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从ROM的“秦始皇兵马俑展”想到的 /

从ROM的“秦始皇兵马俑展”想到的

圣诞期间,老公的几个堂兄弟相约去ROM看“秦始皇兵马俑展”,以作为家族成员之间一次互相沟通的机会,当然,他们的太太或者女朋友是必不可少的陪衬。

老公和我曾经数次访问过西安的兵马俑馆,故而明白:相比西安兵马俑“原产地”的雄宏气势,多伦多ROM现展的这些个兵马,可能最多也就算是“样品”,所以一直都不为所动。但是这一次,因为这个发起人是个年轻的堂弟,为了不让其失望,也为了鼓励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我们还是欣然驱车前往。

ROM的兵马俑展果然不出我所料:规模小,统共不到十个陶俑兵马,被宝贝似地围护在一个个独立的展台中间,没有四匹马拉的战车也没有纵横列队,自然也显现不了那种兵戈铁马突杀疆场的壮观气势。当然了,鉴于文物的珍贵和运输的艰难,这样的展览也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为了让观众的票价物有所值,博物馆力求在展览工作上做细活儿:电脑荧屏指南、中英文讲解,和若干的小屏幕电影分别侧重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统一给中国带来的长远影响;兵马俑的发掘和现状;兵器战车制造的技术等等……虽然这些小屏幕比不上西安博物馆的环形立体大屏幕,但也场场座无虚席:不管是对兵马俑一知半解的中国人,还是对陶俑兵车心仰已久的外国人,都期待着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来对这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沉默不语的神秘陶俑多一些了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很显然从大陆来的移民父亲,推着两岁多的女儿,耐心地用中文给她讲解一件件展品并且回答她的一个个问题。同时我注意到,几乎一半的参观者其实都是华人,多以家庭为主,各个年龄阶层、说普通话的说粤语的都有。我原以为,任何一个去过西安的中国人都不屑于来光顾这个显然过于简单的兵马俑展,但也许有些人从来没有机会去过西安?去过的也许还想再比较比较?抑或年迈的华侨有心去而无力实现?又或许像这个移民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联想起中文学校坚持让孩子们学习中文的家长们,海外华人坚持自己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骄傲的这种情形让我觉得振奋。

我自己也惊奇地发现:在这个不大的展厅中,我学到的东西似乎比我在西安秦俑馆里学到的还要多,不知道是因为“少”故而“精”的缘故,还是因为在国外的中国人似乎对中国文化的视觉和嗅觉都比在国内更灵敏些?

尤其是在观赏了那个关于斧钺钩叉刀剑等兵器的制造过程的短片,想到那其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冶炼学制造学金属材料学和设计学等等学问,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之早,的确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同时也着实骇了自己一大跳:以前在国内看了无数遍兵马俑,不知道都看到了些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

真的,我发现,不但“出了国的中国人才爱国”,而且“出了国的中国人才能真正地欣赏中国”。其中的原因,以我的愚见,大概在于“距离生美感”:因为我们不用日日为生活的琐碎操心、为随处可见的不愉快耗费不必要的精力,因为“眼不见,心不烦”,所以有了空闲的时间和平和的心态来关心自己和了解自己文化的源头。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在此虽不是个十分贴切的比喻,大概也算是一层意思吧。

还有一个原因,我想是互相影响的结果:看到外国人对我们的文物这么上心、这样不辞辛苦地从中国运了来教育自己的民众,这其中的意义,想必不是金钱上的吧?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本身,岂不是更应该加倍地珍惜自己文明的产物?联想到我常常听闻海内、外的中国人不惜重金购买自己的文物回国的事迹,这种互动还是很鼓舞人心的。

就在我兴兴头地徜徉在中国的历史和过去的时候,我的那些加拿大名校毕业的堂兄堂弟的表现,却有些令我失望。首先,竟然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哪怕是一两件中国的四大发明,相反,他们个个都堂而皇之地认为:印刷和火药这样的东西,定然是西方发明的。要不是我最近正在读剑桥科学家李约瑟的传记(他通过自己的调查和研究,用24卷的巨著:“中国的科技和文明”来印证中国人为世界的文明进程所作做出的贡献),我的堂兄弟们的坚定和自持还真会让我怀疑自己的正确性。

他们都不是自大无知的人,就连他们的女朋友,也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正因为此,他们对中国的“无知”才让我感受尤深:为什么这些年轻有为的“开放”的加拿大人,好奇心可以驱使他们学习德语西班牙语日本语、兴趣可以使他们去委内瑞拉去巴西去日本逗留一年半载,对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的了解,却仅仅限于中国菜和“中国制造”?是他们对“红色中国”的“距离感”,还是中国在西方电影中一向落后、刻板的形象,阻止了他们的兴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

其中一个堂兄的女朋友卡蒂娜,读大学的时候因为一个 “文化交流项目”在北京的“清华”学习过半年,之后又去了中国的其他地方自助旅游。她说中国绝对“迷人”,她不仅爱上了中国的包子饺子,也爱上了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她也去过西安兵马俑,但这次还是义无反顾地来看ROM,只为了“重温一下中国的感觉”。和卡蒂娜聊天,有一种被认同和了解的感觉。我想文化隔膜的消除,只有通过这种相互之间的走访和了解,才能最终实现吧。ROM的兵马俑展,也算是朝着这个方向的一个友善的努力吧。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