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记者:加拿大被迫重读“红色中国” /

中国记者:加拿大被迫重读“红色中国”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新一期的“世界看中国”系列访谈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作客我们访谈室的嘉宾是人民日报国际部前驻加拿大站首席记者李文政!李老师您好,欢迎您!

李文政:你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人民网访谈室作客。各位网友朋友好,我愿意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在加拿大工作的经历和感受,并且就“世界看中国”这个话题,谈一谈加拿大人民怎么看待中国的。

地理气候原因造就独特国民性格

主持人:我知道,李老师在非洲和英国都当过驻站记者。这次在加拿大待了5年多,请先通过亲身经历给网友朋友们讲一讲加拿大和加拿大人。

李文政: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要说加拿大,我们可以从很多的层面了解她、看待她。对于加拿大人怎样看待中国?这个问题的性质有相同的地方,它要分很多层面、很多层次。比如说从政界、经济界、新闻界、文化界,到一般的民众,应该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从过去的眼光、历史的眼光,现实的眼光看都有差别。

主持人: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中国印象?

李文政:加拿大地域非常辽阔,人口又十分稀少。所以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比较遥远,这和一般的国家相比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工作,离我最近的城市蒙特利尔有190公里,到加拿大最大的城市390公里。而390公里到渥太华中间,这个辽阔的地域只是散落着很少真正的城市。而且加拿大气侯十分恶劣,冬天有6个月,会有暴风雨、大雪,这个时候大家更不会轻易出门了,所以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密切,这就比较显而易见。相对来说,加拿大人处在一个比较分离的状态。

主持人:大家相互之间是不是都比较封闭?

李文政:用“封闭”这个词是恰当的,但是现在我们更多地使用“密切”这个词。从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经济生活上来看,因为地理距离比较遥远,加拿大人相互交往之间不是很“密切”。

主持人:就是说,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圈?

李文政:有各自的文化圈和经济圈。这就造成一个后果,相对来说,大家比较关心自己周围的事情。对其他的关注就比较薄弱。这从新闻媒体上你也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小的事件,新闻媒体的报道会很详细,并且持续不断。

如果要增加税收,可能新闻媒体连续不断一年、两年报道这个话题。相反,对世界大事,加拿大的主要报纸很少关注。欧洲那么庞大,经济和政治形势都相当重要,而加拿大媒体很少报道。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加拿大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内容开始扩大。原来很单一,消极的方面比较多。最近开始转向经济方面。

地理、气候、资源上的一些原因,造成加拿大人感觉自己跟外界利益纷争的关系不太直接,他们对外界不像其他的一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那么紧密的关系。

我们在北京,出租司机可以跟乘客谈国家大事。但是在加拿大不会碰到这种情况,他们会跟你谈税收、谈孩子等等,仅此而已。这个确实是有社会生活的原因,在媒体上已经反映出来了。但是对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这方面话题,加拿大人是格外感兴趣的。

主持人:这是为什么呢?

李文政:加拿大是资源型国家,她有矿藏、有石油。加拿大的石油储藏有一个特点,它是以油沙状态存在的,特别在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塔省,这个省是加拿大能源主要供应地。它的油沙像沥青混合在一块儿,由于气侯的原因,提取石油的成本很高。在开采油沙石油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种问题在新闻媒体报道的时候,出现的画面就是各国石油公司在加拿大开采油沙,飞鸟掉进尾矿里的脏水塘后很快死亡。因此油沙对环境造成的问题,现在看来很头疼,而且将来它的问题很难预测。美国前不久已经在深海石油开采过程中,使加勒比海水域受到了严重污染,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所以加拿大人对环境问题、气侯问题相当关心。

主持人:说到关心环境问题、气侯问题,根本上还是跟他们自己的健康、跟自己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李文政:对,完全正确。就是他们自己对国家将来的发展,不仅今天要发展,今天加拿大的文化水平、物质生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均收入是3万多美元,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而且他们还有远见卓识,对环境问题相当敏感和重视。他们不仅考虑到今天,而且还考虑到子孙后代,这也是对世界负责。

金融危机迫使加拿大调整对华关系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一个话题,就是加拿大人整体对于世界的情况不是特别的关注,那么现在国际社会很多时候都会有对中国不利的舆论,这些舆论在加拿大是什么样的情况?加拿大主流社会是怎么样看待中国?

