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经济如何复苏的 真相总是很残忍 /

中国经济如何复苏的 真相总是很残忍

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已于今天开幕,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次论坛以亚洲经济复苏作为其主题有其充足的理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整体下滑0.8%,发达经济体下滑得更厉害,整体负增长3.2%。但是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的中国、印度却表现出色,2009年中国和印度分别实现了8.7%和5.6%的增长率,可以说为避免世界经济的更大幅度下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际上,如果以GDP来衡量,中国、印度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衰退,因为2008、2009年两国GDP仍然保持大幅度的正增长,只不过增长速度比危机前略有下降而已。发达经济体才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场衰退,因为在危机期间他们的GDP整体上都是负增长。

印度经济是如何安然度过危机的,我不熟悉,姑且不谈。我想谈的是中国经济是如何应对危机实现增长的。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确实给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我们生产出来的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卖给国外的。金融危机造成外需的大幅下降,自然给我们的产品带来卖难问题。而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大量产品卖不出去,导致大批企业破产,正是经济危机的集中表现。

按照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企业的产品大致可以归为两类:资本品和消费品。而企业的产品要么是被消费者(包括政府)消费,要么是被其他企业消费——前者是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消费”,后者则是“投资”。资本品主要被企业消费,而消费品则既可能被消费者消费也可能被企业消费,但消费者的消费占主体。比如个人会买电视,企业也会买电视;个人会买汽车,企业也会买汽车;个人会买房,企业也会买房。只不过,在GDP核算时,前者的行为计为“消费”,后者计为“投资”。

经济危机发生了,企业产品卖不出,主要不是由于消费者的需求突然大幅下降,而是由于企业的需求即投资需求大幅下降。何以见得呢?因为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品价格的下降幅度远超过消费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前面说了,资本品主要是企业消费即投资需求,消费品主要是消费者消费。资本品价格下跌幅度超过消费品表明,投资需求比消费需求下降得更厉害。

因此,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维持危机前的生产规模,走出危机,首要的是刺激投资需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应对危机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子。通过庞大的政府投资,以及刺激企业投资,经济就这样在外需的突然下降后迅速被庞大的投资需求托起,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

但是,这样做是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

其实,我们需要深究危机的本质。我们要问一问,此前一直繁荣的经济为什么突然就遇到危机了?繁荣期间的投资为什么就持续不下去了呢?我们知道,投资来自于储蓄。繁荣期投资的持续扩张必须以储蓄规模的持续扩张做支撑,而这意味着人们储蓄比例的上升,即时间偏好下降。但是实践表明,繁荣期人们的时间偏好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那是什么支撑了投资的扩张呢?是银行的信贷。银行信贷的持续扩张,为投资提供了大量廉价资金。

企业用这些释放出来的货币购买各种原材料、产品用于投资,造成物价的上涨,消费者手中的钱就不值钱了,这就相当于强制性地从居民手中掠夺一部分财富用于投资。这就是为什么个人时间偏好没有下降,社会上可以用于投资的储蓄却增加了的原因。但是这是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通货膨胀损害的是货币,破坏了价格信号,摧毁了价格信号等于摧毁了市场经济。因此通货膨胀是不可持续的,这也就意味着持续扩张的银行信贷有终结的一天,强制储蓄支撑的投资扩张也有终结一天,这一天就是危机的到来。

货币主义者看到了危机期间信贷收紧,流动性缺乏,企业告贷无门的现象,于是开出了危机期间加大货币供应量的药方。危机期间企业投资不是缺钱吗?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多印点钞票就是了。货币主义者的药方,我们在应对危机期间也是笑纳。仅2009年一年,我们货币供给(M2)就大肆扩张了27.6%,这是一个惊人的水平。伴随着货币扩张的是,利率的不断下降。

但是,无论是刺激投资,还是扩大货币供给,都是希望将经济维持在繁荣期的水平,希望不要出现下滑。殊不知,繁荣期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驱动繁荣期经济增长的投资本身就是建立在强制储蓄之上,而自愿的储蓄是支持不了这么高的投资的,这也就意味着繁荣期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超越正常增长速度的一种增长,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不可持续的,本身就是需要调整的。

危机正是一种必要的调整纠偏,然而政府出台的各种救市措施都是希望维持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水平。短期看,我们的目标是达到了。我们的经济在危机期间仍保持了令人满意的增长水平,我们称之为“复苏”。但是这种复苏是建立在浮沙之上,是不可持续的。

刺激复苏的种种政策措施是繁荣期错误的变本加厉,将会加剧未来的通胀,国内愈演愈烈的资产泡沫就是一种信号,迟早会传到CPI上,如果货币政策不踩刹车,CPI突破3%的目标很快就要到来。但是货币政策又很难踩刹车,因为经济要继续扩张,意味着投资规模要继续扩张,2009年在政策刺激下,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扩张30%,史无前例地占到GDP的67%。这些投资仍然需要低利率的支持,而且如果不保持继续货币刺激,投资增长速度势必也要降下来,这意味着GDP增长速度将会倒退。

当前虽然呼吁加息的声音高涨,但是我认为政府近期是难以启动加息进程的。加息意味着前功尽弃,意味着好不容易挣得的大好局面的毁掉,政府下不了这么大的决心。我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比加息更为迫切的事情,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抑制通胀,正好对冲救市造成的巨大通胀压力,而通胀正是使救市难以延续下去的敌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