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将导致7月房价大跌 /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将导致7月房价大跌

一、当前的市场特征:一手房价格坚挺,而二手房价格已经出现明显波动

2008、2009年市场的市场调整首先由一手房开始,而这次不同,新政策出台之后的1个月时间里,尽管新房的交易量出现明显下降,但其价格表现相当坚挺,而二手房的价格开始出现调整。从北京的5月份的成交数据看,5月份市二手房平均价下降了12%左右。一些原来炒得比较高的区域下降比较多,比如通州下降了20—30%,望京下降了20—25%。

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2008年开发商的资金链绷得比较紧。2006年、2007年中国的股市与楼市空前繁荣,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周转率很高,普遍忽视了资金的敞口风险。加上当时的国内经济运行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有密切的联系,市场普遍低估了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当市场的交易量迅速下滑时,不少开发商出现了资金链断裂,降价销售成为唯一的选择。因为2009年的市场销售超预期,使2010年的开发商资金普遍比较充裕,有资金风险敞口的开发商比较少。

二是希望历史还会重演。2008年底和2009年初,不少开发商选择了降价销售,但市场在救市政策的刺激下,迅速出现反弹,让降价销售者大呼上当。因此,2009年底开始的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开发商自然会选择观望,不会很快降价销售。有些城市(如北京)的价格不仅没有降低,反而逆势上涨,从今年的第一季度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尽管交易量有所下降,但主要城市的房价还处在快速上涨状态。

就在4月中旬中国出台更严厉的政策调控房地产时,欧洲的债务危机开始出现恶化的趋势,尤其是五月底,欧洲的债务危机开始受到国内的关注,使很多人自然想起了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以及由此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大逆转。特别是五月中旬温总理在天津考察时担心“政策的叠加效应”,使不少人开始感觉决策层又要开始政策转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气氛。从市场表现看,五月底的这一周深圳市场的一手房交易量增加幅度达到90%,有明显的放量的迹象。

二、欧洲债务危机会不会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逆转?

欧洲债务危机不会对中国出口产生致命的打击。美国的雷曼公司倒闭之后,之所以对全球市场产生严重的冲击,是因为它导致了全球信用的冻结,从而使全球贸易出现冻结。当时的市场风险溢价迅速提高,投资者都回避风险,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跳水,石油价格从147美元迅速跌到30多美元,铜价也如此,于是,市场出现强烈的“去库存化”,一时间,中国出口企业突然失去了订单。

而欧洲债务危机目前只是少数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它影响到个别国家的国债的风险溢价,对全球的金融市场的风险溢价没有明显影响,因此,企业也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底的“去库存化”现象。如果将2008年的雷曼公司倒闭形容为“急性传染病”的话,那么欧洲债务危机应该属于“慢性病”。

当然,慢性病同样是病,欧洲债务危机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会减少财政开支,从而会减少从中国的进口,另外,因为债务危机使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大幅度升值,也影响到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但只要不是强烈的收缩,就不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大的冲击,反而会有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退一步说,即使欧洲债务危机出现的恶化的趋势,中国也不应该匆匆忙忙地救市。我估计最后欧洲国家需要中国的资金援助,中国应该在这次危机中充分掌握主动权,应该当危机恶化到相当程度时才出手相救,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资源与机会,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条件。不能再重复2008年底的故事了。

三、房价在第三季度应该有明显的下降

1、从股市看楼市

从经验看,股市是楼市的先行指标,领先的时间应该在2至3个季度:当股市上涨6个月之后,房价也会出现上涨;股价出现趋势性下跌6个月之后,房价一定下跌。2008年11月初股价见底的,2009年第二季度房价出现上涨。2010年的股价从年初开始出现下跌,现在已经持续了5个月时间,房价估计在6月份会出现明显的转折。

为什么股价与房价有这样的关系?这二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因素是基本上一致的。经济增长快、信贷与货币投放多,则股价、房价都出现上涨,反之则都会下跌。但这二个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价格敏感性是不同的,股市比房市更敏感些。

2010年初以来,股市之所以出现下跌,是因为信贷紧缩的结果。2008年11份开始,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商业银行都积极增加信贷,出现贷款的空前膨胀,尽2009年前六个月就放了近8万亿元的贷款,2009年全年放贷余额超过10万亿(统计数据是9.5万亿,将银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没有统计在内)。如此多的信贷投放必然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因此,2010年的信贷目标定为7.5万亿,比2009年实际减少40%。决定股价的应该是边际的货币增量,边际的货币增量出现减少的趋势,必然使股价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各地新上了大量的投资项目,2010年正是资金需求的高峰期,而2010年的信贷却计划比2009年大幅度减少。从以往的经验看,投资期限平均为三年,第一年需要资金20%-30%左右,第二年需要资金50%左右,第二年的资金需求比第一年多一倍左右。如果要确保2009年新上项目取得如期的进展,2010年信贷应该比2009年多才行。而事实的情况是信贷减少,势必会导致资金紧张。从有些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看,金融市场的资金紧张的确存在。民间利率已经提高到30%甚至更高。

