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中时报:选举只是一时 服务方得人心 /

加中时报:选举只是一时 服务方得人心

安省市选将於10月25日揭晓,从目前大多伦多地区华人参选的情况而言,共有41位华裔候选人角逐参选,基本上维持常态。而华人的投票率,一向被视为观察华人参政的重要指标,这次能否一改常态,出现踊跃投票之盛况?

这次市选中,华人社区积极寻求表现,除了华文传媒、华人社团的宣传之外,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助选拉票活动。此一扩大参与的心态,值得肯定,然而在提升华人投票率方面,有些做法及思维,则需要更细致一些。例如,有人建议以「传销」方式,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催票网络,但这种建议能达到的效果值得商榷。因为这种「催票」方式与主流社区的「催票」,概念完全不同。如市长候选人福特很早就运用网络形式自我宣传及与选民互动,史振民也不断以电邮方式向市民寻求支持,但华人的「催票」是大众层面最基本的催促投票,这种形同「大串联」的方式,可以适合於一些如反歧视等华人群众运动之中,但在常规性的政选中效果未必彰显。

因为,政选投票是政治自觉的一种表现,并不太受制於外在的推动力,不能感受到切身利害者常未必有投票热情。而要提升政治自觉就必须在社区平日活动中创造出这种氛围,令更多华人感受到政治的影响力与参与感。呼吁华人出外投票的团体,应将更多资源投入非选举期的政治宣传活动之中,包括加强华人与民意代表的互动,组织常规性的义工队伍,与民意代表合力解决社区内最关注的问题等。

再从华人投票的趋势分析,由於华人人口日益增多,来源地广泛,政治取向已经呈现多元化的状况,任何一个地区都难以出现整体华人支持某一特定候选人的情况。

长期耕耘选区 才能获得认同

另外在政选时,华社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善於游走於政界的所谓华社闻人,平日大多借着政客之光抬高自己身价,从未脚踏实地为社区做过奉献,在政选时反而却成为华社代表,带领着候选人在社区内四处拉票,结果自然是帮了候选人的倒忙,可是那些不知底细的候选人却被蒙在鼓里。这也是造成华人冷淡选务的一个负面原因,将选举视为那些政客或爱出风头者的舞台,与小民无关。

无论是参选或是参政,最终还是需要坚实的社会基础及奉献精神,这从现任华人议员的情况就清晰可见,从国会议员邹至蕙,省议员陈国治,到市议员李振光、陈志辉等,他们都有长期根植社区,服务大众的基础,甚至是做默默无闻的幕後工作,最终才能得到市民的认同。一个毫无社会服务基础,从未耳闻过的人参选,除了自我宣传之外,可能就只剩下过度自大症,污辱了选民的智慧。

华人参政议政的历史很短浅,未来之路很长远,提升华人政治自觉不可能毕其功於一役,需要平日积累社会基础,如犹太裔、意大意裔社区经过数十年的政治培植,才有今日在北美的政治影响力。不必急於一场选战的「催票」,提升华人政治自觉的战场就在於平凡的每一天,每一个社区角落,在於你我真正对政治的感应!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