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北美时报:未来的奶酪怎会属于工会? /

北美时报:未来的奶酪怎会属于工会?

刚刚过去的多伦多市政工人罢工,在市长的出卖之下,终于再次以工会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然而,相对于六年前的罢工,这次工会得到的支持远远少于上次。罢工工人更多地在警戒线上遭到了愤怒市民的咒骂。而所有民调都显示工会的支持度从没超过四分之一。有几个身在工会的朋友对笔者感叹,现在的多伦多市民究竟怎么了。笔者当时只是淡淡地回一句,其实你们更应该想想工会究竟怎么了?告诉你们,工会病了,病得还不轻。

现代工会
真的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吗?

工会的前身是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工匠们按照行业组织起来,建立行业的工艺与价格标准,并且为本行业中的工匠发放执照。工匠如果不成为行会会员,就无法从业。工业革命以后,一方面,机器开始在生产中取代人力;另一方面,大量的非技术工人也冲击了传统的工匠的垄断地位。面对这种威胁,行会的会员进一步组织了起来,在新的工业中建立了新的组织,区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熟练工人有组织地通过行会与资方讨价还价。同时,这些早期的工会就已经开始通过就业注册和执照的方式,垄断本行业的就业。直到今天,这种执照就业的方式仍然广泛使用。这种以行业而不是产业组织起来的工会,被称做"行业工会"(trade union)。而后来出现的按照生产单位来组织的工会,被称做"产业工会"(industrial union)。像我们比较熟悉的CAW、UAW、CUPE之类的工会都属于这一类。

说起产业工会,就不能不提及工联主义(trade unionism)。工联主义思潮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联主义者主张在不改变现存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组织工会,用集体的力量为劳工争取更多的经济权益和政治影响。他们认为,雇主与雇员之间有一种皮毛依附的关系,双方存在共同利益。雇员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来达到在现有经济框架下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让雇主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群体,避免出现罢工怠工甚至暴力之类影响经济稳定的突发事件。
1869年成立的劳动骑士团是工联主义劳工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发起成立这个组织的,是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服装裁剪工。这个工会的会员包括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并且进行了跨行业的组织工作,使得组织中既有大批传统的手工业工匠,也有新兴的大产业中的工人。十多年之后,劳动骑士团已经拥有七十万名成员。这个劳动骑士团,就是后来美国大型劳工组织的雏形。不过,劳动骑士团与后来的工会组织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雇主与雇员没有区别对待,雇主可以和雇员一同来参加这个组织。这样一来,在许多工业冲突中,这个组织就没有办法发挥工会的作用。1881年,有位来自荷兰的名叫冈帕斯的雪茄工人挑头组织了一个工会联盟,五年后,这个联盟发展为美国劳工联合会,简称劳联。当时的劳联和现在的劳联-产联不是一会事儿。劳联是一个社会主义组织,而劳联-产联更多寺继承了工联主义的思想。劳联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为工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与劳动骑士团不一样的是,劳联的工会纯粹是工人的组织,不包括雇主。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人们在劳联的带领下走上街头,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摇旗呐喊,劳动骑士团对这次罢工持反对态度。就是这一天,和平游行的工人们忽然遭遇一支警察队伍,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警察开枪打死2人,重伤6人。随后,群情激奋的人们开始重新积聚力量于海马克广场。5月4日,当聚集在广场的人群开始解散,只剩下几百人的时候,突然涌来100多个警察驱赶广场上未散尽的工人。就在这时,不知何人向警察扔了一颗炸弹,炸死7名警察。警察马上向闻声逃散的人群开枪,打死11名工人,伤者不计其数。虽然最终也没有搞清炸弹出自何人之手,但检控官把工人集会和投掷炸弹看作"一回事",即使没有主犯,也要把广场集会组织者的"合伙谋杀罪"做实。其中4个最活跃的工运积极分子被判处以绞刑。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虽然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公开纪念120年前海马克广场死去的工运领袖,但美国政府并没有公开平反这些工人运动的政治殉道者;相反,芝加哥警局内仍然树立着哀悼海马克广场殉职警察的纪念碑。事件过后,劳联派出代表团去欧洲参加第二国际的大会。这个大会通过决议,宣布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 日,世界上许多地方举行了五一劳动节大示威,从此奠定了这个劳动节的传统。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担心五一纪念会成为暴力活动的标志,赶紧在1887年宣布支持劳动骑士团的提议,将9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劳动节。1894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使劳动节正式成为联邦政府的法定节日。而加拿大议会在1894年决定采用与美国相同的做法,宣布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确定为全国法定假日以表彰工会对于社会的贡献,定名为"LABOUR DAY"。因此,加拿大工会每年要在LABOUR DAY举行游行庆祝。

