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特稿:温总“保增长” 难过“产能过剩”关 /

特稿:温总“保增长” 难过“产能过剩”关

多维社记者黄明编译报导/经济学家称,如果中国继续强行向“不堪重负”的全球市场倾泻其生产过剩的产品,很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战。但中美仍存在前所未有的合作机会,联手调整两国经济,在未来四到五年内实现两国经济体的可持续平衡仍有希望。其结果也将为未来几十年奠定一个全球性合作的良好基础。如果不这样,那未来几十年,包括中美在内的世界依旧面临敌对和不信任。

中国“保八”无助失业率年底翻倍

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3月9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上撰文称,经济危机可以令思想集中。在衰退之际,美国和中国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来调整它们的经济,而且他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以减轻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美国的决策者和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决策看上去还没有完全理解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影响。

佩蒂斯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金融市场,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公共学院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城镇失业率在4%,但绝大多数非官方的估计都认为这一数字可能高达8%,而且都深信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大幅上升。一些可信度比较高的分析结果认为,即使中国在2009年实现世界银行预期的7.5%的经济增长率,失业率还是会在今年年底翻倍。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他说:“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展望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提出将2009年经济增长率定在8%。如今西方其他经济体,要做的就是力保0%的增长率,竭尽全力以免陷入衰退(负增长)。

彭博社日前公布的市场对美2009年经济的平均预期是-1.9%。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今年是否能顺利“保八”,举世瞩目。

但佩蒂斯指出,事情甚至将会变得更糟。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总产量超过总消费量大约10%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中国可以把这些过剩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但现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市场快速萎缩,而且短期内北京方面也不可能大幅提高国内需求,堵塞这一缺口。

“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只关注某一国的问题,他们不从全球经济的角度观察问题。”佩蒂斯说,“他们没有意识到美国、中国、德国这些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如果是越南这样的小国,就算产能再提高1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但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产能过剩占全球60%左右,太大了。”

此外,企业利润的暴跌也将大幅削弱新的投资,过去近三分之二受到资助的企业现在已经没有保留盈余。出口和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两个支撑点,但现在二者前景惨淡。

保增长和导致的产能过剩互相“折寿”

中国需要实现两个主要目标。在国内,需要增加就业。就全球而言,它需要减少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的产品。但是,这两个目标在短期内是自相矛盾的。举例而言,为了促进就业,中国的决策者已要求各银行迅速增加发放贷款,这几乎可以注定会导致未来不良贷款和烂账的爆发。

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新增贷款超过1.6万亿元,2月份信贷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随着新增贷款的逐步到位,为经济发展初步奠定了宽松的货币环境。

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自身结构所限,所有新的贷款正在流入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部门。如果能降低中国失业人口,从而拉动内需,自然会对提振全球需求有益,但相应增加的产量可以很容易抵消这种收益——因为中国不得不出口这些过剩的产品,但全球需求正在崩溃的边缘挣扎中。

文章指出,在中国内部,决策者迄今未能(有些人是不愿意)承认中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扮演的角色。而且决策者内部矛盾分歧严重:一部分决策者们把这次危机视作转机,认为是结构转型朝向一个更加以消费者为主导的经济的好时机,而另外一部分决策者考虑更多的是保增长,降低失业,维持甚至加快现有的存在严重缺陷的产业经济模式。他们设法维持人民币稳定,抑制工资增长,用信贷和资源“救济”面临困境的制造商和出口商。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就是生产增加,但消费却被抑制。

看上去,中国决策者中坚持“保增长”的一方占据上风。温家宝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2009年的工作部署时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3月5日,第11届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增长是首要任务。新华社

但是,如果中国继续把过剩的产品抛到已经“不堪重负”的全球市场上去的话,很容易导致贸易战。

贸易保护主义目前在世界各地抬头趋势之快令人震惊。中国现在正为其出口同其亚洲邻居激烈争论。不管怎样,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而言是灾难性的。这将迫使中国国内市场吸收其生产的所有产品,考虑到自身发展模式和金融体系的限制,达到此目的唯一听上去可能的做法就是关闭工厂和解雇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但导致的社会后果也是灾难性的,并可能给中国政治圈里反市场经济的强硬派以“把柄”。

中美携手或为全球未来几十年定调

文章指出,美国可以帮助中国及其改革派避免这种恶梦。并不是要求中国立即重估人民币币值,也不是要求中国停止补贴出口商以降低产能过剩,美国应与中方一道,在四到五年内实现两国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平衡。美国方面应该做的是在可操控的速度内,继续其财政扩张以确保储蓄有序下降,同时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作为回报,中国应该逐渐的继续重估人民币币值并赋予央行重新控制货币政策的权力。佩蒂斯说,“目前中国央行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人民币的汇率。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和资本账户的净流入或者流出。随着国际贸易的下滑,中国贸易顺差出现大幅下滑只是个时间问题。”

佩蒂斯表示,只要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人民币与其它货币的汇率,那么中国央行控制国内货币供应的能力便十分有限。如果2009年人民币的净流出巨大,央行很有可能被迫无可奈何地目睹货币紧缩。如果银行系统中出现问题,并引发信贷缩减,那么货币紧缩会进一步恶化。这无疑会加重中国经济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的难度。中国还应继续改革金融市场,自由化利率,提供最低工资和改进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增加健保和教育的投入,以松动国内储蓄、拉动内需。

佩蒂斯说,“实施这些举措无疑是困难的,但明显优于大灾难后的大调整。为了全球经济健康尽快复苏,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美国的贸易赤字必须下降,中国国内消费必须增加。如果中美两国可以智慧的想出实现这些的举措,将为未来几十年奠定一个全球良性合作的良好基础。如果不是这样,未来几十年,世界依旧面临敌对和不信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