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怎能这么说:中国性盲多于文盲? /

怎能这么说:中国性盲多于文盲?

多伦多第一台“一本政经”栏目近日就性教育问题展开讨论,主持人李家豪先生特邀请前中国时报主笔,现任香港时事评论员的谭志强博士对话,其中一些观点,听起来令人哭笑不得。

话题自陶杰而起,香港电台陶杰先生之前在其节目中炮轰香港“家计会”在普及性教育上的无知、落后与愚笨,这一炮确实烧得好。

进入21世纪,因着互联网的出现,我们生活的方式以及观念已得到了更新,关于“性”已不是一个神秘的禁区。而香港“家计会”,似乎是在生活以外自设禁区。特别是在推行性教育上,做法之荒唐无知,如推出“阴茎先生”与“子宫小姐”进行性知识普及,确是贻笑大方。

李先生与谭博士借陶杰之火继续烧“家计会”,本来没有错,可惜放火过度,由香港烧到中国大陆,观念之无知,与“家计会”的荒唐不分伯仲。

两位节目人从大陆某先生的研究文章关于“中国性盲多于文盲”的观点讲起,继而炮轰中国教育的落后,认为大陆教育忌讳谈“性”,大部分的青年人,其性知识都是从日本A片得来,以至造成大陆至今性病横行;学校至今未有开心理学课程,心理学研究无法展开;香港人到大陆拍摄电影,诸多限制,裸露程度以及接吻镜头都有尺度限制;当年《铁达尼号》在中国上演,“裸体写真”那场戏被剪掉,后来江泽民到美国访问看到《铁达尼号》这一幕,被其浪漫的表现所感染……

李先生与谭博士之顺口开河,可用“黑色幽默”来标签。

笔者不清楚李谭两位从哪里获知,中国青年的性知识来源于日本A片。事实是,中国早在60、70年代(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部就在小学五年级开始了“生理卫生知识”的课程,性器官图示,还有“初潮”、“梦遗”等词语在老师的讲述中已不显尴尬。进入80年代,中国青年在办理结婚申请前,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婚前教育”,内容包括两性关系、性爱、避孕、性病防治等等,青年人只有在完成这个教育课程后,方可办理结婚申请。这些情况,不知李谭两位所知多少?

就算李谭两位先生真的不熟悉大陆情况,但也不能想当然地,将日本A片强加在大陆青年头上。一个最简单的反驳是,在互联网那么发达的今天,拥有网民第一的中国,他们对于性的了解,难道只有走“日本A片”这条路?两位都是传媒人,稍为用Google去探路,就知道大陆青年对性的讨论,不知比香港的家计会要高深多少,至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在大陆是否仍是禁区,还有大陆人民是否有幸看到英国女星凯特温丝蕾(Kate Winslet)在《铁达尼号》中的胴体,以及江泽民要不要跑到美国去看《铁达尼号》,相信不用笔者来举证,用半边脑就足以找到答案。

作为传媒人,李谭可以无知,但不能知少少扮代表,恃无知充权威,误导大众。有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大陆人对香港的无知,是以虚心学习为前提,无论你怎么侮辱性地嘲笑他“阿灿”“北姑”(这些名词的创造恰当地体现香港社会最令人作呕的庸俗品味,留着以后再论),他们对香港现代化进程均表现岀一种景仰与虚心,是接受心态;但反过来,香港人对中国大陆的无知,却是建立在成见、鄙视、嘲弄之上,是拒绝心态,这是香港社会的不文,没什么可值得炫耀和荣光的。

(老夫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