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盘根错节中的挑战:访移民部长胡平藻 /

盘根错节中的挑战:访移民部长胡平藻

在联邦政府内阁中,移民部长在包括华人社区的移民社会中是最聚光点之一,甚至其一举一动牵涉执政党的票源。但如果将视角放大到整个加国社会,移民部长又是个“吃力未必讨好”的烫手之位,他不仅需要伸手要拨款预算,还要平衡主流社会、少数族裔的不同利益诉求,面对部级官僚机构推动政策的压力。

难怪问起现任移民部长不足一年的胡平藻(Joe Volpe),如果再次大选连任,有无意愿再连任移民部长,他苦笑的称“最好不要了”。这或许是移民部长的“宿命”,只是他还不愿放弃挑战,希望给他多些时间来解开陈年之结。

圣诞节庆之际,本应欢乐庆祝,少谈政事。不过眼见着大选来临,还是试着约了胡平藻作次选前访问,本想其选区华裔选民不多,他也未必能抽出时间,不料他很快爽快应约,而且非常乐意与华人读者分享其移民部长的经历。

从1988年以来已5次竞选连胜的胡平藻,一直以来与华人社区有很好的关系,原本任人力资源部部长,不过政坛的一次非常事件,将他推向风头浪尖,也使更多华人认识他。那是因去年年初前任移民部长萨格(Judy Sgro)因受丑闻困绕而辞职,胡平藻“临危受命”接任敏感而具挑战性的移民部长之职。

移民部长好不好做?先听他讲一段经历,就知道这个部长位有多“热”。

那是去年年初胡平藻刚接任移民部长,座位还未坐热,迎来的不是贺声,而是从未遇到的抗议声。3月份“资助父母移民”团体组织包括华人、东欧裔等少数族裔代表,在其多伦多部长办公室前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抗议申请父母来加移民团聚审核时间过长。这实际上是移民部长久积存的问题,一时激发全部集中于新任移民部长尝到“苦果”。

胡平藻马上调动移民部研究解决方法,在4月就推出解决方案,包括联邦政府将在未来两年内,每年注入3600万加元,用来加快担保父母或祖父母申请的审理速度,以及支付帮助父母移民融入加国社会的费用。新措施实行后,估计在2005和2006的两年中,每年移民来加拿大的父母或祖父母人数会增加12,000人,是原来2005年的预测数量6,000人的3倍,总共18,000人。另外,在签发给父母或祖父母多次入境签证方面也会更灵活,他们在等候移民申请审批期间,可以多次来加探望亲人。

但就在新政策宣布的第二天,令胡平藻大为错愕的是,办公室来不及接的是抗议电话,原因是抗议者希望马上有政策来解决长期积压的个案,同时担心移民部言行不一。

胡平藻无奈的称,“我已经下令加快审理担保父母移民个案,审理个案大幅增加,但这需要时间来处理。”而另一方面胡平藻还需每项政策顾及主流社会的反应,一些主流传媒也经常批评移民政策,并非都与移民社区是相同的诉求。这使得胡平藻更举步维艰。

胡平藻上任后即被当头一棒,而且“资助父母移民组织”6月又在数大城市举行多次游行示威活动,该组织认为,政府的承诺与他们的行动互相矛盾,随后入禀联邦法院,要求法庭下达命令,加快处理父母移民申请,并对联邦移民部的故意拖延提出集体诉讼,要求给予赔偿。

这可能是移民部长的“宿命”,移民事务中的盘根错节,长久积压而成的问题,令部长总是处于矛盾的交汇点。

所以与移民部长访谈的经验是,即使再好的气氛下也难免会有“火气”出现,当记者将目前华人社区非常忧心的问题摆上桌面:移民审核期过久,移民甄别条件与加拿大劳工市场脱节,过於苛严的要求令潜在海外移民却步,大量吸纳高教育、英法语水准的人才抵加后失业,诸如此类一堆问题还没有讲完,胡平藻就已心有所知打断提问,回的一句话就是,“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要全盘计划去推行各项政策改革的目的”。

胡平藻面临着挑战,但他也得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动力,那就是他接任移民部长时,得到了总理马田的首肯,拥有策划5年移民计划的权力和财力支持,而不是以往的一年复一年的年度计划,希望能集中财政、人力资源、专业协会、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力量,解决目前移民事务中出现的难题。

