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毒奶事件:农业部长承认监管失控 /

中国毒奶事件:农业部长承认监管失控

9月22日,中国农业部长孙政才表示,由于奶站属近几年才出现的经营实体,目前国家对此既没有专门的监管办法,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原料奶中间收购环节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这是中国政府部门首次承认原料奶收购环节的监管空白,也凸显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漏洞。中国政府为解决上述问题,决定成立全国奶站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在全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奶站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农业部是此次专项整治的牵头部门。农业部表示,要力求“通过此行动做到将全国所有奶站纳入监管范围”,杜绝在鲜牛奶中添加有害化学物质以及各种掺杂使假行为。

农业部称,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应逐一检查,按100%覆盖的要求,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站、不留死角、不存盲区,重点清查个体私营奶站、流动收奶点等独立于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场区之外的营利性奶站。”同时,农业部要求,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生鲜奶生产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向所有奶站派出驻站质量监督员,对奶站生鲜奶收购进行全过程督察,出现问题的奶站要在24小时内将调查处理情况逐级上报。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型的乳品加工企业一般由奶站来收购鲜牛奶。由此,从原料奶被挤出到运往奶制品生产车间的多个环节,其质量控制几乎全依赖奶站。但恰恰在奶站这个关键环节,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既没有明确的监管规范,也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肾结石婴儿事件”发生以来,对“三聚氰胺到底在哪个环节被加入”,各方说法不一,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奶站是最可能加入三聚氢胺的环节。作为牛奶加工前的中间环节,奶站的监管、经营、质量控制等问题凸显。

近年来,随着乳品行业竞争的加剧,各类奶站应运而生,其中私人投资的奶站占一半以上。但政府既没有出台具体的监管办法,也没有明确监管部门,奶站事实上无人监管。一些奶站经营者为了牟利,不惜在鲜奶中兑水、加碱,直至加入三聚氰胺。专家指出,对于此次“肾结石婴儿”事件,作为负责农业生产的农业部,显然负有一定责任。毕竟,原料奶也属于农业产品的范畴,虽然奶站的监管可能有争议,但农业部门理应对奶站收购的“原料奶”质量实施有效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奶站监管缺乏主管部门,但不能成为原料奶质量控制实失效的理由。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监管空白,而是监管不到位甚至监管缺位,虽然还存在诸多深层的体制根源。对奶站的监管体制问题,农业部长孙政才表示,在专项整治中,应按照奶站隶属关系和承办关系,进一步“ 明确奶站的市场责任主体”,各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做到“谁批准、谁许可、谁发证、谁负责”。这意味着,奶站的经营体制和投资体制进入政府视野。

但孔祥智指出,专项整治不过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作为亡羊补牢之举,应能对奶源安全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代替从源头上寻找治本之策。长远看,最重要的是制定专业、科学的原料奶质量标准,并真正严格地实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