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多元视野:看看加国的英文网站怎么说 /

多元视野:看看加国的英文网站怎么说

一个印度家庭的移民故事

从51网站的文章和论坛可以看出,中国移民群体的感受大多集中在物质生活层面,觉得加国生活艰难,甚至不少人动了“回流”的念头。但是,也许种族及宗教的原因,印度移民感受更深的,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失落。

下面的这篇文章就反映了一个印度家庭移民加国初期,比中国移民遭遇的文化冲击还要强烈。由于不食猪肉,故在社交场合出尽了洋相;由于服装打扮的缘故,白人孩子对印度妇女要么公开指指点点,要么见她们象见到怪物似的避而远之;印度孩子在学校因无法举行宗教仪式而痛苦不堪,同时饱受歧视。文章作者坦言,911 之前他们穆斯林移民对在加拿大的生活充满信心,而 911 之后则对未来感到恐惧不安。作者有句话讲得十分精彩:人类最大的疾病是无知,最大的不幸是彼此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尊重。她有怎样的移民经历呢?请读者点击阅读这个印度家庭的移民故事:When cultures differ: a glimpse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an immigrant Canadian family

加拿大现行的移民模式是不是最佳的一个?

本周一,加拿大主流英文大报 Global and Mail 刊登了一篇专文来评价加国的移民体制,其题目就颇惹人注目,“加拿大现行的移民模式是不是最佳的一个?

文章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对加拿大的移民政策进行了从外到内,从古至今的全盘考察。所谓从外是指,欧洲国家对加国移民模式赞誉有加,尤其是德国,羡慕加拿大引进了高层次专才,而德国则失之于长期以来对蓝领劳工国门大开,以致今日高科技人才缺乏而来自伊斯兰国家的劳工却赖在德国不肯离开,带来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

所谓从古,虽然有夸张之嫌,但作者确实对新老移民、移民与本地加人进行了反复比较。例如,作者举例说,在1996年,新移民的收入下降到仅相当于本地加拿大人的60%;而新移民就业率也从1984年的85.4%降到1996年的68.3%。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现行移民政策的种种弊端:新移民比上一辈老移民的教育程度高出许多,但他们在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却还不如上辈老移民,其中国外学历不被承认是原因之一;政府花费了不少银子在语言学习和技术培训项目,但并不是移民工程师或医生所真正需要的。他们需要自己的国外学历得到认可(作者举例说,最好象澳大利亚那样,在颁发移民签证之前就予以认证),使他们落地之后就能生根。虽然加国的移民模式在外面捞了个好名声,其实际上问题多多,这也是为何很多移民来加之后大呼上当并动了回流之心。粗略估计有1/3的技术移民登陆之后要么重返故乡,要么飞向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

加国的移民模式是成是败,是好是坏,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不仅给出了新的事实,也作出了比较中肯客观的评价。笔者的介绍难免挂一漏万,或是多有偏颇,要知究竟,还是请读者自己去看看:“Is the current immigration model the best one for Canada?”

对移民模式加国各族裔人士都有自己的看法

象我们51的网友一样,也有人在 Global and Mail 的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看到的对以上文章“加拿大现行的移民模式是不是最佳的一个?”的评论共有23篇。参与评论者不仅有加拿大各省的,也不乏加国之外的,比如美国和印度。为节省读者的时间,笔者想把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分为两大类:一种观点认为加拿大需要移民,吸纳移民并发挥其所长对加国对移民是双赢;另一种基本上对移民持否定态度,抱怨移民影响了本地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认为移民是对加国安全的威胁。

下面两篇评论属于第一种观点。

第12条评论: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评论者首先声明自己是本地出生的人,同时也是受过良好教育并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但他自己也失业或就业不足三年半了。评论者从本地人角度用自己的经历说明在加国找到合适工作的艰难,所以能够体会到移民的处境与苦处,颇有点所谓“换位思考”的味道。点此查看第12条评论

第21条评论:这一篇的作者坚持移民举措尽管有弊端但对加拿大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进而毫不客气地批评反移民的人士是缺乏远见。评论者认为关键在于如何选择移民以及他们来了之后该怎样正确对待,并使之真正实现其“加国梦”。点此查看第21条评论

下面两篇评论属于第二种观点。

第22条评论:这位老兄的观点显然是偏激的,他将加拿大奉行的也得到广泛赞誉的“多元文化”精神与国策斥之为“垃圾”,认为是对加拿大国家安全的威胁。他认为最有资格受到礼遇的应该是白人移民之前就已经居住于此的土著印第安人。他也坚持基督教才是正宗。令他大为不满的是,穆斯林在这儿可以自由自在地举行宗教仪式,而在伊斯兰国家信仰基督教是十分危险的。大家不要见怪,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位老兄的错别字还真不少。点此查看第22条评论

