开幕的前三个月就已失败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