李文政:不是自己的祖国,一个人的观察和了解或者是感受的范围都是有限的。过去20年到30年期间,西方针对中国不断的出现这个论、那个论都是一脉相承的。

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认识有一个传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冷战时期的看法。有一次,我受邀参加加拿大一家报纸的编辑会。我跟他们说现在世界变了,跟50年前不一样。我们的报纸上很少看到“帝国主义侵略”等类似字眼,但是你们的报纸上经常用“共产主义”“赤色中国”,这些词汇反映了加拿大同行们的思想或者是意识形态没有相应地调整,和现实脱离了。特别是在加拿大保守主义势力里,这种非理性、非现实性的观念仍然存在,这背后有这部分人自己特定的经济利益作鬼。

主持人:加拿大人对中国的认识比较僵化和固化,把想象里中国当作现实。

李文政:加拿大和任何一个地方一样,人是分不同的,他们的政治观点也不同。刚才我说的是相对比较脱离实际的一类人,他们是加拿大保守主义政治势力,这部分人和美国的政治势力是手拉手的,代表着某一些大国际财团的经济利益。这类群体需要对中国保持一种比较脱离实际的、继续垄断形式的看法。因为他们已经使用惯了,向中国施加压力,希望中国在政治上对他们有越来越多的让步,以保证他们一个社会阶层的具体利益。

但是,这种情况不能扩大到整个加拿大。加拿大不是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国家加拿大人是一个整体,但是从意识形态、对中国人态度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划分的。

中加建交已经40年了,这40年来中加关系不断取得发展,特别是我们的经济联系。过去4年,现任的保守党政府派出30次部长级官员到中国访问,以加强、深化和中国的关系。这就说明了世界是在变的,人们的看法也是在变的。变化的背景,虽然还有过去消极因素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任何一个政治领导人和政治势力是不能忽视的。中国也在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发展同加拿大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中国有好处,对加拿大有好处,对今天世界走出金融危机也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主持人:谈到了世界经济危机,那么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这应当也是加拿大人对中国态度转变的原因之一。

李文政:对。二战以后,加拿大一直是北美经济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加拿大和美国的经济是不可分割的。加拿大是出口支撑型的经济,80%的出口是到美国,而且美国60%以上的能源需求也来自加拿大。因此他们两国的联系非常密切。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也牵连了加拿大。这期间,国内市场需求虚弱,不再有很大的消费能力。这不仅牵扯到收入,而且涉及到失业等很多问题。美国的失业率超过了10%,加拿大也接近10%。这对任何一个执政党、政治领导人来说,不仅是经济负担,还会转化为政治压力。

加拿大人开始思考,出口美国的市场不存在了,加拿大的新战略应该是什么?这就迫使加拿大人必须面对现实,采取更有实际意义的措施。去年年底,加拿大总理哈珀访问中国,目标就是借助中国的力量,使加拿大的经济能够更快走上复苏、发展、繁荣的道路,走出危机。胡主席今年6月访问加拿大,双方又重新提出了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关系加拿大政府已经有5年没有提过了。任何一种战略调整,都涉及国家的重要政治和经济利益,所以中加关系调整也不例外。

主持人:两国高层的互访,带来了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中加两国关系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李文政:中加经济关系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发展的机会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加拿大是一个资源型国家,她的能源和矿业,在世界上是举足轻重的。所谓“能源”就是刚才我讲的石油,矿业就是各种金属,包括黄金、钻石等,加拿大的储量在世界上都是在比较靠前的地位。

