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通社:中外专家探寻四川大地震成因 /

中通社:中外专家探寻四川大地震成因

“五一二”四川特大地震目前已造成二万余人死亡,而在中国全力进行灾后救援活动的同时,对于地震的成因,中外科学家也展开积极探寻,力求在此次特大地震中,找出科学答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国际上不少科学家认为,可以肯定的是,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这次破坏性巨大的地震。

他们认为,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这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特别容易发生地震。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在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前是个岛屿,目前印度板块在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北推移──对板块漂移来说,这是个不慢的速度。这种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也就是地震。

而日本筑波大学的一个地震研究小组则认为,四川汶川地震可能是沿着断层线分两个不同阶段爆发的,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可能因此而导致地震强度增大、时间延长。该小组称,第一阶段是沿着龙门山断层线的运动,造成二十三英尺宽的地壳断裂,约为时五十秒。随后不久,沿着该断层线的另外一个部分很可能发生了持续六十秒的小滑移。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经历了为时两分钟的强烈地震。与此相比,造成六千多人死亡的一九九五年日本神户发生的强烈地震只有二十秒,能量也不足汶川地震的三十分之一。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专家表示,由于该地区的地震研究因频繁的塌方而受阻,塌方掩埋了很多地质构造证据,因而有些问题目前尚不能找到确切答案。

不过,中外专家基本认同“板块挤压说”。据《北京晚报》报道,中科院研究生院地学院副院长、地球物理学博士魏东平在分析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时初步认为,青藏高原不断东移,处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中国大陆长期受到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引发地震的可能一直存在。他说,地震学上有“弹性回跳理论”,当这种挤压力到达一定限度,必然要释放出来,地震是“加最后一根稻草”的结果,但这根稻草会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表示,像汶川这么大的地震,发生几率是非常小的。

相比唐山地震造成二十四万人死亡、七十多万人重伤的后果,魏东平认为,汶川地震的伤亡人数绝不会那么大。他说:“因为唐山地震的震中正在唐山这座城市下方,对城市是一种毁灭性破坏,而汶川地震的震中在山区,人口密度小,伤亡人数应该不会很多。”

而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也有人质疑为何地震学家事先没有预测,对此魏东平认为,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十分困难,非几代研究者有生之年能够完成。

他解释,影响地震预测的因素非常多,如重力、地磁、地电、地热、地下水、地声、光、空间观测、动物反应等,任何一种现象出现异常,也不能就此判断发生地震。没有预测出地震并不是中国的地震专家无能或失职,发达国家的地震专家也同样无法预报地震,在现有条件下,地震专家的职责更多的是监测和研究地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