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奇观: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击中彗星 /

奇观: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击中彗星

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彗星探测船“深撞号”(Deep Impact)在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晨1时52分,按照预定计划撞上坦普尔一号彗星,地面控制大厅里一片欢呼,称这是“庆祝美国国庆的太空烟火”。也首次写下人类太空探测器撞彗星的纪录。

路透社报导,在深撞号撞击器确定撞上彗星的讯号传回位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喷射推进实验室地面控制中心时,工作人员响起一片掌声,互相击掌拥抱祝贺,任务控制员直说,“真是了不起,真是了不起,我们就正好撞在我们想要的位置。”

报导说,370多公斤重、大小如一台家用洗衣机大小般的深撞号撞击器,以时速3万7100公里撞上距离地球1亿3000万公里的坦普尔一号,同时间,深撞号的观测器“飞越号”,则在撞击点外500公里观测并记录撞击过程。

撞击器传送讯号回母船,再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单程需要七分钟,无法即时由地面控制撞击号撞击前一刻的行进方向,因此,撞击器冲撞彗星前的最后两小时是以探测器上的导航系统自行修正方向。

这次撞击预计将形成一个约足球场大、深度最深7层楼的坑洞,并激起彗星爆发一大片的冰、尘埃、碎石等物质,宛如一场太空焰火秀。NASA希望藉着撞击收集到的资讯和物质,了解彗星内部构造,并且取得有关太阳系起源的线索。彗星是太阳系所存在最古老的星体,据信彗星撞击提供地球生成时最初的水分。

坦普尔一号彗星大小约半个曼哈顿或者华盛顿特区大小,NASA科学家形容,这次任务的困难度,就像发射一颗子弹要击中另一颗高速飞行中的子弹一样。

这次任务经费3亿3300万美元。NASA表示,这次的撞击不会对彗星原本的环绕太阳的运行轨道造成太大的改变,也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

这项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始于1999年11月1日,美宇航局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在7月4日撞击彗星之前,“深度撞击”号走过了4·31亿公里的漫长太空之旅,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1号“亲密接触”的激动人心时刻。

撞击器击中彗星的彗核后,彗星表面轰出“弹坑”,使其内部物质暴露出来供研究。据预测,撞击会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

目前科学家担心包围彗星的尘埃和冰块会妨碍资料传送,而且在撞击后15分钟,“深入撞击号”母船会飞近“坦佩尔一号”500公里范围内,可能被彗星迸散的碎片击中,使收集到的珍贵数据化为乌有。

东森新闻说,深撞号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时候,全球二十个国家六十多座天文观测机构都将主动参与,包括南美洲智利,纽西兰天文台,英国的无线电望远镜都将以不同波长拍下撞击彗星的画面。

在地球轨道,美国太空总署三大观测利器,钱德拉X光望远镜,哈伯望远镜,以及史匹哲望远镜一起出动,将准时调整到最有利位置。钱德勒拥有x光侦测能力,史匹哲太空望远镜的红外线拍照功能可以衡量彗星喷发热气,哈伯望远镜则将以最锐利的光学镜片接收所有撞击经过所有画面,也将同时传送到全球各大主要研究机构。

这些得来不易的资料,将令科学家更了解宇宙秘密,揭开人类起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说,坦普尔1号彗星由德国天文学家坦普尔于1867年发现。科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已知道,这颗彗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围绕太阳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它相对于地球的回归周期为5·51年,迄今已发现其至少回归了25次。正是基于坦普尔1号的这些运行特点,人类的探测器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追上它。

此外,坦普尔1号靠近太阳时挥发的物质不多,因此专家估计,撞击器撞入该彗星后喷发物很可能会较快地“烟消云散”,并且不会重新覆盖撞出的坑,可便于附近的探测器“窥探”彗星内部的奥秘,而具有上述特点的彗星并不多。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美国研究人员才将坦普尔1号选为撞击对象。

李竞指出,从理论上说,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研究人员通过探测和计算发现某一小天体要“亲吻”地球,那么人类就必须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手段,减灾防灾。有专家建议,发射轰击器,将威胁地球的小天体炸裂,使其分离成几个小部分,从而改变其运行轨道。这次撞击完满地命中“靶心”,可谓为避免小天体来袭而进行的“练兵”。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