在美国劳工运动腥风血雨的年代。法律着重保护的是资方的私有财产权与契约权。虽然根据宪法结社自由的原则,法律允许工人自由组织工会,但是资方也有权随意解雇他们不喜欢的工人,特别是工会的组织者。工人有权罢工,资方也有权雇人去顶替罢工者。法律在这里同样保护的是资方。工人如果因为组织工会而遭到开除,被列入黑名单,那是没有地方申诉的。当时资方经常解雇工会会员并将他们列入黑名单,在与雇员签署合同的时候,就写明不许他们参加工会。在这期间的重要罢工,如1892年,宾夕法尼亚州的镇赫姆斯特德,卡内基钢铁公司式人罢工;1893年美国铁路工会工人罢工,以及为了同GLOBLE的创立者GEORGE BROWN斗争,汉密尔顿和多伦多工人的罢工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镇压,以失败告终,直到一次大战结束之前,工人还要不断地为面包而进行漫长艰苦的劳作。

无论是代表工联主义的劳动骑士团,还是代表社会主义的第二国际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罢工的失败阴影下,逐步走向自身的瓦解和灭亡。

真正对于劳工境遇的改善做巨大贡献的却是一个真正的、保守的资本家,福特公司的创始人老亨利·福特。老亨利·福特发明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福特制,也就是装配线生产。然而,福特制的前提就是劳工的稳定,只有劳工稳定才能够熟能生巧,充分发挥装配线的潜力。因此,他决定将工人的工资翻倍,由2.5美元提高到5美元。福特给整个西方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工会对于稳定劳动者的巨大作用逐步体现出来,通过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会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高于非工会成员。在此基础上,工会使得工人隶属于一个不可能脱离的社会团体,从而达到稳定工人队伍,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在这样一个思路下,新工联主义的现代工会终于作为一种生产组织的管理方式被西方社会所接受,而且得以成长为西方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趣的是,福特绝对反对工会。为了制止工会在他的工厂中活动他特别雇人研究防止工会的方法。一直到1945年福特离开他的公司时,工会才真正能够在他的工厂中立足。所以,现代工会从来不是象其标榜的那样为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而生。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现代工会不过是一种新生产组织方式。其目的只有两个,为其成员争取更好的待遇,为资本家提供工人的严密组织。这样的社会团体走向腐败是必然的。

用凯恩斯主义
奶水养大的现代工会

1929年,华尔街股票市场大跌,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随后将近十年的经济大萧条。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的时候,美国有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人处在失业状态。由于工人大量失业,劳动力高度过剩,劳工组织成员的人数也大减。劳联在危机之前已经有大约五百万会员,到这时人数下降到少于三百万,只有全国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六,而且还在以每星期七千人的速度减少。然而,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扭转了这种局面。新政的核心内容,就是采用凯恩斯主义,让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为了避免在国家投资的众多工程上产生劳资冲突,从而引发政治危机,新政的《全国复兴法》中加上了工人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这一条。

