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GTA医院死亡率下降 网友称“不可思议” /

GTA医院死亡率下降 网友称“不可思议”

(本网综述)据卫生部门近日出台的有关数据,自联邦规定全国各医院要公开病人的“意外死亡率”(Rates of preventable patient deaths)之后,大多伦多地区绝大部分医院的数字每年都有减少。对此,医疗专家表示很满意,称本地区医院系统的服务正在不断改善,值得高兴。不过,在主流媒体的评论板上,大多数人抱怨本地医院毛病很多,并对这个数据结果表示“不可思议”。看来,医疗系统服务不佳,已不是某一个城市或社区的单独问题。

死亡率报告内容概览

据悉,全国各医院每年要公开病人的“意外死亡率”,是政府三年前定下的规定,目的在于向院方施加压、加强医院和医疗机构的竞争意识、促使院方检讨内部运作系统,从而改善对病人的护理服务。

本周四,加拿大健康信息研究所(The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如期公布了2008至2009年度,本国各省(魁省除外)35个医疗区(health regions)内的75间有急性病治疗功能(acute care)大型医院的“标准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所谓“标准化死亡率”,就是实际死亡率和预期死亡率(expected deaths)之比。该指标中,100点是全国平均值,如果某家医院的该指标超过100点,则表示实际死亡率超过预期死亡率;反之,则表示实际死亡率低于预期死亡率,

来源:CTV

新一期的死亡率公布后,本地主流媒体《多伦多星报》便将新的数据和往年了数据作了对比,并发现大多伦多区绝大部分医院的“标准化死亡率”每年都有减少。仅从数字上来说,这意味着本市医院的服务,以及对病人的治疗手段,都在逐年提高。

例如,亨伯医院(Humber River Regional Hospital)于2006至2007年公布的“标准化死亡率”为136点、居该年度本地区最高,而这个数字在过去3年下降了30%;士嘉堡市立医院(the Scarborough Hospital)的“标准化死亡率”,则由2006至2007年度的122点,跌至2008至2009年度的106点;而万锦多福医院(Markham Stouffville Hospital)去年为129点、居全国最高,降低至本年度的86点。

安省医院协会主席(Ontario Hospital Association)克劳森(Tom Closson)表示,GTA地区医院死亡率的下降说明本市、乃至安省的医疗系统正在改善。他指出,公布死亡率可以让病人比较本地区医院的风险,从而做出选择;还可以令医院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医院与其它医院的差距。死亡率最高的医院,还可能会向死亡率最低的医院请教及作出改善。

万锦多福医院的首席医务官奥斯汀(David Austin)也表示,他认为各院要公开死亡率是件好事,可令医疗人员更加注意其医疗质素。该院的“标准化死亡率”于一年内下跌30%,主要原因是职员对病人的病情纪录作了改善,同时增聘了专科医生,因而也改善了轮候时间及医疗质素。

网友称“不可思议”

GTA地区几乎所有医院的死亡率都在下降,对病人来说应该是好消息,不过新一期的数据被公布后,主流媒体的留言板上却几乎无人叫好,相反还纷纷抱怨本地医院毛病依然非常多,并对这个数据结果表示“不可思议”。

一位网友表示,本地区医院的服务提高,简直是“无稽之谈”,并称自己无法相信在如此恶劣的服务下,死亡率还会下降。她曾连夜带着高烧40度的孩子去North York Hospital急诊,却足足等了5个小时。最后,医生竟然说她“很幸运”,只等了5个小时而已。

还有两名网友,则分别是带着高烧的孩子等了6个小时,和自己等了8个小时。前者表示,选择一个好医院非常重要,在等了6个小时无果的情况下,他跑到更远的credit valley hospital就医,结果等了一个小时就看上病了。

有人则提醒,医生对病人的重视程度,不仅看检验数据,还看病人自己对病情、感觉的描述。对外来人士来说,语言障碍和对医疗术语的不熟悉导致不会描述病情,很容易吃亏。或许,大家平时就应该在这方面多花点功夫学习一下。

另有不少人对报告中的数据产生怀疑,称“标准化死亡率”很容易带水分,无法真实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一名网友表示,“标准化死亡率”反映的是在医院里死亡的人数,如果医院将重症病人转移到长期护理机构(LTC facility),则不算在死亡率里面。还有人指出,医院要在“标准化死亡率”上作文章其实很容易,所以本地医院死亡率的下降,并不能真正代表医院的服务、医疗手段上升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