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专家预测:加国经济下半年好于上半年 /

专家预测:加国经济下半年好于上半年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增长后,加拿大经济经于今年上半年小受挫折,第一季度的GDP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一转眼,2008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今年下半年联邦的经济情况又会如何呢?昨日(7月1日),本地主流媒体《财经邮报》采访了一些业内知名的经济学家,请他们就今年下半年的加国经济形势作了评估。

据专家们预测,今年下半年的联邦经济的增长会好于上半年,但是同时一些经济基础(economic fundamentals)将被削弱,而联邦的经济增长潜力也将较以前出现些许不足。

经济基础被削弱,下半年的经济情况居然还能比上半年要好?这听起来虽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业内专家们则一口咬定:确实如此。

对此,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bank)资深经济专家沃伦女士(Adrienne Warren)解释道:上半年联邦经济出现乌云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雪暴天气、汽车制造业的罢工,以及市场在消化多余的存货等等。它们造成了今的第一季度联邦GDP下降了0.1%,为5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不过,GDP虽然下降,但并不表示经济要素的活力不足。相反,上半年民众的消费信心、创下新高的就业率,火热的房屋建造业,以及继续增长的房地产价格都带给联邦经济很大的推动力。

在这股推动力的影响下,沃伦女士估计在今年下半年,联邦GDP增长有望达到1.5%。只是在此之后,上述经济要素的活力会有些许下降,它们带给联邦经济的推动力也会略呈不足。

本地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水平被削弱

沃伦女士的这一观点颇得TD经济分析师拉瑟拉(Eric Lascelles)的赞同。首先,拉瑟拉更为乐观地预测2008年下半年联邦GDP增长有望达2%。同时他又表示,随着油价的飙升和经济出现乌云,本地的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会受到挫折,他们的消费水平会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下滑,同时这一经济要素经济的推动力也会减小。

拉瑟拉还表示,前些时候因为加元升值、就业形势大好等因素造成了加拿大消费者一些不切实际的消费心理,而现在随着时间的过去和一些主要民生物资的涨价,他们的消费热情在渐渐趋于理性。所以单从这方面来说,民众消费信心适当受挫不一定是坏事。

就业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将减缓

而就业率和房地产价格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高级经济师希恩菲尔德(Avery Shenfeld)表示,随着美国经济给加拿大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加拿大将渐渐面临就业增长缓慢这一问题。

此外他还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渐渐降温,房屋建造业将进入“平原状态”,难见大的增长。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的增长也将见缓。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两个经济要素将越来越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任何贡献。

不过和前两位经济学家不同的是,希恩菲尔德倒是继续很看好本地民众的消费能力。他表示在今年下半年本地民众的消费将是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而这股力量将把从去年以来加国出口和制造业不景气对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抵消掉一部分。

其他一些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据业内专家估计,虽然高昂的油价给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水平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一因素仍是下半年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但是,高昂的油价究竟还能维持多久?业内的观点很不统一。

如BMO资本市场的资深经济师谷阿迪利(Sal Guatieri)就表示,虽然上周五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已达143.67美元一桶,但是却有望在明年回落到110美元一桶的状态。不过,这一观点并不能得到其他业内人士和机构的认同。如丰业银行(Scotiabank)在早些时候预测明年国际市场上的平均油价为140美元一桶,而帝国商业银行(CIBC)则估计为150美元一桶。

关于下半年的利率和加元汇率的预测

关于央行利率,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预测在今年下半年央行还会将其保持在3%的水平。但是,同时业内又普遍估计央行会在明年将利率上调一些。其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国内的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渐渐上升,不需要再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了;二是美国经济在渐渐复苏,明年加拿大的出口和制造业的境况会好一些。不过,丰业银行的沃伦女士(Adrienne Warren)则有不同观点,她表示经济刺激的力度还不够,所以明年上半年央行可能还会将利率降低0.5%。

关于汇率,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高级经济师希恩菲尔德(Avery Shenfeld)预测,如果油价继续稳居高位,今下半年加元对美元的比价会稍微超过平算线。然而,皇家银行(RBC)助理首席经济师弗利(Paul Ferley)则持不同观点。他表示,随着美国经济的渐渐复苏和新总统上台后调整经济、政治政策,加元对美元的比率会下滑。他预计在今年年底,1加元可兑94美分;而到2009年底,1加元兑89美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