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拿大都市报:移民对ESL教育有看法 /

加拿大都市报:移民对ESL教育有看法

(加拿大都市报)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加拿大在移民安置的各项配套服务计划设置齐全。大多数服务于新移民的服务机构并非官方机构,它们从相关机构获得拨款,为新移民提供一些基本的安置服务。其中用于语言培训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有参加学习的人表示并不领这份情。

邵先生是《加拿大都市报》的读者,他向本报记者表示,他的ESL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随便拿一份东西,站在那里云天雾地神侃,根本不顾学生学到什么知识。他觉得这种教育投资,是政府浪费了资金、社团浪费了资源、学生浪费了时间。

ESL教育项目有漏洞?

邵先生技术移民加拿大已经7年,现在有房有车,有很成功的生意,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唯独英语还是老样子。他前后多次参加过政府资助的英语培训学习,无论是LINC还是ESL他都经历过,跨度达7个年头。他说,刚来加拿大时,他的英文水平测试是2、3级,目前依然是2、3级。

他声称在这样一个处处讲人权的国家里,他连学习官方语言的最基本权利都没有得到保障,这是最大的讽刺。他表示,他接触到的ESL培训效果太差,虽然老师对学生不错,但讲课太随意,每次上课没有什么连贯性可言,随便拿几张纸复印一下,就是当天的教材。老师对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会不厌其烦地讲,根本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明白或感兴趣。此外,学习也没有测试,老师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邵先生怀疑,可能老师根本不在乎学生学会学不会,只要学生来了,填了表,主办机构就可以从政府获得拨款。邵先生认为,类似这样的机构,实质上不是在帮助新移民,而是新移民在帮助这些移民服务机构从政府那里“骗”钱,养活这一帮子人。

他形容早些年上过的ESL课程像一出没完没了的折子戏,前后内容分离。老师就是唱戏的人,学生就好像是来免费听戏的,不会管你唱的是什么内容,也从中无法受益,只不过是来消磨时光。买单者则是政府,而最终还是你我这样的纳税人出钱。邵先生形容这样的浪费比任何一种腐败都厉害。

邵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一种体制上的问题,政府在帮助新移民方面有名目繁多的举措,但有多少是实实在在帮助了新移民的呢?很多项目看起来是那么完美,每年花那么多钱,效果如何?政客们只需要花了钱就算是重视了,但是这些钱怎么用了,谁去管?

邵先生表示,像他这样确实想学习英语的人,在这样的班上学习形同浪费时间。他说班上不少是老年人,学多少反正也无所谓,只当是有人陪着找乐。但也有一些年轻人确实想提高英语,来后听了几次课,都选择了逃之夭夭,因为根本无法满足学习的需要。

你言我语谈感受

类似邵先生这样的遭遇是孤立的还是普遍的呢?《加拿大都市报》记者为此展开半个多月的采访,在记者接触到的参加过ESL培训的新移民,他们说起ESL教育你言我语,感触良多。

新移民王先生表示,他曾经在ESL班上学过一段时间,总体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教学方法不同,这里的老师很少像中国学校那样教音标、语法。因为在英语环境国家,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根本不需要看音标,一看单词就能读出发音,所以音标只不过是一个参考而已。而习惯了中国英语教学的新移民,没有音标的话就不敢确定读音。上了几堂课之后,他觉得没学到什么。长时间下来,还是自己在中国的英语老本儿在起作用。他认识的人原来英语不错的还是不错,原来差的还是很差,从ESL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甚少。

多伦多大学学生宋小姐表示,她刚来多伦多3年,曾经在学校上过一年的ESL,感觉还不错,她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好。她遇到过一位老师特别认真负责,督促过班上一位英语成绩不好的男同学,最终让他进步很大。而她遇到的另一位老师则是放任自流,学生们也就顺其自然,学多少是多少。

但是,她爸爸就读的成人ESL班境况则大不相同,几年来爸爸几乎没有任何进步。由于班上同学大多数都是华裔,因此大家有点时间都抓紧“练习”母语,交流信息。最终英语没学到多少,社会信息倒了解不少。比如孩子的培训教育班、房产经纪等,都和能这个ESL班联系在一起。

她觉得,她爸爸与其在ESL班里与中国同学聊天耗时,不如找一个英语环境去打工,有老板和同事的压力,学习的劲头一定会大很多,进步也会快一点。如果脱离社会交往和英语环境,想学好英语是很难的。

网上调查有赞有弹

就邵先生提出的问题,记者在网上征询网民对ESL项目的看法,有位网友阿蒙在网上抱怨,阿蒙称她的ESL老师是一名亚裔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和女学生开一些非常低级下流的玩笑,或者取笑别人,而且还经常说一些诋毁中国的话,让一般中国人很难接收。但英语不好又不知道如何反驳他,班上有一对中国夫妇就被气走了。有一天,老师又开这种低级玩笑。下课后,她告诉老师以后不要和她开这种玩笑。老师却说,如果你要在加拿大生活,就要接受这种文化。可是阿蒙以前也上过几个老师的课,没有人像他这样的。她当时怀孕,上课的地方离她家很近,别的地方很远去不了,只有唯一的选择。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新移民刚来时两眼一抹黑的人,去去挺好的,对适应环境有好处。比如他以前还没有那么近距离接触过黑人、白人等外族裔人士,上ESL时可以和他们互相交流。同作为新移民,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同学间有不少共同语言,起码有个地方认识人。

