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四川承诺灾情稳定后调查校舍倒塌问题 /

四川承诺灾情稳定后调查校舍倒塌问题

2008年6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民政部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世峰介绍汶川大地震“三孤”人员救助安置和救灾款物分配和信息公开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俞建良:

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媒体集体采访会,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民政部新闻办组织的第三次集体采访会。本周民政部分别发布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生活类物资分配办法》、《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以及《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三个规范性文件,相关媒体已经做了新闻报道,但由于这三个文件的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如何理解、解读,很多媒体要求进一步采访业务部门的领导。因救灾工作仍处于关键时期,作为主要职能部门的民政部业务司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正日夜奋战、紧张工作,为了提高采访效率,我们采取集体采访的方式,满足大家的采访要求。

2008-06-06 09:53:12

俞建良:

今天我们请来了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先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世峰先生,接受集体采访。

跟上两次不一样的是,我们已经将各媒体有关的采访问题进行了整理,并做了书面解答发给大家,对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不再做重复性的现场回答,大家有什么不清楚的,一会儿可以提问。需要发稿可以用稿子上的内容,这个稿子的电子文本可以在民政部的网站上下载。

下面我们请王振耀司长介绍《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生活类物资分配办法》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相关的背景情况。

2008-06-06 09:59:38

王振耀:

各位记者,非常感谢大家又一次出席今天的信息发布会,今天我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背景,特意带来一张地震灾区的地形图,我想让大家了解的是这次地震,除了大家原来都了解的特点之外,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这次地震灾害救灾的难度。大家都记住了两个数,一个是这次地震灾区基本波及的范围是10万多平方公里;同时,大家也记住了,波及的受灾群众500万人。当然,实际上波及的受灾群众还要更多,过千万人。

2008-06-06 10:02:04

王振耀:

通过这个地形图,大家还应该记住一个数据,什么数据呢?大家看这个灾区,实际上是成都平原北部和西北部相当复杂的山区,海拔有的是2000多米、有的是3000多米,高山峡谷,在这样的灾区,灾区群众在道路中断、通讯中断,方方面面中断的情况下,出现了几百万人向着成都平原逃生的情况。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组织全方位的施救应急救援,对我们各级政府,特别是对灾区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需要我们尽快地筹集大量的物资,要实现物资的快速筹集,物资的快速调度,同时使救援物资快速地发放。大家可以想象,在受灾群众并不是按照一个建制,并不是按照原来的区划逃亡的时候,组织这样一次物资发放,它的难度到底有多大。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2008-06-06 10:04:54

王振耀:

同时,我们也知道这是对我们公共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验。我们发布这两个文件,实际上是总结前一时期经验和各地做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规范。灾区各级政府应该说面对这样一场考验,他们都做了最紧急的应对,这些应对基本是有效的。应该说,这两个《办法》是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化。同时,发布这两个《办法》,也是我们改进公共服务的一项举措,也是为提高慈善事业,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建立起的一些重要规范。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已经有超过 400多亿元的救灾捐赠款物开始被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出来,我们需要改进各项公共服务为慈善事业捐赠行为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2008-06-06 10:08:02

王振耀:

同时,这两个文件也是启动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开端,我们并不认为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实际上我们认为面对这样一次大灾,面对这么多的捐赠款物,是需要我们进行政策创新、机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整体上来说就是需要我们行政的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的创新。在这样一次巨灾面前,如何拓展这样一种创新?如何实现规范管理?提供更良好的公共服务。我们认为,我们面前还有巨大的空间。

这两个文件既是一种重要进展,同时我们也对下一步的完善持非常开放的态度,我们欢迎社会各界、欢迎各位记者向我们提出建议,共同参与救灾款物,包括救灾物资分配管理和信息公开等方方面面的完善过程。

谢谢大家!

