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地下河被污染 洞穴鱼类正遭受生存危机 /

地下河被污染 洞穴鱼类正遭受生存危机

奇妙的“异形生物”

看过外国电影大片《异形》的观众,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分布在我国广大西南地区的溶洞,你会惊叹,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世界,原来也有某些“外来之物”存在。

在广西田林县一个地下岩洞里,研究人员发现了这样的动物,身体上只残留少数鳞片,吻部长而扁平……大自然鬼斧神工,居然给一条鲤鱼安上了鸭形嘴。“从具有这些突起的种类均具有典型的穴居性这一点来看,它们应与感觉功能有关,可能是在视觉功能丧失的情况下感觉功能代偿的又一种形式。”学者王大忠指出。

图:广西桂林溶洞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经破坏,几无恢复的可能木头/摄

图:中国“盲鱼”田林金线鲃

图:叉背金线鲃

这仅仅是一种鱼类的变化,还有透明的,驼背的,眼睛已经消失了或者变成脂肪颗粒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教授陈银瑞感慨,地球上没有任何鱼类像洞穴鱼类那样奇妙。

他们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在五十万年前的某一时期,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先前还在大海的自由游弋的鱼类,就被遗留在陆地上。”广西水产研究所鱼类专家周解教授推测。

其实科学家至今并不能肯定洞穴鱼类到底起源于哪个时期,有着太多的谜团在等着他们去揭开。

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必须适应新的黑暗无光的环境,洞穴里的鱼类产生新的形态特征(如某些洞穴鱼类逐渐失去眼睛,触须逐渐加长等),另一方面,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稳定的、有较强缓冲能力的环境中,很多洞穴鱼类明显地显示出古老的系统演化过程,保留着大量的祖征。

透明的身体,奇形怪状的外表,对于科学家来说只能用惊喜来形容。2009年,陈银瑞教授在云南的阿庐古洞就发现了其中一种透明金线鲃。“当时我们看到它们的时候全身半透明,肉红色,鳃部鲜红,一呼一吸,真的漂亮!”见到透明金线鲃的情景,陈银瑞至今仍然感叹不已,“当时包括台湾人来看的时候就认为简直是天外来物,太神奇了。”“可以清楚地看得清椎骨、心脏、鱼卵等内脏器官或内容物,它们一般都长有两对或三对格外发达的触须,这是它们觅食的工具,也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器官。”

研究人员李维贤发现,“为了生存,原本用来探测道路、寻找食物的眼睛被逐渐发达的侧线系统取而代之,并且侧线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地表的同属种,并在体侧和头部皮肤下形成众多短的侧线管。”

没有保护的开发

刚进洞穴的人可能习惯用手电筒或其他照明物去寻找洞穴鱼类,您可能要失望了,十有八九它们不会对您这样的造访显示出半点兴趣。

即便是科考人员发出声响,它们也无动于衷,许多洞穴深潭四壁陡峻,高大洞室顶端悬下的钟乳石常年滴水叮咚,天音地律,不绝于耳。

周解曾通过镜检进行食性观察,发现这些异形鱼类大多以藻类为主食,研究人员用小虾、蛆蝴作诱饵均能钓获它们。洞穴水体中,藻类、原生动物、洞穴鱼类构成一条简单的食物链。“现在很多人因为猎奇心理,跑到洞内去采标本,但是这些标本一般都是用于商业活动,比如卖给国外的研究机构。”对此,周解感到痛心疾首,“这些鱼类非常珍稀,不保护就会完蛋。如果不是科学探险,人类尽量不要打扰它们。”2008 年4月,在广西成立了我国首个以洞穴珍稀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广西凌云洞穴珍稀鱼类保护区。

实际上我国侧重保护的是洞穴的景观,一个硬币有两面,对洞穴环境的开发也破坏了洞穴鱼类赖以生存的洞穴环境,造成洞穴鱼类的消匿,这种破坏无疑是无法弥补的。“洞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经破坏,几无恢复的可能。”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海峰、李枢强呼吁,对洞穴动物的保护与研究迫在眉睫。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开发可供旅游的洞穴有四百多个。然而,“目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洞穴生态。对洞穴内的生物和自然资源保护还仅仅停留在民间层面。”奥特多探险队成立者王大勇说。洞穴探险爱好者都知道,在洞中,除了垃圾和照片外,不应带走任何洞内的东西,不破坏任何洞内生物,不污染洞穴水。

这些都是自觉行为,但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

与此同时,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扩大,生活废水和工业三废大量进入江河湖泊,而溶洞水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溶洞一般都是分布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可能现在影响不大,不过也没有人专门做这个方面的研究。”陈教授说。但是在一些矿业发展的地方就危险了。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的彭仕梅、黎道洪、武秋红、巴家文等学者,2007年7月对广西溶洞的研究发现,地下水系是一个异常脆弱的“地下生态系统”,化学成分的富集、水量变化的规律,对洞穴鱼类的代谢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对溶洞鱼类研究很有价值,但是目前这类研究太少了,费用少只是一个方面。”陈银瑞教授说,“我希望能够重新点燃大家对洞穴的兴趣。”

直到现在,我国对于洞穴地质方面的研究远胜于洞穴生物的研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