有位网友说他碰到的老师不错,不光是教授语言,还教给我们很多当地的生活小贴士(tip),受用匪浅。他认为,其实学英语是次要的,就是需要一个场所把相同处境的人聚在一起,介绍一些基本生活常识什么的,顺便熟悉一下英语用法。学英文的同时,也了解各国的民俗,同时老师也会教一些去银行、医院、超市等生活小常识,这些对于新移民来说还是有些帮助的。这个班类似新移民上岗培训,英语学多少并不重要,如果改名叫“新移民联谊会”则更为贴切。再说,政府的钱节省下来也是打水漂,还不如浪费到移民身上。

他表示许多朋友说上LINC或是ESL用处不大,也许是大家的英语水平太高,他个人认为要看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他所在的地方老师请假较多,他前后经历了5个老师的讲课,有些老师的教学确实乏味,成天做阅读题目。他觉得有位俄罗斯籍的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好,也许是移民,比起本地老师更知道怎样教好新移民学英语。所以关键在老师,看她怎样教你,而不是级别和学校。

也有网民认为,对于这种管理松散的英语教育方式,教师无法督促和检查学生的成绩,加上学习者基础比较差,学生期望短时期提高英语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此外,学生流动性很大,迫于生活的压力和学习的兴趣,他们不可能长时间按时上课。有的听听没有兴趣就干脆不去了,有的则是找到工作就业不去上课。因此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式学习英语,实在是浪费资源。

此外,他觉得ESL是个鸡肋,教的那点英文不根本解决问题,对找工求学没本质帮助。而且给人一个错觉,以为自己每天都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忽视了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找工作、找学校、找机会、找朋友、上网刷论坛。通过这些才能去了解一个真正的加拿大社会,而不是听老师闲扯。而且跟太多都在焦灼中的新移民呆在一起,心情也比较压抑,都是一大堆的难心事儿,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心态。

有网民建议,除了小区中心, 其它提供类似福利的社团统统取消或紧缩。由小区中心提供硬件,让热衷于慈善服务的非营利组织(NPO)负责起ESL之类的新移民服务,作用或许好些。现在铺的面太广,政府花了大笔经费达不到效果,实在是浪费有限社会资源。

学校ESL教育前景堪忧?

除了小区服务机构的ESL班外,安河各教育局也有ESL项目,来帮助新移民中小学生补习英语,同时开设成人ESL班。安河每年给各地教育局ESL课程拨款为2.25亿元,但是依然听到教育界经常抱怨ESL经费短少,致使许多学校减少ESL的教学。但调查结果却令人震惊,不少教育局在ESL经费不足的状况下还在大肆挪用其经费。一个由非盈利的家长组织进行的调查发现,各地不少教育局挪用移民学生学英语的经费,花到了许多其它地方,包括:增加教师工资和福利、支付学校电费、修理学校内管道、维护游泳池等。而约克区教育局是少数几个没有挪用的几个教育局之一。

有数据显示,用ESL经费的情形,在多伦多教育局所属学校内尤其普遍。安省政府2005到2006年度给多伦多教育局的ESL拨款为8,000万元,但他们使用在ESL项目上的资金,只有3,500万元,居然连一半都不到。因此ESL教学在多伦多的不景气现象是有原因的。目前,安大略省71%的移民学生居住在多伦多,在多伦多教育局的系统内,40%的小学生其母语并非英语,18%的学生落户加拿大不足3年。因此学校内的ESL课程,对于新移民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大多地区有ESL学生的学校内,却有42%的学校没有专职的ESL教师,不少都是其它科目的老师代行其职,从而节省一些费用挪作他用。多伦多教育局更在今年4月提出一份报告,称由于存在巨大赤字,建议取消ESL课程。报告还建议,所有不是由省府托管或资助的再教育项目,应该有足够的收入来独立负担支出才可以继续办下去。理事马尔(Sheila Cary-Meagher)对此的解释是,这等于是取消再教育项目,因为他们根本不能有足够的收入。如果此建议真的被采纳,那么新移民和学生将会面临无处学习英语的困境。

多伦多教育局管辖下有4个独立成年人ESL中心,为成年新移民提供服务,分别是Jones Avenue Adult Centre、Bickford Centre、Overland和Bathurst Heights培训中心。目前,虽然成人ESL获得了安河公民和移民厅的资助,但该项目不是由省府托管,也就是移民厅并不予以支付举办课程所使用的办公楼管理费或维护费。在2006年到2007年学年,多伦多教育局在成人ESL项目上的赤字达70万元。

教育局主席坎贝尔(John Campbell)也承认,此举是有意向省府施压,要求更多ESL资助。报告建议ESL课程应该设在专门的地点,房舍相关费用必须由省府来负担。实际上,成人ESL学校以前就被削减过。2000年,每个独立中心的校长和副校长都被免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中心管理员。

