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在加拿大 “人人有份好工”是种奢望? /

在加拿大 “人人有份好工”是种奢望?

本地劳工、社区服务等35个社会团体,将在下月举办一个名为「大多伦多人人有份好工」(Good Jobs for All for Greater Toronto)的高峰会,名称虽美好,但在目前产业结构及经济环境下,人人有工都难以做到,更何谈争份「好工」,美好的愿望只是奢望,而且更严重的是,如果政府再不能短期内扭转经济劣势,现在有份工的人可能将来也会失业。

这次峰会有不少劳工权益团体参与,很多主张是针对保障劳工利益,如提高最低薪金、平等就业、失业救济援助、反种族歧视、防止拖欠工资等,这与如何振兴本地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诉求之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现在安省面临的是产业急剧萎缩,工作职位大量流失,巢都不见了,何来保障员工权益?

居久本地的人都会感受到加国的保守性,城市数十年都不会大变样,民众循规蹈矩,然而在国际经济环境剧烈波动,世界经济联动一体的局势下,加国政府至民间「求变」意识是相当落後的,长期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所以公开谈论的问题往往与情势格格不入,甚至有种麻木的感觉,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日见下滑。

过往十年加国经济发展稳定,可称是一段安逸期,然而很多产业结构的隐患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太过依赖美国经济成长及世界对资源的需求力,大大减低了本身的制造生产能力,以至於遇到国际经济危机时,产业只能萎缩至内需,能够提供的工作职位也可想而知。

很多专家常以加国房地产业近年来的激升来说明经济的成长力,确实,房地产业可以很大成效反映经济成长,并带动数十个产业的巨大成长,但却忽视一个关键问题,即是推动房地产业成长的力量所在,难道仅是民众消费力提升吗?当然不是,民众只要看下自已收入的增长与房价急升的比率就可以明白了,推动房地产业的动力,低利率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就是大量新移民带钱而来投资房产,以及国际游资炒高房价,否则就不会出现一间市中心超豪华公寓一夜之间房价由200万跳升至 800万元的情况,这根本不能代表本地的消费力。在多伦多近年华人购买的豪宅,大多是由中港台而来的富商权贵所买,又有多少是本地老移民打工或创业所成买下的呢?这很能说明加国普通民众的消费状况。

现在就业环境主要集中於围绕着衣食住行的内需产业,加国内需市场本因人口稀少而疲弱,更严重的是政府在人力资源的分配认知方面有很大误差,以至於出现非常畸形的局面。一方面大量高科技能力的移民找不到专业工作,被迫改行或从事蓝领工作,另方面,许多内需行业大量缺乏劳工,最近加拿大餐馆及食品服务业协会就指出,至2015年食品业需要增加18.1万名劳工,要求联邦政府允许引入签证劳工,协会明确告诉政府:我们不要医生来做快餐服务。

现在加西中部,都以短期签证劳工填补就业空缺,甚至建筑、餐饮、清洁等行业的临时外劳数量超出定居移民,而在安省很多劳工职位是由非法黑工来填补的。这种就业结构只能令人摇头感叹政府何其无能,未来经过严苛审核而来的新移民还能做什麽?

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唯有提升了生产力才能真正创造就业机会,让人人有份工,而绝不是去空喊保障劳工权益,提高最低薪资的口号。加拿大谘议局最近公布的报告最能说明问题,在全球17大工业国中,加拿大生活水平排名第9,20年间下滑5位,经济状况评分只有B级,原因何在?就是生产力低落,太过依赖能源生产及自然资源出口,以至於生产力至少落後美国10年,个人入息比美国人均少逾6千元。

如果加拿大各级政府以及民情不能认知产业结构及生产力低下的问题,那「人人有份好工」永远只是奢望,比较那些贫瘠的非洲或是中国的黄土高坡,加拿大可称是祖业丰厚的富家子,但不事生产,不思进取,卖尽资源最终也是贫困,甚至祖业被他人所买尽。加拿大的安逸是美好之景,但维持美景需要人人创造生产,人人得到工作的机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