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上升期,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或者是关心中国和加拿大经济的人士都会看到,中国的资金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中国的投资如果和加拿大的能源进行很好的合作,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发达国家重要的成员,肯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严正反驳恶意反华言论 书写职业生涯光彩一笔

主持人:好的,谈了这么多严肃的话题,现在我们来谈一些相对轻松些的。之前我在您的人民网专栏里看到您提到这样一件事。2005年秋天,加拿大议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青红不分,肆意攻击中国民主与人权状况。您据理严加反驳。加拿大通讯社记者索恩据此先后发表了两篇专稿。前半部分引述加总理的话,后半部引述您的发言。这篇文章被加拿大和中文报章广为刊载,成为加拿大新闻界的一桩趣事。虽然这件事时间可能有点久,但是我想在这在您的驻外经历中是非常值得书写的一笔。请您跟各位网友介绍一下!

李文政:人生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有它的必然性,但是也有它的戏剧性。主持人提到的问题就是这样的。那是在2005年,当时胡锦涛主席就要访问加拿大,那是他第一次访问加拿大。我是刚到加拿大驻站。

9月6号下午,渥太华正在下雨,当时我觉得没有地方去,就进到议会大厦里面,因为记者可以在议会大厦里采访。当时正好举行这个记者招待会,已经开始了。参加这个招待会的组织正在很放肆地攻击中国的人权、民主。我平时对西方的反华言论就有关注,所以都是有所准备的。但在当时现场遇到这种事情,对我个人来说比较偶然。

碰到这种事情,我认为自己必然要做一定反应,所以当时我就站出来向对方进行提问和反驳。后来加拿大新闻社新闻组的组长桑恩先生发了专稿。加拿大的主要报纸都刊载了这篇稿件,特别在蒙特利尔,一个法文报纸放在头版头条了。桑恩先生的这篇稿件大概有近一千字,题目是“中国记者为中国人权记录辩护”。他写道,在议会大厦举行的一次批评中国人权状况的会议,被一位中国新闻记者变成了论坛。他是来自人民日报,并指明了我的名字——李文政。

接着这个报道说,这个新闻发布会正好在胡锦涛主席即将来访前发生。大赦国际组织了这次会议,要求加拿大政府向胡锦涛主席提出,中国要按照他们所想象的停止有关做法,按照他们的要求改变。我反驳说“大会主席先生,您这种指责应该说是出于对中国的不了解,包括有某种虚伪的含义”。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处在一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任何一个社会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它面临的任务,优先发展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我打了一个比喻,就好像一个富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他的邻居非常穷,却有十个孩子。这十个孩子穿衣、吃饭、旅游、读书、就业不可能按照富人那么优越的条件去做。所以,如果你们现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按照你们富人管理家庭的方式,要求穷人也那样做,显然不切实际。而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我的反驳对加拿大记者而言,有一种新鲜感。

主持人:之前没有中国记者对他们的看法进行过特别有力的反驳。

李文政:他们认为我的说法有一定说服力。当时加拿大主要报刊发了,还有港台的主要报纸发了,还有南美国家的报纸都登出来了,他们都认为这个符合实际,符合实际就有说服力。

每位中国人都有义务为祖国加分

主持人:这种发言是经过长期的积累的。

李文政:事情的发生有偶然性,但是进展如何就有必然性。请允许我在这里讲一些个人的感悟。当今世界,信息交流非常频繁。每一个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不管是来自媒体,还是普通人,当然外交官更不用说了,都承担着反映我们国家事实,为我们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事业,为我们国家发展讲话的责无旁贷的义务。

用一个比较常用的词叫做“维护我们国家的形象”,这种“维护”如果你实事求是、有说服力,世界上还是有人愿意听的。这就在于我们怎么样争取机会、利用机会,然后按照我们新闻记者应有的修养,实事求是、比较恰如其分的讲出我们的观点和立场。这个时候讲话就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也是对我们自己事业的维护,是一种呼唤、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主持人:您当年在加拿大的行为非常暗合我们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就是“国家形象的推广和塑造”。我们每个在国外的中国人,都应当积极参加国外的,能够让中国露面的,能够给中国加分的活动。是不是这样?

