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紧急军事调整:中美大战一触即发?
自从二战后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失败之后,德国改弦易辙,不但对历史负起了应有的责任,还为美国马首是瞻。尤其是在美国反恐战争中,德国更是积极的投靠美国,直到现在,德国依旧在阿富汗驻扎着4600人的军队。同时为美国建设了多条战备公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公路就是从连接阿富汗和中国边界,通往瓦罕走廊的公路,这条公路可以说非常的坚硬,充分体现了德国的建筑水平——要么不建,要么就建造百年工程。据说这条公路,可以通过重型坦克不说,还能即便是重磅炸弹的轰击,只要稍作维修即可继续使用。
或许德国当初建造这条公路的时候,没有想到美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打算,但是现在美国在东亚 的动作越来越偏离预想的轨道,围绕着中国的危机也越来越深。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越来越依赖大棒政策,而中国也越来越不怎么顺从美国的意志。更何况,中国内部也有鹰派,一旦鹰派掌权,那么中美之间的斗争将不可避免。现在由于中国内部的问题,中国已经有鹰派要掌权的迹象。所以,德国开始了二战后的最大的军事调整。
德国军事政策大调整,从义务兵制转向自愿服役
德国在下一年的军事大调整,将是二战之后最大的,最关键的一次。主要有着两个方面的调整:第一个方面是将德国的义务兵制,向自愿服兵役转变;第二个就是将在明年继英国之后迅速的撤出阿富汗的驻军。德国的驻军在阿富汗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驻军。而德国将义务兵制向自愿服役转变,也是预示着,德国将采取一种消极的军事力量。
德国现在有7000万人口,凡是年满18岁的德国人,都将会有军事义务;但是德国现在突然之间做出这样的改变,还是让美国等国家震惊了一番。或许德国存在经济问题,但是作为欧洲的大国,德国主动的放弃军事力量,可以说是做出的巨大的让步和调整。
另外,由于服兵役的改变,使得德国,将不可能再次在阿富汗长期驻军,因为驻军对德国的经济和政治来说,都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制约作用。
而且由于地缘利益的问题,由于中美关系的问题,德国或将面临非常巨大的威胁,在此状况之下,德国以退为进,通过修改政策,达到远离阿富汗战场,尤其是和中国可能面对面冲突的可能性。
撤回阿富汗德军,放弃美国大腿,躲避中国战争可能
无疑,德国撤出阿富汗的德军,对美国来说如同塌陷了半壁江山;而且德国不同于英国,英国至少还是二战的盟友,虽有分歧,但是内心还是一起的;这次德国明摆着放弃抱美国的大腿,不是到了非常危险的局势,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么什么是危险的局势呢?
看一看,美国在中国东亚的所作所为,但凡有一点血性的人,都会怒发冲冠;虽然表面上中国算是隐忍和谐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这种被压抑下的愤怒,要么指向当局,要么将指向外部敌人。
所以不论是什么样子,中国都将面临一场巨大的改变,而改变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呢?已经不是战与和的问题了,而是战争扩大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更何况,中国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北极熊——俄罗斯。
德国是聪明人,打一打阿富汗缺医少药的恐怖分子,还能凑合,要是和中国面对面的开战,那将是悲惨的结局——因为,德国人不会说汉语和英语,中国更不会德语。双方想投降都没法沟通。
中美战争——不在于中国退了多少,而在于美国逼近了多少
一段时间一来,德国一直困惑于中国执行的政策,每当美国像饿狼一样冲过来冲进中国的利益底线以内,中国的反应不是打出去,而是往利益底线外面扔一块肉;退一步扔一块,扔一块退一步。那么中国到底是希望美国离开自己的利益底线呢?还是在诱使美国走进中国设下的圈套?毕竟中国是下套的老手了,这个在几千年之前的兵法里已经使用过了。
另外,中国内部对中国采取的这种方法并不认同,而且大有急剧反弹之势。而一旦中国被这种形态的意识所裹挟,那么倾巢之下,就不会有完卵了。这是对中国的认知。同时对美国的认知,也让德国忧心忡忡。
现在中国基本上是采取守势,而且中国一直在有限度的退守;问题是,美国总是一次次的绕过中国利益的马季诺防线,跑到中国后方来,对于这一点美国逼迫的太厉害了,怎么让中国人安心呢?在这种步步紧逼之下,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真实太大了。即便中国不出手,美国也会逼中国出手。而中国一旦觉醒,一旦放弃在国内外的自己的私利,那么美国时候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呢?
战略收缩的欧洲能避开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从现在多个欧洲国家的军事动作,我们看到,整个欧洲在不断的融合之时,都在采取一种军事减负现象。英法军事合作,德国军事减弱,还有更多的国家,正在逐步的降低军队的数量。
明面上的理由是欧洲的经济危机,但是现实是,整个欧洲已经渐渐明白,欧洲是自己的欧洲,不是美国的欧洲,再有,就是欧洲不愿意一直充当美国在欧洲对抗俄罗斯的保安,更不愿意成为对抗中国的一份子。
而一旦中美发生摩擦,那可不是小事情。中国为了在世界上的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和美国发生更大范围的对抗,而这种对抗,必定带来世界的重新划分,世界将再次分为两个部分,是要中国的利益,还是要美国的保护。那么这样一来,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
欧洲,真的能承受得起,有限核战争下另一次世界大战吗?一战,只不过是人类刚刚,走进热兵器时代,二战也只是赶上了核武器的一个小开头,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出了核武器还能有什么呢?面对这种危局,逃避,或许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人口和战争能力都不是非常巨大的欧洲来说。
总之,世界范围之内,都在唱衰,中美关系,而作为世界上最主要关系之一的中美关系,一旦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那么将是世界的不幸。但是世界都明白,留给中国人的选择,不多了。
美国去了黄海,美国游走在中国的东海,美国干涉中国的南海,甚至在中国周边派兵布阵,中国是不可能总这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民族英雄登上历史舞台,到了那个时候,美国跑是来不及了。
聪明的就早早的躲开,静静的看着,这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的来来往往。
相关阅读:
德国惊呼:日本让世界看清了中国的真实面目!