在各方压力下,今年新学年开始,安河教育厅为ESL项目新增拨款1,000万元,而多伦多就增聘143名ESL教师,以及在多市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增设两间以新移民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服务中心等。

在多伦多方面,多伦多教局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令ESL课程的经费拨款在2008学年度增加了1,150万元,可以为ESL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皮儿区教育局主席麦克道革特(Janet McDougald)表示,很高兴看到省府为教育增加拨款,虽说巨额拨款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但是对于一个新兴和快速发展的区来说,需要特殊教育和ESL的配套发展。

教育厅长强调专款监管

不过,有专家认为安河ESL拨款本来就存在不足。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ESL学生只有通过5到7年的学习,才有机会将英语提高到应付学业的水准,但省府只拨了一个学生4年的ESL经费。此外,省府还有限制的规定,如本地出生的学生,无论其英语程度的高低,都不具备获得ESL拨款的资格。有教育专家指出,许多移民家庭在家中都说自己族裔的语言,本地出生的学生也有接受ESL教学的需要,但省府的政策无法照顾。

安河教育厅长韦尼(Kathleen Wynne)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省政府为了防止各教育局挪用ESL拨款,今年9月份开学之后实施了一个新的举措,那就是教育局要将所属学校ESL专项拨款的使用情况上报教育厅,以前则是他们自行控制的,不需要上报,但并没有强制各教育局一定要专款专用。

她认为,学校这一块ESL教育是自成体系,学生也比较稳定,因此教育质量和学生进步都是有保障的。对于记者所反映的情况,应该属于成人ESL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人ESL是由教育厅和移民厅共同负责的项目,移民厅也有相应的拨款。

移民厅对项目效果满意

安河移民厅新闻发言人莱蒙(Colin Lemoine)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ESL英语培训对于新移民来说是找工作的利器,对他们在职场顺利完成工作很有帮助。

安河过去每年在ESL上的投资都在6,000万元左右,受益的新移民约为10万人。2008年度的预算中,对于成年人ESL和培训金桥计划的投资预算比前3年再新增加3,000万元,可谓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而ESL课程的设置也是非常多样化、个性化,可以涵盖新移民在加拿大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方面这是一种语言学习,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学习和系统熟悉加拿大社会的极好途径。除了安河移民厅之外,教育厅也有一部分资金的投入,为在校新移民学生和特别职业语言提供语言培训,因此教室不单单在学校,有的时候还在工作场所进行。目前有28个试验计划在15所学校推展,为2,300名学生提供各种语言培训。

通过所有这些培训计划的努力,已经帮助许多新移民就业,以及由于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被提升了职位。学生信息调查反馈显示,91%的学生给所在课程的评价是“好”(Good)和“优秀”(Excellent)。75%的学生表示学习对他们生活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帮助”(very helpful)。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ESL学习对他们理解和掌握加拿大式的日常会话很有帮助。

此外还有一项对已经完成ESL学习学生的调查显示,81%的人表示ESL将对他们实现未来目标有帮助。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表示,是ESL课程帮助了他们实现个人目标,对他们找到原来专业工作也很有帮助。不少人也表示经过学习之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频度增加。

莱蒙表示,大部分ESL老师都是非常专业的,他们工作非常努力,对学生也非常关心,她也没有听说过学生对ESL有什么意见。

对于移民厅的调查结果,邵先生并不认同。他表示问题归根在于体制。他举例表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最好方法,为什么政府不考核学生的水平,而只调查满意度呢?不考核学生英语的真实水平是该项目的致命缺点。

邵先生表示,他的英语还是30多年前在中国学的,为什么记得住,就是因为老师要他死记硬背,所以现在还在用。而在加拿大这样的英语环境里反而没有进步,这就是问题。这并不是说他不接触西人,他周围的客户都是西人,每天要见二、三十人,不过使用的都是最简单的会话,因此毫无进步,还是需要系统的教育培训服务。

归根到底,邵先生认为这套体制不成功是浮夸之风作怪。只讲虚的不抓实的,浪费纳税人的钱就是做事了,每年拨款给各种移民服务机构,却不监管他们做了什么,效果如何。大笔金钱花了出去,最终连纳税人基本的教育权都无法保障,这是一种黑色幽默。

目前正值大选,很多人说华裔不积极参与投票。邵先生认为,这和政客的竞选纲领有关,大多和华裔新移民关注的问题没有交集,他们为什么会去操心?他举了一个可能不太合适的例子,比如一个人到北京打工,绝不会关心谁当选北京市长一样。邵先生说如果新移民英语不好,只能局限于自家后院种西红柿还是黄瓜,根本无法在事业和政治上找到立足点,因此关心加拿大政局无从谈起。

邵先生呼吁:如果政客们真的想帮助新移民,就应该从语言培训抓起,把ESL办得有效一点,真正为新移民服务。

头条直击报料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416-886-2746

原文出自:

http://www.ccue.com/ccp_east/2008-10-09/1223605594d1348133.html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