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旅日作家杨逸获日本最权威文学大奖 /

旅日作家杨逸获日本最权威文学大奖

新快报讯 7月15日晚,日本文学振兴会选考委员会决定将该国最权威的文学大奖——芥川龙之介奖,奖给中国籍作家杨逸。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殊荣,而日籍以外的作家获得芥川奖几乎是没有先例的。

边当教师边坚持写作

杨逸1964年生,1987年赴日留学,主攻地理。她当时并不懂日语,在语言学校学习后,考入御茶水女子大学,毕业后曾在日本华文报社担任过记者。目前她一边担任中文教师,一边坚持用日语写小说。

杨逸酷爱写作,喜爱日本小说家筒井康隆的作品,并认为过去读过的所有日本作品都给了自己很大的影响,她说:中国与日本“太有缘分了”。今后准备 “写写自己看到、感觉到的日本,但自己要是把日本人当成主人公来写的话,怕是故事性不强,主人公还得从日本以外的地方找。”她将继续用日语进行写作。

曾与芥川奖失之交臂

在发表本次获奖作品日文小说《浸着时光的早晨》之前,其另一篇日文小说《小王》于2007年获得文学界新人奖。《小王》在今年1月获得芥川奖提名,可惜最终以第二名成绩败给31岁日本女作家川上未映子的《乳和卵》。芥川奖评审委员池泽夏树当时称,杨逸“给日本文学带来了我们都已经忘却的挚诚和朝气”,但也表示,“这样的日语还不能达到芥川奖的标准。”

杨逸将于8月22日在东京会馆正式拿到证书、一块怀表及100万日元的奖金。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日文小说家杨逸的名字将深深地记忆在日本普通民众的心中。

旅日作家杨逸获日本最权威文学大奖(组图)
旅日作家杨逸
旅日作家杨逸获日本最权威文学大奖(组图)
旅日作家杨逸
旅日作家杨逸获日本最权威文学大奖(组图)
旅日作家杨逸的作品
旅日作家杨逸获日本最权威文学大奖(组图)
旅日作家杨逸的作品

●人物

单身母亲异乡独自奋斗

杨逸1987年赴日留学,至今已有20个年头。从日本御茶水大学毕业后,曾在华文报社任职,现在以教中文为职,同时抚养两个孩子。这个独自奋斗的单身母亲是怎样开始文学创作的呢?

“烦的时候写写文章”

杨逸说,她一直就喜欢写东西,因为“心里烦闷的时候,也不愿意跟别人说,写写文章,就觉得心里清爽多了”。

2005年后,日本对华投资热一度低落,教中文的工作少多了。面对每天的空闲时间,杨逸觉得空虚,于是想到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用汉语写吧,我离开中国时间太长,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认识有脱节的地方。”看到文学界新人奖的征稿启事,杨逸决定尝试向日本的文学主流靠近。她开始用日语创作小说《小王》。

“希望写作成为职业”

“用日语写小说,毕竟不是母语,有难度。不过边写边学,也挺有意思的。”杨逸笑着说。得知自己获奖后,杨逸将杜甫的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略作修改,毫不掩饰欣喜之情:“昨日焦容今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对她来说,写作基于一种近似本能的需要。从前写一些个人感受,获奖后,杨逸说,她将在写作时更多考虑到读者。一直渴望以写作为生活方式的杨逸,看到实现愿望的希望。“我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一条路。……希望有一天,写作能成为我的职业。”

●反应

杨逸:"自己终于被接受了"

获奖消息公布后,44岁的旅日中国女作家杨逸15日晚在东京自家附近接受了蜂拥而至的记者的采访。

她笑容满面,欣喜万分地表示:“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终于被接受了。”她表示:“原以为这次大概不会获奖。对自己的日语没有什么信心。真像是融入了日本。”

父母:“此为起点继续努力”

杨逸远在哈尔滨老家的70多岁的老父母,无疑为女儿的获奖感到骄傲,在接受日本媒体的电话采访时,杨逸的父母亲说,希望杨逸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用日文写文章是有难度的,要获奖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杨逸的父亲还表示,上次杨逸与芥川奖失之交臂,他曾有芥川奖是否对外国人区别对待的想法,而这次得奖也体现了芥川奖的公正性。

处女作即获新人奖

《小王》是杨逸第一部日语作品。杨逸说,这部作品是她用两个星期时间写成的。《小王》于2007年获得文学界新人奖,杨逸成为在日本文学界主流奖项中首次获得肯定的中国人。“日本文学界新人奖”也是日本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由日本《文艺春秋》出版社的纯文学杂志《文学界》主办。杨逸的获奖作品《小王》从1700多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小王》以一个嫁到日本农村地区的中国女性“小王”为主人公,讲述她人生的起伏悲欢。同时,透过给日本农村男性和中国农村女性做婚姻中介的小王,读者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生和价值观。小说描写了生活在传统观念下的中国农村女性、带着各种意图来中国找媳妇的日本单身汉,以及在国内城市里长大后变得玩世不恭和拜金主义的小王的儿子……日本读者通过这部小说了解到在日华人的生存状态。

●获奖作品

《浸着时光的早晨》

杨逸此次获奖作品描写了农村出生的一名中国男子东渡日本,他和其他中国人在此后十几年的生活中所体验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杨逸对自己的作品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看法慢慢开始变化。做为历史,我们都不知道,什么事是正确的,什么事是不正确的。我认为重新思考是很重要的。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吸取教训。”

●评委评语

“细腻描绘人生苦恼悲喜”

芥川奖评委高树登子认为,获奖作品是一部细腻描绘人生苦恼与悲喜的青春小说,它以“触手可及的新鲜度”写出了一个人就算拼尽性命也要生活下去的强烈意愿,这种感觉只有跨越国境才能体会得如此真切。虽然与上届候选作品的选材全然不同,但作品水平很高,且日语能力大有进步,与其他候选作品相比有着压倒性的力度。评委们对杨逸婉约流畅的文笔青睐有加。

●背景资料

芥川文学奖

芥川奖是为纪念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35年设立的文学奖项,授予以纯文学为创作风格的优秀新进小说作家,参评对象为发表在杂志上的纯文学短篇小说。每年1月和7月分别评选1次。

芥川奖是日本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与大众文学的直木奖并列为日本两大文学奖项,成为日本众多文学青年梦寐以求的“龙门”。战后叱咤于日本文坛的许多大作家如井上靖、安部公房、松本清张、远藤周作、石原慎太郎、开高建、村上龙,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太郎都是该奖的得奖者。

杨逸成为该奖自设立以来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作家。虽然过去也有韩裔作家获得此项殊荣,但是作为非以日语为母语的获奖者,杨逸创造了日本文学界的新神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