李文政:你这个想法我是完全同意的,这个非常重要。人讲话要100%的正确,这当然是最高境界,我们要有这样的目标。但是实际上,过于苛求,要求每个人的讲话,每个记者的讲话,每个企业家的讲话,都能够和《资本论》一样万古长青,找不到一点毛病,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一种自我束缚,就会无所作为。

因此,一方面,我们大家要能够了解中国的立场、政策,最好是有十分的把握。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我们想说的话。我记得前几年外交部也提出来这叫“整体外交”,就是不仅仅是驻外大使一个人替中国说话“我现在声明”,而且要所有人都很顺其自然的,根据场合的需要主动而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世界对中国会有更多的理解,中国会离世界更近。

主持人:每个人都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李文政:这种说法是很生动的。

华侨华人投身当地建设 心系祖国发展

主持人:好,谈了这么多,我想再问问您,加拿大的华人,他们对宣传我们祖国的文化,还有促进加拿大当地社会发展方面都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

李文政:华侨华人在中加两国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100多年,加拿大修筑一条贯穿加拿大东西的太平洋铁路,长5000公里,其中就有数万华工参与了铁路的修建,而且承担的是最艰难路段的修建,5000公里的铁路,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个中国工人死在枕木底下。当时中国劳工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两年前加拿大政府承诺对当年铁路工人家属给予一定补偿,而且高度评价了中国劳工对加拿大的完整和统一做出的贡献。因为正是通过太平洋铁路,地域辽阔的加拿大才强有力地连在一起,结合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上的整体,这也是现实意义上如今加拿大诞生的第一步。所以华人在中加两国关系发展上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他们历尽艰辛,做出了很大牺牲。

现在华人华侨在加拿大人口处于第三位,有150万人左右。去加拿大最早的是台湾人、香港人,还有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最近十年,大陆移民越来越多,现在大陆移民可能占整个加拿大华人华侨的一半以上,这些移民很多都是学有所成,有技术的。

最近几年,加拿大的华侨华人,在祖国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都积极为祖国捐款。在关键时刻,华人都是主动、积极地想到祖国。这么多年,我们国家欣欣向荣,一天比一天强大,国际社会有目共睹。广大华人华侨也欢欣鼓舞,因为祖国的发展也是他们的荣耀,提高了他们在加拿大的地位。

在工作上有建树的,在事业上有成绩的华侨华人,经常回国交流。我认识一位加拿大科学院的院士,搞流体动力学,也就是航空航天基础理论研究,他经常回国探亲访友。这些高层次人才对促进中加交流合作非常有意义,他们作用越来越大。

主持人:我们在加拿大的华人不仅积极投入到当地生活当中,也是心系祖国,努力为祖国能贡献一份力量就尽力而为。

李文政:是这样的,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成就、他们的贡献得到了中加两国政府、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所以,每次有中国领导人访问加拿大,都会看望华人华侨代表,血浓于水。

准确反映新闻事实、推动中外交流是毕生追求的目标

主持人:李老师,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我在您的专栏里面还看到您经常发表诗作,我们都说“文章千古事”,你觉得您作为国际新闻记者,最大的理想或者是愿望是什么呢?

李文政:作为记者,特别是国际新闻记者,一方面能够把所驻站国家的情况如实地介绍给读者,另一方面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世界风云变化,能够推动中国和国际的交流和合作,而这种交流和合作最终能够促进我们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够做出某种贡献的话,应该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也是职业的成功,也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主持人:今天谢谢李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多自己工作当中的深刻感悟,并且对于一些话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再次谢谢您作客我们的访谈室!

李文政:谢谢各位网友,希望大家批评,看法和感受很多地方不那么完整。

主持人:李老师也经常写书,最近也发表了6篇著作,我们也会推荐给网友,让网友多多关注您的著作。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李老师发表的更多文章和著作。

李文政:谢谢,我一定努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