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口述:我亲身经历的76年唐山抗震救灾 /

口述:我亲身经历的76年唐山抗震救灾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四周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也陆续在全国上映。《唐山大地震》被誉为“催泪弹”。的确,对没有经历唐山大地震的人来说,冯导的《唐山大地震》确实是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但对我们这些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人来说,也只能算个儿童手里的“冲天炮”。

记得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半左右,远在长春的我们都感到了营房在颤抖。清晨起来,我们接到了通知: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要我们随时做好救灾的准备。下午三点,我们接到前往唐山、丰南地区参加抗震救灾战的命令。

当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部队是全军五个战备值班师。我们是下午三点从长春火出发。29日清晨,我们的军列行进到滦县。就再也无法前进了,铁轨已被地震扭成了麻花形。我们只好乘坐自己带的军车向唐山火速进发。从滦县开始,我们就陆续看到了震塌了的房屋和躺在路边的尸体。公路上布满了一道道深深的裂缝,越接近唐山,地震的灾情越重。当时最能准确概括唐山大地震的一句话就是:唐山平了!

按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我们团的救灾目标是唐山钢铁厂。当部队行进到唐山郊区所在地---开平镇的时候,指挥部命令我们就地驻扎,留在开平镇救灾。部队所以临时变更了救灾目标,是因为开平镇的灾民看浩浩荡荡解放军队伍都直奔唐山市而去,许多群众跪在路边恳请部队留下。当时,因通讯受阻,指挥部认为城市应成为救灾的重点,没有估计到郊区的开平镇也是地震的重灾区。

部队进入开平镇后,来不及搭帐篷,就立即投入了救灾战斗。当时,天气酷热、整个开平镇散发着浓烈人和动物尸体腐烂的气味,尽管天气闷热,却也不敢进行深呼吸。救灾的第一阶段是“抢救伤员,掩埋尸体”。我们部队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寻找废墟中的幸存者,一部分负责掩埋尸体。

为了保证废墟里幸存者的安全,部队规定:在寻找幸存者时,不准用搞头刨废墟,一律用手扒。当时,我们连队从废墟中扒出的大部分都是尸体。只扒到一个近50岁的中年人,他的腿被水泥房梁紧紧的压着。因为没有吊车,我们带的救灾工具只有铁锹搞头,根本无法把压在这位灾民的水泥大梁翘起来,经过5.、6个小时的努力,还是眼睁睁的看到这个灾民死去了。我想,当他看到解放军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是多么的兴奋,他一定以为他得救了,谁知,由于我们救灾工具的落后,他最终还是被地震夺走了生命。我和在场的战士们都落下了惭愧的泪水。

据我所知,部队从废墟中救出的人并不多。因为,第一次大震后,废墟中到处都有呼喊救命的声音。当第二次大余震过后,废墟再一次被震实,喊救命的人就少得可怜了。

负责掩埋尸体的战友是最为艰苦的,他们要把尸体用专制的黑塑料袋装起来,再行掩埋。很多尸体都已经腐烂,加上很多遇难的者的都没有穿衣服,战士们没有手套,用手一抓,肉就破了,尸体黏糊糊的往外滴着臭水。为了预防出现大的瘟疫,还要把一些被家人临时掩埋的尸体挖出来,统一深埋。我亲眼看到,在往塑料袋里装尸体时,一个死难者的大腿严严实实的卡在一个战士的双肩上。这样的任务,除了军人还有谁还能担得起?!

我只参加了两个小时抢救幸存者的战斗。就接到了要我负责运送伤员的命令。我赶到伤员集聚地,看到躺在路边的伤员足有200多人,而且,伤员还在陆续增加。伤员中,很多人是腰部受伤,患尿潴留的伤员最多。由于没有更多的导尿管,很多伤员除了忍受伤痛,还要忍受憋尿的痛苦。

因走的匆忙,我们部队带的军车不多。由于运送伤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新送来伤员的速度。因此,集聚地的伤员越来越多。每当运输伤员的车返回,凡是身边有人照顾的伤员,都争先恐后的抢着上车。其结果是,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上不了车,一些伤情不重的却先被送走。就在我组织忙于调动车辆时,我突然听到了一阵悲惨的哭声。我赶忙过去,只见一个13岁左右的小女孩,就在等待运送的过程中,因失血过多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不幸死去了。

当时,作为负责运送伤员的我,真是内疚万分。为了扭转争抢上车的现象,我让团卫生队的医生逐个伤员检查,按受伤的轻重排号登车。终于是伤员紧张有序的运送完毕。

记得在运送伤员时,我看到一个受伤的女孩子和他的父亲要吃的。她的父亲说,“孩子啊,忍忍吧,哪里还有吃的啊!”当我知道这个女孩子她已经两天没吃东西,就把我的午饭---一个面包给了她,她竟然激动的高喊“解放军万岁!”可见,人在最饿的时候,一个小小的面包,竟然有这么大的感染力!

我所在的连队驻扎在开平食品厂边上,每次回连队都要路过这里。当时,有一个口号是: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经过我的了解,食品厂虽然厂房倒塌,但搭建简易厂房,恢复生产还是比较容易的。于是,我就向团政委刘秀浦建议,立即组织开平食品厂恢复生产。我的建议得到了刘政委的支持。于是,受部队党委和唐山郊区革命委员会的委派,我到开平食品厂组织恢复生产。当时,唐山郊区革命委员会给我下的任命令是“开平食品厂革命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

最初觉得恢复生产的最大难题是幸存的职工能否职工能否全部到位?因为食品厂的职工,家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大家还都沉侵在悲痛之中。没想到已经动员,全厂凡是没有负伤的和受轻伤的都来到工厂。真是大震当前是最好的动员。经过三天的紧张筹备,我们搭建好了厂房。在震后第五天,就生产出灾区最需要的米醋和酱油。开平食品厂成为整个灾区,第一个恢复生产的厂家。工厂成为整个灾区的先进典型,部队也给我记了功。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还搜集了几个小小花絮:

第一个小花絮是---震出感情

开平化工厂一对小夫妻正在闹离婚,想离婚的主要是妻子。地震发生那天丈夫打夜班,在丈夫下夜班回家的路上,不巧发生了地震,妻子被埋在废墟中,下班的丈夫不顾一切的把妻子从废墟中扒出来,妻子见丈夫的两只手扒的血糊糊的,十分感动。从此,夫妻俩和恩爱如初。

第二个小花絮是—震没了感情

唐山某大厂的革委会主任的妻子,从废墟里挣扎出来后,赶紧赶到工厂探讯值夜班丈夫的安危。她赶到工厂后,别人都说她的丈夫昨晚没有在工厂值班。妻子很纳闷。最终,竟在工厂的一位女工的家里,找到了受伤的丈夫。妻子一气之下坚决要求离婚。

第三个小花絮是---丈母娘发火救了女婿一家

开平镇有一对小夫妻带孩子到岳父母家串门,吃完晚饭后,女婿和女儿要走,丈母娘一个劲的挽留,女婿却执意要回自己的家。不知为什么,一向慈祥的丈母娘竟大发其火。见丈母娘发了脾气,女婿和女儿只好留在岳父母家里过夜。谁知第二天倾城就发生了地震,丈母家里的房子没有倒塌,而女婿和女儿家的楼房却被地震一位平地。见此情景,女婿给丈母娘刻了一个重重的响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