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无视弱势群体,美电视指向华人挤车族 /

无视弱势群体,美电视指向华人挤车族

超速驾驶、随地丢垃圾、违规横穿马路……,别以为这些举动都没人看见,可能第二天您就会出现在电视台的报道中。湾区四频道Kron 4 的新闻报道专题《世人的恶行》(People Behaving Badly)这次将焦点对准了旧金山中国城的“挤车族”。

不礼让挤车 无视弱势群体

新一期《世人的恶行》关注的是《公车乘车礼仪》(Bus Boarding Etiquette)。新闻从旧金山市繁华的市场街8X公车进站开始,车门一开,一位带着红色围巾的非裔乘客已经堵在车门口的正中央,堵住了下车乘客的路,不等别人下完,这位身手“矫健”的女乘客已经跨步上车。一位拄着拐杖行动不便的亚裔(疑似华裔)年长女性吃力地下车,门口一班等待上车的人不但堵住去路,而且完全熟视无睹,没有任何人上前帮忙……

4号台新一期《世人的恶行》节目将焦点对准中国城的挤车族

镜头转向中国城的士德顿街,8X公车进站,一班华裔等车乘客一拥而上,将车门围个水泄不通,其中两人在车上乘客下车的同时就往上挤。另外一辆车到站,车门一开,一位准备上车的女性乘客弯腰捡东西(疑似票根),挡住了下车乘客的去路。车门已经关上,准备启动,一位刚刚赶到的女性上前拍打车门……

只有一个人能第一个上车

罗伯茨紧盯人们的恶行

《世人的恶行》的专题报道记者、资深媒体人罗伯茨(Stanley Roberts)在接受《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节目播出近四年来,将不少人们在公共场所的不良行为曝光,也确实让一些人有所触动。罗伯茨曾经接获一个年轻人的来信,他在驾车过程中一次违规掉头被一期节目曝光,这位年轻人立即接到了几个朋友的电话,告诉他电视中看到了他的恶行,年轻人在信中对罗伯茨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今后再也不会那样做了。”还有被记录在镜头里的人告诉罗伯茨,说自己原本不知道当时的某些作为算是一种“恶行”,并承诺今后不会再重蹈覆辙。

在谈到中国城车站司空见惯的“挤车”习惯时,罗伯茨认为,在中国城车站停靠的公车并不少,依据他的观察,很多挤车的乘客会有一种心态:“这是最后一班车,我必须上去,后面可能没车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只需稍等片刻即可。罗伯茨还谈到,他在“暗地”摄制这期《公车乘车礼仪》节目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违规横穿马路,在别人下车前就堵在车门口,为的就是争取第一个上车。“不可能每个人都先上车,第一个上车的只有一个人”,可是一旦大家都抱着这种念头,结果只能使秩序更糟。

“争先恐后”后遗症

久居中国城的吴先生属于少有的“礼让”族,他也不认为是“公车少”造就了挤车现象,而是很多中国人没有乘车排队的习惯。每次回国时吴先生感触更深,除了北京开奥运会前后期间乘车秩序比较好外,挤车的现象没有太大缓解。

吴先生称,一些中国人将“文化的糟粕”也带到了海外,缺乏“公民意识”,个人素养实在有待提高,碰到人多的时候都要“一窝蜂”而上。出了中国城,到市区其它地方等车,依然能见到不少华裔在和其他族裔民众共同等车的过程中,也不排队不礼让,“冲锋在前”。不仅“老外”侧目,让其他守序的华人也摇头叹息。吴先生说,有个成语中叫做“争先恐后”,放在这里再恰如其分不过。

这期《公车乘车礼仪》的节目在Youtube播出后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说8X是他最不喜欢的旧金山公车线路,难以想象人们在中国城车站上车时是多么粗鲁;有人认为公车秩序如同电梯上下一样,先下后上;也有人指出公车上有明显的标志,而进站时广播也提醒乘客“后门下车”,因此质疑堵住前门上车的人何罪之有

罗伯茨对《侨报》记者说,人们的不良行为很多时候是基于一种狭隘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用了一个词“Me-ism”来形容,正是这种凡事都先想到“我”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人们不顾秩序,不守规章。他最后表示,该节目不仅改变一些人的行为举止,也影响了他本人,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有公德心。一些恶行不仅破坏公共秩序,可能导致无辜的人丧生。

罗伯茨说,哪怕有一个人因为节目的存在摒弃了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因此挽救生命,那么这种背后的监督都达到了初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