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赵巍命案始末:从学生恩怨到中加关系 /

赵巍命案始末:从学生恩怨到中加关系

(环球华网) 数年前发生在加拿大的一桩命案,当时仅21岁的中国女留学生赵巍被害,此案至今仍未有了结,原本简单的刑事案件,也最终牵扯到加中双边司法合作、甚至加中关系的层面。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

本拿比的女尸

2002年10月11日,1名叫做李昂的18岁中国男留学生向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北本拿比警署报案,称其女友赵巍于前一日22点出门购物时,在从 Kensington Avenue和Hastings Street交界处的商店返回途中失踪。20日,有人在Mission的斯特夫湖畔发现一具疑似赵巍、弃置于旅行箱中的女尸。后来证实,死者正是赵巍。

赵巍当时在大温哥华地区的高贵林学院补习英语,留学已一年多,她于2001年7月31日抵加,次年2月结识在西门菲沙大学读书的李昂,7月,于李昂在Sherlock 街1300号同居,据华裔房东钱太太称,出租屋为别墅地下室的一室一厅,单独厨卫,最初租客为李昂,后来加入李昂的表哥张瀚,赵巍是最后入住的,张瀚住在厅里,而李昂与赵巍则在唯一的卧室同榻而居。赵巍失踪后李昂表现十分活跃,他对媒体称,赵巍出门购物时自己曾问“要不要陪”,并声泪俱下地表示“追悔”,由于其表现得与警方十分合作,18日警方发言人曾公开宣布“可以排除李昂的作案可能”。

中国女留学生赵巍生前照片。

21日,加拿大皇家骑警开始对赵巍住处进行搜查取证,但直到22日仍不能确认是赵巍本人,而此时原本表现活跃的李昂突然变得反常,多次打电话给此前采访他的中文媒体,指责对方“干扰生活”,并在几天内办妥了退学手续。

23日上午,警方宣布确认死者的确是赵巍,死因为谋杀,而最大嫌疑人是“赵巍身边、熟悉赵巍的人”,李昂和张瀚迅速为各媒体锁定,在警方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警方答“二人都在监控中”,但拒绝提供李昂、张瀚下落。

就在此时,一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李昂在当天下午搭乘班机,从温哥华国际机场堂皇离境,返回北京去了。当晚23点CTV电视台播出了这则惊人消息,并援引警方的说法称,警方也不清楚李昂在哪里。

事后透露出来的情况更惊人:由于李昂已被列入重要监控对象,其资料早已输入电脑网络,因此他在机场被皇家骑警截获,但两位经办警官经2小时谈话后居然认为此人“无害”,无理由留置,将李昂一路护送出关登机。

10月24日,加拿大警方才通过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向赵巍家属通报了情况,此时距赵巍遇害已逾10天,此前(18日)他们曾非正式通知赵巍家人赵巍“可能失踪”。

11月30日,张瀚自行前往警署协助调查,并在12月2日以“协助谋杀”的罪名被拘捕,加拿大皇家骑警随即宣布李昂是谋杀案主嫌,而张瀚涉嫌帮助藏尸,据传播出的消息称,赵巍是被扼死后弃尸湖畔的。加拿大警方并宣布“掌握李昂在北京住处”,表示将要求中国警方协助。

12月13日,张瀚以9万加币担保假释,前往卡尔加里朋友家居住;此后案件审理先是一拖再拖,继而一波三折,一直拖到2004年6月10日,卑诗省最高法院仅仅经过14天审议,就裁定警方“取证有误”,在张瀚自己早先已承认罪行并指认李昂是凶手的情况下,宣布张瀚“无罪释放”,张瀚此后获准继续在加拿大留学。

而主要嫌犯李昂,于2003年2月在北京落网,但当中国警方要求加拿大警方提供犯罪证据时,加方却拒绝提供,并要求中方引渡李昂赴加拿大受审。因涉嫌犯罪地点不在国内,且无证据,中国警方随后不得不释放了李昂。

此时必须提到重要的一方——赵巍家人。

2002年11月,赵巍家人在一些华人社团资助下赴加料理女儿后事,但他们听从了一些华界领袖的劝告,采取“低调”,即回避媒体、不主动要求会见加方有关人员,希望以此便利案件审理,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2003年12月,等待一年的他们致函加拿大警方,呼吁“早日还女儿以公道”;次年4月,他们再次致函有关方面,希望在中国审判李昂,但均无回音;2007年清明节,他们致函加拿大司法部,对案件久拖不决、嫌犯逍遥法外表示不满,并表明了自己的痛悼之情,但司法部并未给予任何回音,并对媒体的追问表示“无可奉告”;2008年1月,赵巍亲属的又一封致加拿大司法部的信函同样石沉大海。

万般无奈下赵巍父母于2008年4月求助于加拿大卑诗省华裔女议员关慧贞,后者对此表示同情,并和省议员范和富一起与加拿大司法部、多元文化部和警方交涉,同样不得要领。9月,在赵巍家人的请求下,关慧贞为赵巍父母等3人提供担保,安排他们于10月6日抵加“讨公道”,一行3人的全部费用均由两位议员、社区组织Care Society和慈济基金会承担。