第23条评论:这位仁兄的观点恐怕咱们大陆移民既不敢苟同,同时看了也会不高兴的:他的意思好像咱们移民是逃荒要饭来的,咱们在国内的日子过得太寒碜太凄惶,才奔加拿大的美好生活与福利来的。这个说法难得让移民们心服口服,或许还有人会大呼冤枉。点此查看第23条评论

若读者有兴趣,可点击此处阅读所有23条评论

西人要用“风水”来改进爱情生活

移民的话题多少有些严肃。最后我们不妨来点轻松的话题,比如聊聊“风水” 。

很多人知道,“风水”乃是咱们中国的国粹。在过去,尤其新中国建国之前中国人都十分看重“风水”,尤其是建屋造房啊,为老人选择福地啊,那可是有很多的讲究。所以难怪旧社会“风水先生”既是个收入颇丰的行当,还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据说要是一不小心冒犯了“风水先生”,他随便使个什么法子,重则让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轻则让你丢魂落魄,寝食难安。

其实我们作为中国人,一般大家对“风水”所知甚少。尤其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文革时搞“破四旧”,“风水”也就当然在扫荡之列。有意思的是,我到湖南韶山参观时,恰恰发现毛主席故居的风水是相当的好,背后是巍巍青山,藏龙卧虎;屋前是一池碧水,恬静安详。据说毛家的先人是十分讲究这个的,故后来才会出这么个“真龙天子”。

你也许想不到很多老外也对“风水”情有独钟,有的甚至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不信你到英文书店去看看,有关中国事物的书籍除了易经就是风水了。你也别小瞧了老外,他们有时对中国这种东西的了解比你我都还要深刻。当然如果你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且当别论。如你不信,不妨看一篇老外写的英文文章,不仅对风水有浅显易懂的解释,而且把它的原理运用到人们生活实践中。

此文作者罗伯兹就谈到,所谓风水就是要在你的生活空间创造一种“气”,并让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在你的卧室象一股轻柔惬意的风,一汪幽静蜿蜒的水。反过来,如果你忽视了“风水”的重要性,你的生活环境就会象装满青苔与落叶的一潭死水。这会使你生活的热情与志趣大大降低。在该文中,罗伯兹来了个“中为洋用”,声称按照“风水”原理来设计或重新布置你的居室,不仅使你感到心情舒畅,还会使你的爱情生活大为改进。不管你是否相信罗伯兹的话,不妨试一试她提出的10条建议。请点击连接阅读她的 如何巧用“风水”原理来改进你的爱情生活

编辑后记

这一“多元视野”的栏目,是我们早就想做的一个栏目。记得大概在3年前,本编辑偶尔进了一家印度人开的超市,随手翻阅到一份印度移民办的免费报纸,是用英文出的。头版有一篇“Letter to the Editor”的读者来函,是一位刚刚移民过来的中学生写给该报编辑的:内容和51网站的新移民的文章差不多,大意是新移民到加拿大来多么地不开心。唯有文章的最后一段令笔者大跌眼镜:这个中学生说,他/她班上有好几个中国的移民同学,为何中国的移民同学个个都如此开心,而我们印度人过来以后个个都愁眉不展呢?我当时读到这里非常吃惊:别的族裔的人士,怎么会认为中国移民到加拿大来了以后,都过得挺滋润的呢?看来,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天空下,不同族裔的人士之间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

终于,51网站发展到今天,我们扩充了编辑部的力量,可以开始尝试办这样一个“多元视野”的栏目了:但愿这个栏目能够成为我们中国移民和当地其他族裔人士相互交流的一个窗口:让我们了解加拿大当地人和其他族裔移民的工作和生活,也让我们中国移民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和评价华人在加拿大的行为的。

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在“多元视野”这个栏目里,我们将给网友推荐一些加拿大英文网站的文章。这些文章既包括本地加拿大人以及其他族裔移民人士在加拿大生活感受,同时也包括当地人及其他族裔移民对华人社区的看法。例如,其他族裔移民在加拿大生活得快乐不快乐?华人社区的重大事件,如人头税问题,以及最近发生的两个留学生遇害问题,他们又有何看法?

我们对选编的每一篇英文文章,都会写一篇简单的中文导读。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照顾到有些网友可能英文阅读有困难,或者网友没有时间和精力把英文读完,他们看完中文导读也就基本了解大概意思了。

我们觉得作这样一个栏目,最大的困难不是在于中文导读有多么难写,而是在于不知道如何选择网友们感兴趣的文章。是的,这里的英文网站多不胜数,到底有哪些网站的英文文章,可能是我们的网友们感兴趣的呢?

所以,我们只能依靠网友的帮助了,希望热心的网友给我们推荐文章来源。这项工作并不难做,若有网友发现了好的文章,将其 URL 地址贴到 e-mail 中,然后发送到我们网站编辑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就可以了。但愿各位热心网友的举手之劳,能成为我们网站这个栏目维持下去的不尽的源泉。

(本网编辑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