如果看过往一年来胡平藻的颁令,确实也印证他所得到的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作了一系列有条理的长线改革,以回应社会的迫切要求。包括政府未来5年额外投入7亿元,用于整个移民体系的改进;推动联邦政府与各省移民厅的策略合作;增加资金投入新移民语言培训;推行专上学校国际留学生校外工作计划、毕业生可留加工作两年计划;未来两年中投入6900万元,改善公民申请的审批程序,使公民审批的平均时间回复至12个月,免除公民知识考试及语言能力测试的年龄从60岁降到55岁等等。

移民部长的难还不仅仅是处於各方攻击夹缝之中的窘况,更精深之处在于吸纳加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有热诚、有技术及创造力的人力,加拿大面临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的困境,吸纳移民建设加国是国策基石。”

这是胡平藻的移民政策理念,也促使他依此去推动各项政策的改革。但同样在谈话之中,可以感受到胡平藻的忧虑,因为他非常清楚目前的移民体系难以达到惠及加国社会的目标,许多行业正紧缺技术劳工,许多有资金的商人、有技术的劳工不想移民加国,大量新移民集中于大都会等等。

胡平藻问起一个问题,“你知道现在我们最缺的劳工是什麽?”相信华人一般都不会想到这个答案:卡车司机。他介绍称现在急需3万名卡车司机,在距安省10小时车程内,有2亿人口,运输需求很大,这也并非需要高教育水准、高语言水平的职位,却远比IT业需求更热,但可惜的是人力缺乏。

那何不就广开大门,吸纳海外卡车司机移民本地呢?如果仅此简单化寻找解决之法,那移民部长肯定不用太多烦恼了。这还是经胡平藻一番解释,才发现是一道很复杂的社会经济题目。这3万名人力引入,同时必须接纳他们所带来的亲属,就是3、4倍的移民人口,他们的居住、工作、社会服务等问题马上就会影响到本地社区形态,由此也带动建房的很大需求。

另一方面,卡车司机收入不低,但长年四处奔波,他们的消费经济圈可能未必在本地,维持本地经济利益又是一重考量。虽然胡平藻没有给予解答方案,但似乎他心中的答案也非简单可得。

同样的还有安省现紧缺2300名医生,而海外医生资格认定困难重重,都令胡平藻感到移民政策一定需要改革才能脱出目前困境。

但这种改革简单吗?以胡平藻的话说是他是“面对全民的部长”,以加拿大整体利益考量的部长,不是仅针对移民社区,甚至一个移民族裔的部长,就可心知一二。

内情人称,移民部长面对推动陈旧的移民部行政官僚体系运行、主流社会、传媒左中右势力的攻击等压力,往往超过移民社区的一次抗议或是陈情,许多问题不是今时今日才发生,而是积存已久的病垢。

如同海外移专业资格认证问题,并非移民部长可轻易左右,关键是涉及到加国各专业协会的利益,在保守势力之下,加国本土专业人士在就业市场上就会感受到威胁。同样开放留学生校外打工,也会造成一些本地学生联盟的不满,担心增加就业竞争性。

移民语言要求,连胡平藻也认为不少行业根本无需如此高标准,但在移民部行政措施制订的保守势力下,移民语言要求统一提升,移民部内部的部分高官及主流传媒的评论,并不乐见在加国社会中英法语强势的退落。

父辈同样是移民的胡平藻,同样感受到现今移民的困境、艰难,但他努力在构想一个系统管理方法,去逐步解开繁杂的移民事务中的病结,他每走一步都会面临不同方面的批评,但他已走上既定目标的道路,社会更寄望他能制订出真正有利於加国经济文化成长的移民政策。

就在这次访问后不久,总理马田宣布,自由党政府若连任,将取消新移民每人975元的入境费(landing fee)。这项由1995年开征的新移民费用,曾被指为“新人头税”,特别受到移民社区的批评。自然此际宣布是自由党竞选策略,但同时也可看出,胡平藻受命领军的移民部已充分得到财力的支持。

胡平藻如连任再续任移民部长,他会更放开手脚去做他的5年大计,即使未来他不在此位,也为继任者开启一条新的移民政策改革思路。(王迅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