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北美时报:损人利己 华人相骗何时了 /

北美时报:损人利己 华人相骗何时了

(北美时报)今年的加拿大联邦大选期间,有关注华人参政参选团体打出了 " 华人选华人 " 的口号,希望能够凝聚更多的选票,将华裔族群中的有为之士推向国会,争取华人在加国政治舞台上的更多发言权。此为有益于华人的一桩好事。但在华人圈,却也盛行 " 华人骗华人 " 的潜规则,损害的是顾客利益以至族群威信和形象,这当然是件大大的坏事。

在多伦多, " 华人骗华人 " 事件在商圈、各行各业不胜攸举,可谓层出不穷。远的是前些年的英皇学院、某私立科技学院、某旅游公司的一夜之间 " 倒闭 " ,曾令多少中国学子流落街头、游客订金款项难归,而华人老板却可以拍屁股卷款走人;近者有在万锦市的多名中国留学生涉伪造假护照证件被起诉、有培训学校滥发文凭被取消办学资格。而有华人超市、食店售卖过期食品,商店以次充好、大卖盗版光碟、短斤缺两欺骗顾客,西人百货电器店华人营业员专拣华人推销毫无意义的产品额外服务或保用,让人做冤大头,就更是时有所闻、甚至不少华人亲身领教过。最近,有读者就投诉到媒体:她在万锦的某华人公司汇兑人民币时,被虚高汇率和骗取押金而蒙受损失,虽几经交涉力争,但该公司经办人仍百般否认,最后恼羞成怒向顾客说,我就是要骗你,你去告吧。凡此种种,折射的是相关华人业者的商业道德沦丧,以及华人日常生活消费环境的被 " 毒化 " 。

" 华人骗华人 " 之泛滥成灾,究其因由,是华人的商业文化中的糟粕成分在海外华人移民中延伸和并被 " 发扬光大 " 。尽管中国传统历史不乏 " 殷商 " 的美谈,亦有不少百年老号以 " 老少无欺 " 为祖训,但 " 无奸不成商 " 和 " 出千 " 更是现今社会上 " 成功者 " 的营商哲学。监管失效造成的 " 村骗乡、乡骗县,一路骗到党中央 " 的社会性欺诈风,和最近名噪一时的三鹿毒奶粉以及五花八门的有毒造假食品、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让人看到的只是整体社会道德沦落、商家为了钱而 "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式的疯狂。

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恶象,自然在同声同气同文化的加拿大华人圈中会有所反映。其次,加拿大的消费权益保护法规完善,西人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强,轻易不会成为消费欺骗的对象,骗西人也容易惹来一大堆麻烦。但华人较习惯于在中国时的消费思维定式和处事方式,遭遇消费陷阱或上当受骗后,也是大多自认倒霉,下次购物消费时再打醒十二分精神防受骗了事,而不会与商家诉诸公堂,以法律手段去争回自已的权益。这样也助长了有的华人商家对同宗乡亲抱能骗就骗、过了海就成仙的心理。长此下去,最终会将旅加华人满以为可以免受假冒伪劣骗横行之害的一方净土也毁坏掉,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和社会信任危机,也加重政府管治社会的行政成本。

加拿大社会以民风纯朴、讲究诚信著称,虽然法制完善,但仍然是以尊重人、信任人为先,要求民众的一切行为合符规范、自清自律,也同时省却了在中国常见的一波又一波打假、整治、纠风行动和群众性道德教育运动,为纳税人节省了巨额开支。华人要真正融入这个纯朴的社会,恐怕也要从讲究商业道德、恪守诚信方面下点功夫,让同胞相骗成为不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