当时,很有远见的煤矿工会主席刘易斯看到了这个空洞条文的政治意义。他将手下的组织者派到各大矿区,说罗斯福总统号召工人参加工会。结果矿工工会会员在几个月之内翻了三倍。国际女服工会也照此办理,在大街上开着宣传车去找工人签名,结果会员也增加了三倍。尽管会员大批增加,但资方在法律上依旧无须承认工会。在劳资关系急剧紧张的情况下,罗斯福政府不得不采取对策。国会在1935年通过了《国家劳工关系法》。这是美国劳工立法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法案赋予工人加入工会以及工会代表工人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从此以后,雇主就不能以参加工会为理由解雇工人,也不能拒绝与工会谈判。上述立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产业工会的迅速兴起。1935年10月,矿工工会主席刘易斯首先发难,呼吁工人按照生产行业--而不是技术行业--来组织工会。可是,刘易斯的提议被劳联的代表否决了。但是,在刘易斯的鼓动下,劳联属下的八个产业工会在1935年11月建立起了产业工业委员会。保守的劳联的领导人在1938年将产业工会委员会下属的工会开除出去,后者立即成立了产业工会联合会,也就是产联,其属下的联合汽车工会也成为了美国最强大的工会之一。1947年美国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规范了新的劳资关系。根据这一法案,在组织工会的过程中,过去针对资方的"不公正做法"的规定如今也必须应用在劳工一方,工会与雇主都不得用任何强迫或威胁的手段,否则就要受到法律惩处。到1950年代中期,整个劳工运动发展的势头基本上停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劳联和产联在1955年12月正式合而为一。合并之后的劳联-产联有一千六百万的会员,占当时美国雇员总数的大约三分之一。这是劳工运动力量的鼎盛时期。在往下的二十五年里面,劳工组织的力量虽然没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一直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劳资关系平衡再次打破,是到里根政府时期了。

在加拿大,虽然早在1872年,JOHA A.MACDONALD领导加拿大政府通过了"TRADE UNION ACT",在其中明文规定,工人组织起来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是合法行为。但是直到1944年,临时战时指令PCI003承认私营企业的员工有权选择加入工会,工会才在加拿大合法化。1946年,最高法院法官IVAN RAND对于发生在温莎的福特公司17,000人罢工事件做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裁断。在裁断中,RAND要求每个工人必须缴纳会费,无论他是否真正地属于一个工会,而每个工会必须有自己的财务计划。同时,对于工会采取不合法行动时,可以对起进行经济制裁。RAND的裁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使工会行为合法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也使工会走上了一条商业化和政治化的道路。

到1960年代后,工会开始越来越多地在政府部门发展。在这以前,政府雇员工会的力量在整个劳工运动中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当时政府雇员中的会员人数大约只有百分之十三。不仅如此,他们多数都没有与雇主--也就是政府--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更不能罢工。但自从《塔夫脱-哈特莱法》通过后,在私人企业里发展工会越来越困难。相形之下,政府和公营机构一方面是没有私营机构那样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有政治上的考虑,所以抵制工会远远不像私营企业那么卖力。这其中的划时代事件是1965年7月的加拿大邮政工人的罢工。在此之前,法律禁止加拿大公共服务领域的人员举行罢工。这次野猫式罢工一共延续两个星期,直到当时的总理LESTER REARSON同意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会拥有同等罢工的权利。1967年,加拿大议会通过了"THE PUBLIC SERVICE STAFF RELATIONS ACT"。正式给予加拿大公共服务领域工人罢工的权利(皇家骑警和军队除外)。从此,联邦公务员加入PUBLIC SERVICE ALLAINCE OF CANADA(PSCA)。PSCA的成员最多时曾一度达到18万。各省的公务员和公共服务人员加入了NATIONAL UNION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EMPLOYEES 和 CANADIAN UNION OF PUBLIC EMPLOYEES(CUPE),比如去年罢工的TTC工会,今夏罢工的市政工人工会都是隶属于CUPE的分会。潘多拉的盒子就这样被打开了,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经历了医院、学校、政府、公车甚至参议院的罢工。

与私营企业工会不一样的是,政府雇员工会的工作重点不在组织雇员的谈判与罢工上面,而在于幕后政治操作以及参与政治竞选。也就是说,这类工会如果利用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去支持某些候选人,等到他们上台之后便能够制定有利于工会的政策,维持以及扩大政府支出,并反对任何私营化的计划。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在与工会谈判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压低工资的动力。相反,如果他们和工会对抗,就有可能受到来自上层式会代理人的压力。当然,政府经费最终都要来自纳税人的腰包,所以只要是工会代理人执政的地方就一定要加税。现成的例子就是多伦多市长苖大伟,此人在历次公营事业谈判中的表现大家全部心知肚明,而他对多伦多市民竭泽而渔的加税也令所有多伦多人怨声载道。再远一点的例子,可以看到同属于NDP(当时)的Bob Rae担任安省省长期间,把安省搞到几乎破产。

