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本国遣返人数大增 申请难民被拒者多 /

本国遣返人数大增 申请难民被拒者多

(本网综述)据联邦边境服务局(Canadian Border Services Agency)公布的数据,去年本国驱逐出境的人数比10年前大幅增加,大部分是申请难民失败的个案。数据引起了人权组织的不满,称政府在难民事宜上没能尽量做到“人道”,并建议政府应该建立适当的上诉程序。

大量难民申请案被拒

近几年来,每年边境局驱逐出境的人数一直不断升高。在2008年,本国政府一共驱逐出境了12,732人,比10年前的8,361人高了50%多。截至今年的8月25日,被递解出境人数已达8,999人,可能会延续历年上升的趋势。

在被驱逐出境的个案中,申请难民失败占了大约75%左右,其余的则是由于刑事犯罪,以及国家安全等原因而遭到驱逐。对于被拒的难民申请人,最常见遣返目的地为墨西哥和美国;不过,也有很多来自中国、巴基斯坦、海地和津巴布韦等人权纪录不良(shoddy track records on human rights or security)国家的申请人被拒,其理由大多是他们并不是真正需要人道庇护,而只是想留下来。

移民部长肯尼称:本国的难民系统已经破损(来源:国家邮报)

难民局执行主席登奇(Janet Dench)表示,不断增加的遣返人数充分驳斥了加拿大是难民天堂的传言。很多人认为,只要登上加拿大的领土,就一定能找到理由留下来,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政府方面的发言人则表示,政府并非有意增加驱逐数量。其实,驱逐的人数增加,是由于难民申请案的总数上升。据悉,去年有3.5万宗难民申请案(系统仅能负担2.5万例),居6年来的最高。

人权人士倡建立上诉系统

政府的说法并没有让本地的人权人士满意。他们表示,尽管这两年申请量增加了不少,但是还是大大低于2001年的4.4万例,和2002年的3.9万例,用申请案增加作为驱逐数量上升的理由似乎无法成立。他们还表示,去年政府审批的难民案例比往年要少,移民部似乎在有意拖沓。

移民和难民局(Immigration and Refugee Board)前任主席萧勒(Peter Showler)称,近几年难民申请案的被拒率颇高,暗示保守党政府在有意增加驱逐数量。他表示,本国的难民系统存在漏洞,很多真正需要人道援助的人却被驱逐,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回到原居住地后,饱受折磨、压迫。

来自蒙特利尔的移民律师Stewart Istvanffy也同意萧勒的观点。他表示,遣返数量的大幅增加是和政府的决策人分不开的。他还称,自己接手过上千宗移民、难民申请案,很了解申请人的难处。他指出,本国的难民系统丝毫没有人情味。例如,他2003年曾接手过一宗难民案,申请人被拒遣返巴基斯坦,但是两个本地出生、还没有成年女儿竟被留在了加拿大。还有一例,则是由于被拒的申请人在加拿大痛斥了太多原居住地的弊端,结果回去之后被毒打,女儿惨遭侮辱。

Stewart Istvanffy指出,尽管难民系统中有一个看似人道的“遣返前风险评估”(pre-removal risk assessments ),但是那基本形同虚设,而且浪费时间、资源。他接手的案子中,98%接受风险评估的人,都被驱逐、遣返了。

由于难民系统在人道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萧勒建议政府应该对难民系统进行改革,即不应该把生杀大权完全放在一名难民官的手上,而应该建立一套申诉系统,以便尽量减少失误。上个月,萧勒向政府正式递交了一份建议书,呼吁采取一个使被拒难民申请人在13个月内被递解出境的程序。他还建议用一个由2个部分构成的难民裁判庭(Refugee Tribunal)来取代IRB,其中还包括一个申请及上诉分支。裁判庭的成员将根据专业能力来委任,不受联邦内阁的影响。他坚信,一个好的一审决定、一个公平的上诉程序,以及一个迅速递解申请失败者的机制,将省去冗长的风险评估的必要。新系统会令整个周期的缩短,也可以防止申请人在本国落地生根,以便随后以人道及同情理由寻求身份。

难民系统已经不堪重负

尽管人权人士从人道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议,但是本国的难民系统已经不堪重负也是事实。如果再增加程序、人手,可能会令整个系统的包袱更重。目前,系统中已经有6.1万个积压的申请,需要好几年才能清理完。对于萧勒的建议,政府人员表示,目前难民申请失败后仍有再申请的渠道,但如果建立上诉系统,将会加剧申请积压。

本月早些时候,联邦移民部长肯尼坦言,加拿大的难民系统已经破损(broken),并承诺改革。同时,为解决6.1万个申请被积压的问题,预计政府将修改难民申请系统,以简化处理程序,清除假申请者,以及整治不守规则的移民顾问。

有人担心,加速清理积压的申请案,可能会让更多真正需要人道帮助的申请人被驱逐。可是,如果不加速清理,已经积压的案件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