当前亚洲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中日领土争端中发生的事情,对于所有将自己的经济复苏建立在中国人消费热情上的出口国家来说是一个教训。
在这场关于两座无人居住的岛屿及其周边水域的争吵中,中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和方式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权力展示。它蔑视双边协议和贸易条约,也蔑视人权。它迫使日本这样一个国家屈服:日本企业使自己的未来依赖于这个亚洲邻国的购买热情和原材料。
信息是,谁和中国争吵,谁就会受到惩罚。谁依赖中国,谁就必须向它屈服。现在只是轮到日本,很多国家都会遭遇这种情况。其中也包括德国。
这场争吵当然不只关系到一名船长。他被日本人以在中日两国都提出主权要求的水域非法捕鱼为由逮捕。这场争吵还关系到富饶的渔场,关系到可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尤其关系到这个问题:谁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而中国却公开展示了自己的武器。日本商人说,中国不但蔑视共同研究相关海域的协议,同时还切断了稀土材料的供应。包括德国和美国在内的很多经济大国的未来梦都依赖稀土。没有这些材料,很多工业无法生存。如果施加这些压力还不够,中国就会毫不顾忌地逮捕相关国家的公民:船长被逮捕后不久,中国就逮捕了4名日本人。
几乎没有一个贸易国家能够承受这么多压力。人们可以指责营直人内阁缺乏外交经验,他们本应该预见到冲突,本应该认识到会掉进挑衅陷阱且没有对付中国的合适手段。
显然,日本最好是对船长提出警告然后把他遣送回国。而且,鉴于领土问题尚未解决,逮捕船长至少是不太明智的。
不过,日本却因此无意中让世界看清了中国的真实面目:肆无忌惮、渴求权力、自私自利。日本和其他出口国应该从中得到教训,不能再让自己的经济成就和这个国家挂钩。
贴后感: 骂得好!有些人一味责备我们政府,你们睁眼看看西方反华势力如此不要脸!撞船事件,我们政府有礼有理有力地展开外交努力,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却被西方媒体如此恶意攻击!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中德总理“超常规会晤”震惊世界 外交史上罕见
当地时间10月5日傍晚,中国总理温总理在出席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抽出时间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飞抵德国,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并共进晚餐。会晤的地点是在距柏林市区约70公里的梅泽贝格宫。
在中方事先发布的消息中,温总理此次出访4个国家:希腊、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并不包括德国。在出访行程安排之外突然造访另一个国家,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极其罕见。中德两国总理的这次“超常规会晤”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据悉,默克尔今年7月访华时后,多次致电温总理,邀请温总理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去德国做客,她想谈谈访华后对中德、中欧关系新的思考。温总理接受了邀请。
5日上午,温总理与默克尔共同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默克尔缺席了下午的第四次全体会议和闭幕式,赶回柏林着手准备与温总理的会晤。
下午4时20分,温总理乘专机离开布鲁塞尔,飞行1小时20分钟后抵达柏林泰格尔军用机场。在机场短暂停留后,温总理换乘直升机,前往梅泽贝格宫。
梅泽贝格宫是德国的国宾馆,位于柏林北部的勃兰登堡州,紧邻呼文诺湖,周边绿树成荫,主楼是一座建于18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
由于日程安排紧凑,中方起初建议在柏林会晤,以缩短路程。但默克尔执意将会晤地点选在梅泽贝格宫,她说,只有会见与德国关系最密切的外国领导人才会选择这里。她特意安排直升机接送温总理,以便腾出更多时间来会谈。
下午6时40分许,温总理抵达梅泽贝格宫,默克尔在主楼门前迎接,两国总理紧紧握手。
“非常感谢总理女士为我作出这样一个特殊的安排,这其实也表现出我们两个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了。”温总理说。
默克尔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发自内心地邀请您到这里来。我访问中国的时候也受到了您的热情接待。您能抽出时间赶来,会谈后还要返回布鲁塞尔,令我非常感动。”
“您的盛情难却”,温总理笑着说:“尽管来回时间长一点,但我们有机会可以再次就两国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温总理与默克尔的会晤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会晤中,双方高度评价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双方愿通过加强对话磋商和扩大互利合作促进中欧经济关系。德方将继续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
近年来,中德关系持续升温。默克尔出任德国总理以来,先后4次访问中国。在最近一次访华时,温总理亲自陪同她前往西安参观。默克尔在西安度过了她的56岁生日。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德国在欧盟国家中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大幅增长。同时,中德都是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两国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立场相近。
正是由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使中德两国关系持续向好。两国总理的这次“超常规”会晤,意味着中德关系进入又一个“蜜月期”。
与默克尔会晤后,温总理返回布鲁塞尔,飞机降落时已是晚上11点。次日,温总理将继续访问比利时,并出席第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