2008-06-06 10:10:11

俞建良:

下面请张世峰副司长介绍《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出台的相关背景情况。

2008-06-06 10:11:50

张世峰:

各位记者、各位朋友,下面我介绍一下《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的相关背景。

今年5月12号,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民政部针对灾后致孤人员的情况,立即电话通知四川省民政厅,要求做好省内的安置工作,同时也通知了重庆等相邻的省区做好接收四川省“三孤”人员临时安置的准备工作。5月19号,温家宝总理就安置“三孤”人员作出重要批示。5月20号,民政部由部领导带队组成工作组赴四川灾区,先后到绵阳、德阳、成都三个市州的北川、安县、绵竹、都江堰、梓潼五个县市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我们当时的调查了解到,“三孤”人员和临时查找不到家人的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在灾区都得到了妥善的临时安置。当时的途径是四个方面:一个是在福利机构集中安置,主要是在绵阳等一些大的福利机构,将已经确定身份的“三孤”进行安置。第二是在受灾群众的集中安置点。第三,有的在医院进行救治。第四,有的中小学生寄宿在成都高校,也是集中安置的方式。

2008-06-06 10:12:12

张世峰:

我们也感觉到,“三孤”人员的身份确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真正要将“三孤”人员与临时查找不到家人的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界限划分清楚还需要很复杂的工作。我们所称的“三孤”人员数量当时有比较大的变化。有的市(州)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数量差距上千,这反映了当时在震灾发生不久,当地的救灾工作非常紧急,很多事情处于动态之中。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和四川省民政厅沟通,为了贯彻总理批示,为了妥善安排“三孤”人员生活,我们提出了先制定救助安置的意见,就救助安置工作的原则性问题作出规定,今后根据“三孤”人员身份确认的情况再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方案。基于此,民政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研究拟定了意见稿。

2008-06-06 10:17:24

张世峰:

回北京之后,又立即征求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意见,因为这个意见许多个方面涉及到相关的部委。6月3号,在各方意见统一的情况下,民政部印发了这个《意见》,同时四川省人民政府也即将印发这个意见,我估计今天已经印发了。这个《意见》为四川省灾区救助安置“三孤”人员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我简单概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就近为主、异地为辅”的总原则;第二,明确了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的一种办法。记者朋友们可能也非常关心,为什么“三孤”人员的安置还采取临时的和长期的呢?里面有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三孤”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必须等到“孤”的身份确认之后,没有法定扶养人的状况确定之后,才能够进行妥善的、长期的安置;第三是明确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渠道。在这个方面,我们针对孤儿和孤老、孤残不同特点分别加以规定。针对孤儿的身心状况,提供了七种安置方式。针对孤老、孤残的身心状况,在文件中提出了四种安置方式。当然,七种和四种,有的是直接安置的渠道,有的是辅助的方式。

《意见》就开展救助安置工作的保障措施,比如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以及其他方面都做了规定,我们对经费保障加以了划分,包括福利机构建设经费、福利机构日常管理经费、“三孤”人员分散安置经费等等。

2008-06-06 10:19:47

张世峰:

《意见》出台后,近期民政部将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协助四川省政府开展工作。当前最主要的或者说是最迫切的是要协助四川省人民政府尽快对“三孤”人员的身份进行甄别。同时,要在甄别之后,立即将“三孤”人员与普通的受灾群众分开安置。尽快地开展长期妥善的安置。我们还要协助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救助安置“三孤”人员的具体规划,依据《意见》的原则和精神,根据今后的“三孤”人员数量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安置和规划,并做好协助的组织实施工作。四川省省内安置“三孤”人员有困难,并向我们提出的,民政部将尽快协调其他省市进行跨省市安置。

2008-06-06 11:41:08

美国之音记者:

在灾区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倒塌了,很多孩子死了。现在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很生气,说建筑水平不好。请问政府如何安抚这些家长?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对他们给予特别的照顾?谢谢。

2008-06-06 11:45:55

王振耀:

我在灾区看到这些情况,当地政府和我们在一块讨论,第一,当时转移出来之后,先安排家属的生活。当地政府承诺,只要灾情稳定之后,一定要进行深入调查,请专家鉴定,这到底是不是建筑质量问题,一定要向社会作出一个公开透明的解释。这是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做的,这也是我在灾区看到的。第二,关于有孩子遇难的家庭,当地受灾群众安置点、当地政府都已经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安排,包括心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安排都在进行之中。

2008-06-06 11:46:28

俞建良:

上次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新办新闻发言人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遇难学生的干预工作专门做了一个统一的要求,具体的学校建筑质量的问题,相关的职能部门正在处理。

2008-06-06 11:48:06

美国之音记者:

肯定要照顾失去孩子的父母,但有没有具体的安排?如何照顾好他们?

