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中时报:出门选政府 28日见 /

加中时报:出门选政府 28日见

联邦大选将于28日见分晓,一场数十年来最激烈的选战,迷雾重重,选情诡谲,执政自由党与后起直追的保守党如同肉搏战,难分难解,令选民也是莫衷一是,尤其对于大批华人新移民而言,更有难以取舍的感觉。但为了自己未来的权益,正视、尊重自己手中神圣一票,你的诉求就是从此起步。

票仓动荡起诡谲 新移民仍处迷雾中

留意大选民意调查及各方预测的选民,都会感到今届大选选情诡谲,令人难以捉摸,且不论时时在变动的民意支持率,就连对投票率的预计竟在最后二周中也出现截然不同的声音。先有加国政治学者认为选民意兴阑珊,投票率可能创新低,甚至不过六成。而就在投票前不到数日前,又传出投票率预计飙升的消息,源于在预先投票中,已经有逾124万选民投了票,大幅超出以往比例。政治学者又纷转口预测本届大选投票率将大幅度攀升。

如果连政治专家对基本的投票率都感到不可捉摸的话,那一般的选民就感困惑,最近民调也反映出有近二成的选民仍未做出最后决定,就很能说明游离群的问题。作为已长居加国的华人而言,因为以往有明确的定向支持政党,基本上不会有特别大的政治态度改变,但对于新近入籍,特别是在九十年代末抵加的大陆新移民而言,举足不定的情况就相当普遍。

有一位新移民所言就非常有代表性,“自由党经常给华人“面子”,但说得多,实事做得少,或者不做;保守党经常不给华人“面子”,不理会华人需要,不说也不做;新民主党经常让华人丢“面子”,与中国移民社群形如水火,新民主党表面上什么都关心,可是在联邦层面说了不算,不解决问题。”

这种心态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观望,置身于事外,而且联邦大选中的很多主要争拗问题,对大部份正在急切寻求安居的新移民并没有切身利益的“共鸣”,如丑闻案、堕胎、儿童色情、保健制度、同性婚姻、法语地位等等议题,许多新移民尚未了解加拿大国情,根本难以参与意见,兴趣也大减。

故而中国大陆移民背景的20多个华人社团机构联名致信三党党魁,呼吁对30余万普通话移民关注的安置、就业、培训等问题宣示政策主张,实际上就是将大选议题更贴近新移民群,给予选民更清楚的政策了解。函件指出,90年代以来,来自中国大陆移民加拿大的人数总量已超过30万,超过20万聚居在大多伦多地区,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的普通话社区,对加拿大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目前,全加拥有投票权的普通话选民已超过20万。

函件也指出目前大陆移民社区遇到的巨大安居困难,包括缺乏移民安置和就业、培训服务,家庭危机和社会问题出现,故而呼吁关心多元文化社区发展的政党,在大选中认真考虑扶持普通话社区发展的问题。

虽然呼求很强烈,但在整个大选环境中仍是弱势声音,能够得到的回音也很弱,即使在一些华人聚居选区,会有一些候选人做出承诺,实质意义也并不大。关键问题是新移民群体还未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在主流政坛上几乎难找真正代言人,唯一之路只有用自己的选票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势力,这条路或许是很漫长的,但是必走之途。就如上面提及的新移民恳切之言,“票总是要投的,要用脑子,最好别用投硬币来决定。投票总比放弃您的公民选举权要好些。只要您参政,不给您办事,不给您“面子”,或者让您“丢面子”的,都会对您刮目相待。随着新移民和少年长大成人数量的增长,这七八十万张选票每年还会再添几万。政客们会再小视我们吗。去投票吧,为了华人的“面子”,也为您和您的家庭、您的社区。”

大多地区参杂色 华裔候选人可突破

无论今届大选自由党是否能取胜,大多伦多地区一片红的局面基本上都会被打破,安省保守党一批实力派人物纷纷出马决战,不少候选人原就是前安省保守党政府的政要,如在当河谷东区,原教育厅长、曾任东约克市长10年之久的强森就利用现任国会议员高伦尼特 (前交通部长 )退选的良机,誓要一洗4年前失去省议员宝座之耻,他面对的对手之一就是代表新民主党出战的华裔候选人马罗榴仙。

另外一些久居国会之席的自由党资深议员,也受到新势力的冲击,如从1988年就代表士嘉堡红河谷区出任国会议员的李德利(Derek Lee),其后一直获得高得票率连任,无论社区人缘及政治资历都非比寻常,但却迎来韩裔多伦多市议员赵成俊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的挑战,双方都有社区政治基础,竞选是相当精彩激烈。但由于独立候选人缺乏政党的强有力后盾支持,虽然赵成俊以自由党反叛者的姿态出战,但在联邦大选中政党色彩很强烈,李德利在选民心理及个人资历上仍可占有较强的优势。

大多伦多地区华裔候选人争取零的突破,最有希望的莫过于邹至蕙及李国贤。邹至蕙在新民主党的“根据地”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挑战自由党国会议员余欣龙,已成为本届大选的热点之一,而根据不久前的民意调查显示,邹至蕙的支持率已遥遥领先,高达49%,邹至蕙在夫婿联邦新民主党党魁林顿的挟势之下大有志在必得之势,一洗多年前在联邦大选中败于余欣龙千余票之耻。在草根阶层极具声望的邹至蕙此次发足攻势攻击自由党的失策之处,故利用自由党声望低落之机获选机会很大,虽然也有不少华人社团全力支持余欣龙,但问题是外围造势与区内选情仍有很大落差,邹至蕙在区内铁票稳固,一旦自由党选票稍有低落,或分散其他候选人,就为邹至蕙胜选创造出良机,而且新民主党的声望在林顿的带领下大有升涨,也有利于邹至蕙的支持度。

另一位华裔候选人李国贤将与自由党重量级人物、现任退伍军人部长麦家廉在万锦-于人村选区硬撼,与邹至蕙选情很大不同的是,李国贤需要利用更大的保守党后起之势才能取胜,而非简单的个人政治资历,在选民失望于自由党之下取得优势。而且此选区历来是保守党的重镇,保守党支持基础相当强。曾担任安省华人保守党主席的李国贤,1997年也曾代表保守党在士嘉堡红河选区参选,结果败于李德利之下。如果此选区民情失望于联邦自由党的政策,更对安省自由党政府的失信怒气未消,那李国贤可称得“天助”,加之争取少数族裔选票的有利,麦家廉想取胜这位略乏知名度的对手绝非易事。

联邦大选是一场政党间的大战,民调并不能真正代表实际的选票,30%的民调支持率并不代表可获三成的议席,在目前激烈混乱的竞争中,任何一项异动都足以改变选情,单独的个人无法控制选举结果,但走出大门汇成人流,就可以成为改变选情的力量,也真正显示出个人的作用。

记住,28日见!(文/王迅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