赵巍父母抵加之后

9月底当得知赵巍父母即将来访后,加多元文化部长肯尼曾表示“高度关注”。关慧贞等议员召开新闻会表示,皇家骑警首席督察宾尼、公安部长戴国卫和外交部长艾民信已同意会见赵巍家人。

10月8日,赵巍家人与宾尼会面;次日下午,他们见到了戴国卫和肯尼,随后一些媒体报道,宾尼等人表示“将在近期派员与中国警方合作”、“愿将证据交给中方由中方审理嫌犯”,加上戴国卫等人终于允见,一时间乐观情绪洋溢。

但引人注目的是,赵巍家人始终不表乐观。

早在成行前,他们就公开表示“不抱太大希望”;10月7日他们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列举加拿大方面“6大失误”,赵巍父亲赵子生斥责加法律“保护罪犯”;在会晤3位加方高级官员后他们又公开声称对会晤结果“很不满意”,并坚决要求见到“说话能管用的人”——外交部长艾民信和司法部长倪可森。

然而司法部长倪可森迄今一直保持奇怪的缄默,而艾民信一度表示愿意会面,并安排在戴国卫、肯尼会见次日,但就在赵家动身赴戴国卫等人之约半途,艾民信办公室却用电话通知取消会谈。由于身体等原因,赵家全体缺席了11日举行的第二次发布会,他们将滞留到21日,是否有机会会见艾民信和倪可森,目前很难断定。

为何出现扯皮

这桩看似普通的刑事案件何以扯皮至此?

首先,加拿大警方在处理中多次失误:最初判断出现偏差、在发现重大疑点并以控制嫌犯行踪后居然轻易放嫌犯出境、调查取样和预审中草率行事,结果被律师抓住把柄,让本已初步招认的另一嫌犯张瀚轻易脱身……这一系列的失误导致加拿大司法方面失去了案件的主导权,也让案件本身变得国际化、复杂化。

其次,在和中国警方的合作中,掺入了政治因素。

中加双方迄今未签署双边引渡条约,但在重大刑事案件方面进行个案合作,各国间早有成例,原本并非难事。但加拿大国会一些议员认为,案件在加拿大发生,如果将犯罪证据移交中国,由中国审判,则有失加拿大主权和尊严,并在国会极力阻挠这种合作;另一些政客和民间团体则声称,中国至今仍保留死刑,如果任由案件在中国审理,李昂很可能被处死,这将是“对李昂人权的粗暴践踏”,因此同样大造舆论,坚决反对移交证据,反倒极力鼓动加方向中国施压,逼迫中方向加引渡李昂。

前已述及,两国并无引渡条约,且赖昌星等大批中国贪官、经济罪犯藏匿加国,加方迄今在遣返等工作方面拖沓、消极,引渡李昂长期无进展。当时的加自由党政府在一些政客的鼓动下,采用了总理会晤达赖等极端手段施压,结果令事态更难解决。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加中关系趋冷,赵巍案件自然更加难有进展。

此次一度被媒体欢呼的“进展”,实质是毫无进展:正如省新民主党议员、促成此次赵巍亲属来加的关慧珍所指出的,联邦公安部和多元文化部一直将此案迟迟不决的责任推诿给卑诗省、司法部和外交部,而后者则以“中国未作出不判死刑承诺”等借口长期态度消极,直到9月中下旬还以“主权尊严”为由,坚持嫌犯必须从中国引渡来加审理,并拒绝向中方提供嫌犯资料。皇家骑警、公安部和多元文化部此前同样对赵家态度冷漠,这次的做法是一个进步,但他们并非问题的症结,就像他们自己说的,皇家骑警几年来一直在和中国警方“讨论”,他们“不反对”向中国警方提交证据,“不反对”嫌犯在中国受审,但这些“不反对”,在过去换来的却是不作为。

问题很明显,这些“不反对”受到加司法部和外交部政策的制约,后者的意愿才是问题的关键,6年的扯皮,症结正在乎此。此次许多中国媒体仅仅注意到骑警的表态,却无法看出话中之话——宾特所言“交证据”、“愿由中国审理”的前提是“只要本国司法部同意”,而戴国卫、肯尼在会谈中反复强调的,也是自己仅是“协调部门”,真正负责的只能是司法部长和外交部长。

然而大家看到的是,司法部长倪可森迄不露面,外交部长艾民信欲言又止,从他们最新流露出的立场看,和近几年加司法部、外交部对此案的立场并无本质区别。

不仅如此,10月14日就是大选日,不论结果如何,内阁都将在近期发生剧变,此时即使有所承诺,也会随着政权的更替变作一张轻飘飘的废纸。

10月10日,赵巍已遇害6年,有关嫌犯至今仍在扯皮中逍遥法外,无法得到应有的制裁。不管任何原因、理由,这种状况都是无法接受的。但愿有关方面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推动此事的解决,如此间某些评论家所指出的“不要让赵家老人们再白跑一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