2、从开发商的资金看房价

房地产开发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活动,资金的渠的渠道主要有四条:资本市场,银行贷款、预售及建筑企业的垫资。现在的情况是,这些融资的渠道基本上都被堵上了。

先看资本市场的融资。4月17日的“国十条”将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在国内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渠道已经被堵死了,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去发现债券,但需要付出10%以上的成本。假如人民币失去升值的预期,在国际市场发现债券融资也会非常困难。

再看银行贷款。新政策对地产公司的信贷融资提出了很多限制,各家商业银行都收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规模。

按揭贷款同样受到影响,北京等城市对二套房贷的认定标准比2007年更加严格,而二套房贷的首付为50%,利率为正常贷款的1.1倍,使按揭贷款的需求大幅度减少。通过预售的方式取得资金的通道也受到了影响。

从经验看,从第三季度开始,房地产开发类公司的资金开支会出现高潮,土地出让金一般在7、8月份交,支付工程款一般在年底比较集中。很多公司的帐目现金很多,但为了几个月需要支付的资金也很多。

国十条新政实施近两月,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是,这是在政策严重吃紧的局面下的暂时现象,房价上涨的市场因素不可能改变。那么持续观望试图抄深底的人,一定会失望而归。

购买力到底有多大?从市场数据中看不到,但是强劲的购买力只是被政策所压制。而以我们的国情对执行能力的削减很快就要浮出水面。任何政策的制定,不适应我们的变通能力,最终都不会真正起作用。而对市场的情况存在的分歧,最终表现在具体政策的执行上。而各商业银行自身的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与放贷压力,高层不可低估。并不是只有银监会才懂市场,而真实了解市场的,恰恰不可能是银监会。

综合5月份的经济数据,我认为继续打压楼市的政策,基本会在三季度结束,那么压抑的购买力释放,启动在第四季度起始的10月份。而楼市购买的最佳机会只能在10月份之前。

有关房价的数据显示:一二手房均有回落。幅度上不大,僵持局面仍将持续,关键还是看政策,这是第一点。未来7、8、9三个月,尚存进一步回落的机会。房价继续僵持也就是这三个月。

财政收支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917.66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348.19亿元,增长20.5%。但是,

但5月份收入与前4个月相比,收入增幅回落13.6个百分点。1-5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25692.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95.23亿元,增长14.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5361.93亿元,增长16.7%;地方本级支出20330.28亿元,增长13.6%。

继续持续,收支平衡必然被打破,所以财政压力是今后中央与地方面临的最大压力。那么,继续出台更大效力的打压政策,势必影响房企的投资信心,对而成交量的持续低迷与土地投资的回落,中央和地方财政是很难承受这个压力的。继续维持一季度的政策打压尚存空间,但是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不大。

据中国银行总行人士分析:从目前来看,随着食品价格的下降,下半年CPI过快增长的局面在放缓,新涨价因素在减少。而考虑到加息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半年货币政策不应该再继续收紧,在经济走势没有比较明朗的情况下,央行需谨慎使用加息工具。信贷政策面临压力还有一点,就是信贷总量7.5万亿。

中国央行11日发布2010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94亿元,同比少增275亿元。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46.8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当月本外币贷款增加6306亿元,同比少增143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3.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5%,比上月低0.5个百分点。

而CPI同比涨3.1%,PPI同比涨7.1%。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CPI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物价温和上涨,现实不存在通胀。

接下来应该关注的是通缩而不是通胀。而全面收紧的楼市政策,也不存在一直执行下去的空间。

稍好的形势在于房企对后市的信心还是十足的。与08年完全不一样的是,重点房企的拿地步伐没有止步的迹象。

《中国证券报》报道:在经历了4、5月的低潮期后,上市公司重燃拿地热潮。保利地产(600048)11日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于近期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接连斩获了9宗地块,土地出让金额共计55.95亿元。

今年以来,保利地产已斥资214.71亿元拿下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数宗地块。

而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前4月万科新增土地建筑面积达913万平方米,居各房企之首。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鉴于对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2009年5月前的16个月内,富力竟未收购一块土地。但2009年5月房市反弹后,富力知错就改,开始重兵进入。比如今年4月29日,富力以70.5亿元拍得津南区地块,创造了天津总价的新地王。”

土地成交回归平稳的前提是房企的投资信心。而楼价未来的平稳,又来源于土地成交量的高度提升。那么,10年与08年的明显不同也表现在此。保证房企的理性投资,也是保障房建设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

希望出现的局面是,市场的理性购买与政策的理性回归。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