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江太子江绵恒为何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江太子江绵恒为何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三十五人,「江太子」江绵恒落选,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城大教授菲立普-希阿雷(法籍)获选外籍院士。

留美海归派 擅信息技术

五十八岁的江绵恒,是前总书记之子,北京政界人士私下称他为「江太子」,多年前就出任中科院副院长,近年兼任上海分院院长。

他是留美「海归派」,为电脑专家,专攻光电信息技术,参与军方的航天技术指挥工作。

据内地科技界的消息,他虽擅长信息技术,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著作被一批科学家视为并不突出,以致在中科院的院士增选中落败。

这次增选院士,分为预选和票决两阶段。

在初选中,科学院的信息技术科学部研究人员,有十八人列入预选名单,「江太子」列第三。科技界人士原预料他因排列高位、有特殊背景,可以在票选中胜出。

但是,投票选举的结果是:十八人中只有四人当选。第一是核试基地、四十八岁的刘国治,高功率微波科学家;第二是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五十一岁的许宁生,真空微纳光电子学科学家,他在预选名单列在「江太子」之后居第四位;第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四十六岁的怀进鹏,计算机软件专家;第四是军方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的专家、七十二岁的陈定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

内地网站的一篇文章说,「江太子」未如许多人意料中当选院士,就投票选举程序而言是一件好事,因为有投票权的院士,并不看一个人的特殊背景去投票,而是比较科研水准、著作择优投票。有人则认为,这种不记名的投票模式,应引入党政干部的选拔机制,建立并扩大体制内的选举民主,实现党内民主。

有限度的差额选举,早在中共中央委员会成员的投票选举中实施。虽然候选人名单并非透过选举而产生,但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各有百分之七左右的差额,投票有点淘汰的功能。

倒数十五人 为何得票少

中央候补委员投票的结果,是依得票多少排名。内地一位评论者指出,排在最后的十五人,多为有特殊背景或政绩不突出者。在二○○七年的十七届候补中委,倒数第一的贾廷安,长期是「江秘书」,现是军方总政治部副主任,被称为军中「江管家」;倒数第四的殷一璀,被称为「上海帮」,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在二○○二年的十六届候补中委,倒数第一的由喜贵,是「江侍卫官」;倒数第三的黄丽满,是「江秘书」,曾任深圳市委书记;倒数第二的王洛林、第五的邓朴方、第六的陈元,都是有特殊背景的高干子弟。

内地评论者认为,连续四、五届的投票结果,说明投票者倾向于较公平的民主竞争,不接受「荫庇」一类的东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