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多维:北京人不怕限制令 问题在过程 /

多维:北京人不怕限制令 问题在过程

多维社记者柯宇倩报导/奥运在不到三周后即将开幕,北京也进入“戒严”状态,但在此同时,老百姓生活不便的抱怨也跟着传出。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中心(Global Chinese Affairs)主任戴博(Robert Daly)对多维社指出,在施行奥运相关限制令时,问题出在中国当局有时候并未事先通知,但这些民怨都将随着中国队在奥运场上的良好表现而烟消云散。

在北京安全措施全面提升、大量员警进驻北京且政府宣导反恐观念的情况下,外国媒体形容北京目前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过,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中心主任、曾在中美外交界和学界工作多年的戴博对多维社表示,北京市民并不因此担心恐怖攻击的威胁;生活不便,才是较大的一个影响。

“我知道北京的措施可能造成了许多不便。我那些北京朋友倒不会感到害怕,大部分的人还很兴奋。”戴博说。

除了北京市和外省区市进京机动车需按单双号行驶外,开始实行的措施还包括驾驶不得闯入有奥运五环图案的专用车道,此外,进入北京的每一辆车都要接受警方检查、乘地铁时,民众的包包需接受透视检查,无户口者得迁离北京,受最大影响者为民工,他们将无法挣钱,而中国部分机场也将实施二次安检。

戴博分析,民众知道他们将面对这样的不便的,但问题在于这些限制令的颁布过程,因此激起一些抱怨。不过,戴博也认为,如果中国在奥运会上表现良好,得到许多金牌,不管这些措施是不是必须的,民众都将原谅并忘记这样的不便,且感到高兴与光荣。因此,都在于奥运的结果如何。

“我认为,这些措施有的是必须要做的,但有的不是,且有相当一部份是过份的。不管怎样,它们都为北京市民带来不便,现在很多人就在抱怨这个不方便、那个不方便,肯定是有道理的。”戴博对多维社说。

戴博指出,根据他从媒体上看到的报导,还有听北京市民的想法来看,并不是说中国当局的新规定或做法不合理,而是过程的问题,中国当局在实行措施时不提前告知会怎么做。

“例如最近在工人体育场附近,许多大大小小的饭馆,因为治安问题要关门,为期大概三个星期到一个月,关于这个措施,我没办法说它合理不合理,因为我不了解整个计划,所以我不对计划本身做批评。”戴博举例。

“但我看到的是通知大家这方面出现的问题,照理说应该要提前两年告知大家,让受影响者有时间制订自己的经济计划,我觉得带来最大不便的,是一些等到最后一刻才说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提早说的。”戴博对多维社说,中国政府若给大家事先打个“预防针”,很透明的让这些市民参与一些决定,其实,他们会非常谅解的。“他们不怕这种不便的,他们愿意办奥运,也愿意吃苦的。”

因此,戴博表示,据他所了解,是这些人觉得不被尊重,没有提前被告知。

除了饭馆关门外,居民不愿拆迁的问题也时有耳闻。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曾表示,北京奥运会场馆拆迁涉及的居民均得到妥善安置,没有一户被迫迁出北京,但海外媒体仍不时有居民因奥运被迫拆迁的报导。

戴博以例子来说明因奥运措施产生的不便:“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在工地附近有个饭馆,原本北京当局都没说什么,你肯定以为没有什么问题,还认为奥运期间生意将特别好,会有一些经营计划,但到了最后一刻,通知来了,说:对不起,你们得关门。这时你可能要说,为什么不两年以前告诉我?让我事先有所安排?”

7月20日,北京开始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以保证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交通正常运行和空气质量。图为汽车在北京西二环行驶。新华社记者高学余摄

“所以,我不是在批评这些规定的不合理,其实的确很多规定很早就告诉市民了,但有的问题在于程序透不透明、市民能不能为自己出声、有没有参与、是不是这些最后一刻才通知的规定,是早就能预期,能早就通知大家的。”戴博对多维社说。

不过,戴博认为不管怎样,如果中国在奥运体育场表现好,这些不方便都能被忘掉,这是肯定的。

中国体育官员7月22日表示,中国队在京奥的目标是争取在金牌数上排名靠前,并力争超过雅典奥运时的32面金牌。2004年的雅典奥运,中国拿到32枚金牌,总排名第二,落后于美国。

戴博同意,政府不事先通知,跟政府认为自己掌握很大权力有关。“有时候他们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他们说什么你们就怎么做,但我觉得,若早说,他们的公共关系就会更好一些,现在很多的不方便,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奥运即将来临,戴博也希望中国当局能更公开手上所握有的资讯,这麽做对国际社会的帮助将更大,也会对奥运安全做更好的提升。

1962年生于美国纽约市的戴博,曾在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服务,也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中文。大学期间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的戴博,不只在美国学习过1年中文,也曾到台湾进修。戴博曾在中国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成功扮演一位名叫大卫的美国企业老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