通过强大的游说和组织活动,政府雇员中的工会成为1960年代以来唯一得到发展的工会。到今天,美国的政府与公营机构的雇员中有百分之三十六点五的人属于工会,私营企业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八。同样,在加拿大65%以上的工会成员服务于政府各部门或公营事业,CUPE从八十年代中期起一直是加拿大最大的工会,其成员最多时曾达到33万人。在整个七十年代,公共服务行业的工会,开始通过罢工等一系列手段,迅速提高了公共服务人员的待遇,使之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行业,打不破的金饭碗。公共服务领域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已经使广大纳税人对于公共服务感到不堪重负,对于此起彼伏的罢工感到愤怒。从此,工会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了疯狂、贪婪、霸道的代名词。

坐黑手党轿子上:现代工会的常态
罗伯特.费奇(Robert Fitch)的《出卖团结:腐败如何毁害了劳工运动,削弱了美国的前程》(Solidarity for Sale: How Corruption Destroyed the Labor Movement and Undermined America's Promise)是每个对于工会问题研究者的必读著作。作为研究美加工会的权威著作,罗伯特.费奇在他的书的封面上选择了美国劳联底下的重要工会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Teamster)在1986年拉斯韦加斯会议的一幅照片。照片上是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工会主席贾基.普莱瑟(Jackie Presso)坐在交椅上,由装扮成古罗马百人队队长的黑帮分子抬着出行。普莱瑟是黑帮的合伙人,他在Teamster里的地位得益于黑帮家族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关照。他是联邦调查局在黑帮的线人。费奇用这幅看似奇特的照片为他的书点了题。
费奇自15岁起他就加入了芝加哥的五号工会。后来尽管在康乃尔大学、纽约大学教过书,他积极组织工会,至今仍是工会会员。虽然个人的经历本不足以独立构成历史叙述的本身,但是在历史分析的脉络里,个人的经历可以成为某种见证。费奇用这三个亲历的事情引导我们进入他展现的历史脉络。第一件事是十五岁的他在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交界的附近和其它的工人们一起挖沟。"下晚即将收工时分,平塌塌的地平在线,冒起了一小股土尘。土尘越滚越大,越滚越近,一直逼到了土沟边上,尘土里冒出一辆车,车里走出两个身穿西装的人,站在沟边上仿佛两座塔,俯视沟里的工人。他们是五号工会的干部来收会费的。"另一件是1986年一起惨烈的谋杀案,两个黑帮分子被活埋在印第安纳州的玉米地里。主持谋杀的是五号工会的头头,后被判牢监200年。第三桩事发生在1990年,费奇本人成为纽约一个地方工会的顾问,参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计划。为了使该发展计划取得更多的支持,费奇决定联系International Longshoremen's Association,争取这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工会的支持。于是他去找该工会的地方头头,带了一张五百美元的支票作见面礼,资助该头头竞选市议会的席位。钱出手以后第二天纽约的一家进步报纸就曝光了该头头与纽约知名犯罪家族的联系。

在美国工会的金钱基本上贡献给民主党。工会为2002年的竞选出资一亿美元,2008年又向奥巴马捐了四亿多元。作为回报,民主党的肯尼迪总统允许工会进入了政府公营部门。民主党的奥巴马总统让工会成为通用和克莱斯勒的最大股东,虽然正是工会拖垮了这两家公司。

在加拿大,第三大政党新民主党的中坚力量就是各级工会。早在1956年,加拿大的几个大工会就是新民主党成立的推手和发起人。新民主党在各个省份上台之后也对有关工会大搞利益输送而罔顾广大省民的需求。在安省李博给后任政府留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在BC长期持政的新民主党把资源丰富的BC省从一个富省搞成了一个全国经济状况倒数第二穷省。HAMILTON南区历来是新民主党的重镇,依靠钢铁工人工会的支持,新民主党一直是铁打的江山。可是当这些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最终拖垮了HAMILTON,整个社区一步步地走向消沉和没落。回顾TORONTO,出身新民主党的苗大伟市长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作为工会执政的直接后果,政府在公共建设领域的投资能力从六十年代起开始迅速下降。到2002年加拿大政府在大型公共服务项目上投资占政府总支出比重已经比1967年下降了39%。加拿大政府的财政一步步走向吃饭财政、养人财政。同时,相对于三千万的总人口和一千多万的劳动力,目前加起来上百万人的公共服务领域也显得过分庞大,用"十羊九牧"来形容也不过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