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从耶鲁毕业的夫妻谈张磊捐款耶鲁内幕 /

从耶鲁毕业的夫妻谈张磊捐款耶鲁内幕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几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张磊的行为感到理解。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中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

————————————————————————

51编辑注:

以下是本网收集的张磊个人档案,张磊耶鲁大学创业经历:

张磊,199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攻读MBA。曾经负责亚洲开发银行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8亿多美元的投资项目。1999年回国创业。现为中华创业网总裁。

今年只有28岁的张磊,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学的是国际金融,1998年到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攻读MBA。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WTO协议签署的当天,张磊就兴冲冲地和当年的两位校友孙燕军和杨戈决定回国创业,而且打定主意放弃继续攻读学位;3个月之后,他们的中华创业网便正式开通了;9个月之后,他们的网站不但没有昙花一现维持不下去,反而盈利了。

近一年的时间里,张磊及其两位合伙人由于其与众不同的亮点,始终被媒体和社会所关注,有媒体甚至大胆地依此类现象做出了“互联网----留学生----回国潮”的推论。

作为归国从事互联网的留学生,张磊还是坚持一年以前的回国创业理由:风起云涌的国际互联网潮席卷全球,而中美之间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落差;中美关于WTO的协议签署标志着中国将遵守国际法则,完全融入国际经贸大家庭。前者更侧重于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后者则强调的是一种有可能做一番事业的环境保障。张磊说,这种回国创业理由现在对我们而言依然存在,对其他想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同样也还成立。

张磊他们创立的中华创业网是中国首家创业投资中介网站,以增值服务和技术创新,帮助中国创业者和国际投资共同创建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要搞这样一种性质的网站,张磊解释说,在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逐渐深入地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互联网强调速度的特性,使得创业者一改原来大包大揽的做法,而将融资甚至创业设计及其它资源需求全部外包给一些专业的服务公司,以求得跳跃性的发展。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创业投资中介网站就应运而生,它提供从资金、人力资源、技术、专业服务到供应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张磊的话很耐人寻味。他说,在中国,由于风险投资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上述方案就只能依靠专业公司来作,中华创业网就是来做这些事的。十之八九的人认为中华创业网只是一个中介网站,是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之间的一个桥梁,桥梁上游走的主要是资本。实际上,“资本只是一方面,我们还要帮助创业者提供的创业全套资源是其本质,包括人才、技术、资金、专业服务等,正如我们与IBM结盟、与SAP结盟,将来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帮助他们以很便宜很便宜的价格甚至不花钱的价格得到这种好公司的东西,这才是风险公司应该做的。”

这番深思熟虑的创业理念,正是张磊他们只用了两周时间便赶制出来的商业计划的核心内容,也正是他们在两周之内就获得世界著名的美国新闻集团的风险投资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种成功的范例,所以张磊他们也特别坚持给用户提供的中介服务也应该是尽可能详尽的,并参与到被中介公司的融资和创业过程之中去。

看来张磊他们的创业理念还真是应验了,所以总的来说,张磊他们这一年的创业还算正常,实现了“中华创业网的商业模式将改变互联网不赢利的误区”的诺言。

张磊说,开办“中华创业网站”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创业,所以我们特地在网站上开了一个“归来吧”的频道,专门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服务,也是我们了解留学生、了解留学生回国创业动态的一种渠道和方式。我们就是留学生回国创业,我们也知道留学生回国创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服务,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创业确实是我们的梦想之一。

谈到留学生回国创业,张磊似乎有更多的话要讲。他说,留学生报效祖国是天经地义的,过去和现在我们都一直这么讲,这没错。但我觉得光讲“报效祖国”还不太够,至少不够个性化、人性化,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这就好比你说一个东西很好,但如果你不能把它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总会觉得有点空。现在许多在外留学生都是通过自己多年的奋斗拼搏,混得有点儿样了,职位和收入都比较稳定了,他们既想回来报效祖国,也想实现一点个人的理想和人生价值。而且许多人之所以选择做互联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给了人一种个性化的机会,知识分子可以独立地作为个性创业的中心。客观一点讲,中国此前的任何一个发财的机会都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是影响留学人员回国的深层次原因。他们不一定是缺了钱要回国创业,也不是因为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要回国创业(当然不能绝对这么讲),而是有了钱有了身分也要回国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真正的“报效祖国”。这就是说,互联网解决了知识分子个人创业和国家创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们成功了,国家也就成功了。

在涉及是否着意将国外的运作和管理经验移植到中华创业网时,张磊的回答充满了辩证法,但又肯定是经验之谈。他说,互联网商业化运才五六年作,大家都没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没经验比有经验好,因为思想上没框框;但有经验比没经验更好,有经验没经验都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商量。据中华创业网市场部的张文静小姐介绍说,没有思想框框是中华创业网近一年来飞速发展的重要成功秘诀之一。

面对国内IT业的发展现状,张磊冷静地说,任何产业的发展,在其萌芽和创业时期,都会泥沙俱下,中国的IT业不能说金玉已亮出来,中国的IT和互联网需要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搞CtoC(COPY to CHINA),否则我们将无法在下一代国际竞争中缩短数据鸿沟。但这也正好说明,中国的IT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张磊告诉记者,中华创业网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公司业务稳定发展,真正实现中国最好的新经济风险投资与投资银行的结合体,使中华创业网实现高附加值。

张磊以亲身经历告诫那些跃跃一试想回国办网站的留学生同仁们,留学生想要回国从事互联网业,投身中国的新经济,要有脚踏实地的思想准备,因为办网站和开小卖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你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有所回报和收获。不管回国到哪里去做,都要调整好心态,都要从基础做起。网络给了一种快速成长的机会,但如果不从基础做起,则很难快速成长。不做实事,赶上再好的潮,也白搭!

张磊坦言,他们这些借着互联网东风回国创业的人,实际上还是在为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创业,投身新经济作铺垫。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回国潮还在后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