2008-06-06 11:49:20

王振耀:

我在灾区看到的特殊的措施是比较多的,第一,特别是心理抚慰,很多志愿者为这些家庭倾注了爱心,对他们进行了心理支持。我也和这些家庭进行过交谈,他们确实是处于极度悲痛之中。我也问到抚慰金的问题,但是就我身临其境感受到的而言,家属们现在相当悲痛,我和他们谈到其他政策的时候,家属们说先不要谈,我们现在不想谈抚慰金,不想谈其他的政策,现在心里特别难受。这是我看到的情况。地方政府正在根据家属的要求,在进行不断地完善、调整方方面面的政策,但当务之急是进行心理抚慰。

2008-06-06 11:49:37

公益时报记者:

请问王司长信息公开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其他的社会组织而言,他们也接收了很多款物,如果他们没有移交给相关部门,自己直接在灾区发放,这部分款物的公募是否只能是依靠自觉地向公众公开。另外,关于家庭寄养的问题,既然是多方参与,对于有些开展家庭寄养项目的社会组织是否也能够参与到家庭寄养的项目中来?谢谢。

2008-06-06 11:52:03

王振耀:

昨天民政部已经有一个公告,公募类的基金会凡是以前在注册的时候,没有救灾功能的,都要在未来十天内重新补办手续。非公募类基金会原则上是应该把他们募集的资金及时通过协商,交给具有救灾职能或者公募类的基金会。像你说的草根组织,特别是一些特别基层的慈善组织,就我在灾区看到的而言,实际上很多是带有社会互助性的。我就亲身在灾区处理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他们开着车、拉着物资,直接到受灾群众安置点,像这样一些资助和捐献,在灾区,我觉得很难进行详细的登记。因为他们就是直接去了,开着车,自己去发放。我同样看到的另一个事情,有的单位已经做了米饭、炒菜加一点肉,直接拉到受灾群众安置点,安置点的喇叭就公布出来,哪个单位、哪个组织送来饭了,大家来排队领,吃了别的饭之后,还要有一些更好的饭,大家还来排队,他们做的不一定是全部,但他们是捐献。这种很难进行登记,这些是最直接的帮助。我想捐赠者心中有数,受灾群众心中也有数。所以我看到目前为止这类捐赠还没有出现矛盾、质疑和纠纷。

2008-06-06 11:53:41

张世峰:

刚才公益时报的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关于社会组织能否参与家庭寄养。民政部2003年出台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当时对家庭寄养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定。家庭寄养主要是为了克服过去单纯的机构养育、孩子缺乏家庭温暖的问题,从而使孩子从寄养家庭中得到关爱,是从孩子的人格、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予以考虑的,我们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一个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到寄养父母的关爱。从原则上来讲,要寄养到机构和组织,本身就如同过去在机构集中养育类似。如果有的组织统一把孩子安置在一起,让小孩在一块生活,这是和我们过去机构集中养育的方式是一样的。现在社会组织也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这是非常积极的、奉献爱心的一种表示。如果能够通过组织开展助养,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次我们提出的七种方式之一,就是助养,社会组织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定向或不定向的对一个或多个孩子在一段时间里支付他的生活费用,对他进行康复帮助,这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且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到机构、寄养的家庭开展服务,开展辅导。总之,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对于孤儿的关爱,我们都非常尊重、尊敬并积极鼓励。在这种选择上,我们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

2008-06-06 11:57:37

记者:

关于公开资金管理的信息,这个办法有没有规定在多久公报一次?内容有没有包括管理费、行政费?

2008-06-06 12:06:50

王振耀:

你说的这个问题,今天上午我们正在开另外一个会议研究。我们工作人员正在商量,就目前这种公布方式,下一阶段要转型了。大家现在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时候得到收据,另一个是资金什么时候到灾区,资金流向。我们想,需要建立一套非常规范的公布办法,看是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还是十天、还是三天,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你提醒的这个是对的,是要建立。

2008-06-06 12:07:25

俞建良: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儿。

2008-06-06 12:09:01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