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藏人看胡锦涛:“从眼镜底下看人的人” /

藏人看胡锦涛:“从眼镜底下看人的人”

选自《他领导中国:胡锦涛新传》作者文思咏 任知初 胡锦涛刚进藏时,难免也会碰到处理人事关係的问题,西藏自治区区党委、政府内的实权派对他这个“空降干部”是满怀戒心的。

当时胡锦涛在区政府任主要负责人的搭档,前有多吉才让,后有江村罗布。多吉才让是1959年“平叛”后因西藏“民主改革”急需干部而从甘肃调入西藏,一路升迁;1980年胡耀邦讲话之后,由于汉族干部大量撤出,他这样的藏族干部身价百倍,1985年当上了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区党委副书记,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但他与胡锦涛没有共事多久,就因心脏病而调回内地,担任民政部副部长,后来担任了十年民政部长,到2003年才退到全国人大,接替王朝文担任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而江村罗布则资格要嫩得多,接替多吉才让担任自治区主席,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比起他们来,比胡锦涛大四岁的热地是当地的实权派。据在西藏工作过多年、曾经近距离观察过他的徐明旭揭露,此人实际上是个“大流氓”,利用职权强姦了一个汉族姑娘。他的从政经历虽然远不如胡锦涛丰富,但是在西藏这块土地上如鱼得水。1977年,在“四人帮”刚粉碎之后中共举行十一大时,他就成为中央候补委员,填补了“四人帮”党羽被清除留下的真空,成为西藏革委会副主任,后来又连续担任了两届西藏区政协主席;在中共党内,他不仅从十二大以后一直当选为中央委员,更从1975年起担任西藏区党委副书记。2003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热地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要提醒本书读者的是:在西藏,由于藏族和藏传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特殊,政协的作用和地位都比别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高得多。而热地长期经营,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官场关係网,不论中央空降谁来当一二把手,都得和他搞好关係才行。

说起热地以降的藏族干部,据徐明旭的看法,西藏闹事的幕后真正鼓动者,是中共自己培养提拔的这些藏族高级官员,即所谓“翻身农奴干部”。这些既得利益者儘管与汉族干部有矛盾,想挤走他们,但他们的腐败专制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从自己利益出发,既不希望达赖回来,自己会被轰下台;也不希望西藏独立,从中央再也拿不到大把银子;他们只想在这个高原王国独享权力。他们看清了,可以从1980年以后胡耀邦、赵紫阳推行的路线中渔翁得利:只要藏民闹事,中共就会批评西藏汉族官员“极左”,就会加快撤走汉干,加快提拔藏干,加拨巨额款项。那麽,何乐不让藏民不时闹上一闹,好火中取栗?

徐氏看法,证诸事实,确有道理。不过,複杂的西藏方程式,当然并非只有唯一的解。

以胡锦涛之聪明,来到拉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自然心明如镜。热地究竟是否也属这一类唯恐西藏不乱的藏干,不能骤下结论。不过,人生地不熟的胡锦涛总是小心为宜。他谨慎地不去触动热地等人的既得利益,也不打乱原有的权力格局,这样慢慢地化解热地的戒备之心,渐渐在区党委中站住脚跟。热地后来说:“锦涛同志到西藏后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各个方面的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不同意见,决策很慎重。他认为西藏稳定是第一位的,他对我说‘多换思想,少换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锦涛同志的这种宽大的胸怀和非凡的眼光,对统一当时的干部思想、稳定干部队伍、实现西藏社会由乱到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非常佩服。”(14)

胡锦涛的内敛的性格,在中共官场上,使他得分不少。他对前辈钦敬,对平辈亲切,对晚辈尊重的态度,使他能很快融入一个陌生的人际环境。在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党代会上,胡锦涛还别出心裁地採取了一个敬老举措:请来一些在西藏长期工作过的党政元老,如原区党委书记天宝、原军区司令员却晋武、区政府副主席王和亭等人参加党代会,在主席台就座。这种礼遇自然让这些影响力犹存的老资格们笑得合不拢嘴。

胡锦涛还出席区政协为老人举行的团聚会,他讲话时祝贺长期为西藏革命与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前辈”、长期坚持在基层工作的“老模范”,长期同中共合作共事的“老朋友”的“三老聚会”,“三老”们可想而知暖在心窝,对胡锦涛自然满口表示支持。

不过,与相对于汉人来说更为率直憨厚的藏人周旋,胡锦涛这样的性格居然也产生了副作用,有时未必能使他们打消心头的疑虑。据一位曾经多次进藏区採访、与多位藏人交上朋友的作家介绍,藏人给胡锦涛取了一个外号:“从眼镜底下看人的人”,意谓他城府很深,别人摸不透。这样一个评价,大概是为胡锦涛始料不及的吧!(《他领导中国:胡锦涛新传》由明镜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