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财政局公布全市公车为62026辆 /

北京财政局公布全市公车为62026辆

本报讯 3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市财政局如约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这在全国也是首次。

信息公开促公车亮家底

政府机关到底有多少公车?去年北京交通治堵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叶晓静律师助理曾就北京的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两个问题,向北京市交通部门、财政部门等申请信息公开,市财政局答复称将于3月底公布。

前日,市财政局在其官方网站预算执行栏目里,公布了公务用车数量信息,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

公车数量依据决算汇总

财政局表示,此次公布的公车数据是根据决算要求初步汇总,尚未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此前申请信息公开的律师助理叶晓静表示,作为推动北京公开公车数量的人,自己对公开这个结果比较满意,但数据较为模糊,公车型号等没有获得。她表示,自己正考虑下一步的举措,如何推动公车信息公开更加丰富透明。

公开历程

● 2010年12月13日

交通治堵方案征求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治堵再次引发对公车的关注。

● 2010年12月下旬

新华社记者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了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回应”或“无法单方披露”。

● 2010年12月21日

律师助理叶晓静以普通市民身份,向市公安局、交通委及财政局申请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信息公开。

● 2011年1月中旬

叶晓静收到回函,财政局回函称3月会形成2010年公车数据,并表示“届时我局将提供信息”。

● 2011年1月18日

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表示,将在3月份向社会公布公车数量,并有望以后年年公布。

● 2011年3月31日

三月最后一天,财政局如约公布公车数量,全市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车6.2万辆。

背景

中央三公经费今年6月公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会议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的有关问题。

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对话

“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了进步”

申请公车信息公开的市民叶晓静表示将促使信息更详细透明

“如果不公开,是要有理由的,”去年12月21日叶晓静提交公车数量信息公开申请后曾这样对记者表示。昨日,获得公开数据后,记者再次对话这个推动了北京公开公车数量的年轻女孩。

新京报:市财政局昨日公布了北京公车数量,你有何感受?

叶晓静(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作为推动者,我感到很自豪。

新京报:申请的过程怎么样?

叶晓静: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态度挺好,他们给我的回复还是2011年的第1号,我觉得开了一个好头,至少说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了进步。

新京报: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这次行为?

叶晓静:作为法律人,这是行使知情权的正常行为。对于公权力,我们应该警惕它,时时监督。

新京报:你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叶晓静:能够公开当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当时申请了北京的公车数量,还有公车的型号,但这次只公布了数量,有些遗憾。财政局说这项数据是根据部门决算来的,看不到各个部门的公车型号。

新京报:你怎么看6万多辆这个数据?

叶晓静:这个信息过于简单,公开后也起不到具体的监督作用。同时,这个数据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车,只是北京街道上跑的公车的一部分。

新京报:那下一步你考虑怎么做?

叶晓静:我正在考虑怎么促使信息公开能够更详细更透明,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好。

算账

副局官员公车年均要花15万

昨日,叶青以一名副局级官员的配车为例,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公车开销账。

公车购买费用在20万以上。

●一辆车每年折旧费2万-3万;

●专职司机费用3万-4万;

●保险、车辆维护等费用2万左右。

此三项的费用保守估计8万。

●油费,每年约2万-3万公里。保守估计,油费约1.5万-2万元。按照他了解的公车使用惯例,公车办公事1/3;办私事1/3;司机办私事1/3,为此,油费可以乘3,也就是6万元左右。

加上一些不固定的费用,副厅级官员公车年均花费15万元左右。

专家观点

针对北京做法,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疾呼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给予肯定。就公车改革方向,专家给出不同的建议。

北京做法 财政买车均应统计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北京公布的公车数量范围说得比较清楚,作为在全国率先公开公车数量的省份,北京的做法应该高度肯定。

不过可能统计口径尚需完善,从北京公布的数据看,6万多辆公车应该是直接预算收入购买的车辆,但还有部分非直接预算购买的车辆尚未纳入。比如通过项目经费购买的公车,在决算报告中未必能够体现。

同时,此次公布的是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但公车的范围不止于此,还应该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购买的公车。

叶青认为,凡是公共资金购买的公车都应该纳入。保守估计,在未统计的口径中,应该还有3万辆公车的数额。

改革建议 设立公车服务中心

叶青建议公车进行改革,实行货币补偿。如以当地的收入为基础,按照级别发交通补助。他表示,改革一辆公车,每年可省7万到8万元。如果进行改革,全国最保守的估计也可以节约1000亿元。

同时,公车改革之后,可以设定一个公车服务中心,实行电话预定。每个部门用车几个小时,一个一个预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表示,要彻底实现公车改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取消公车。公车改革不仅仅是算经济账本,更重要的是政治账本。

既然普通市民可以乘坐公共交通上班,官员为何就不能效仿?

北京公开公车数量是“破冰”之举

漫画/李爽

3月底后,北京将摸清全市公务用车数量,并通过“谁申请向谁公开”的方式实现透明化。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北京团全团会议后,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向社会公开公车数量不是难事。(据3月6日《新京报》)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这是《报告》首次就公车消费问题明确态度。《报告》的这一表态,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回应,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不过,表态是一回事儿,落实是另一回事儿。《报告》提出的公车消费零增长只是一个“原则”,那么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出现“例外”?老百姓怎么知道公车消费到底是不是“零增长”?等等之类,都是问题。实际上,老百姓对公车信息基本上是“两眼一摸黑”:官方称全国共有公车200万辆、每年花费2000亿元,但这些数字受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说公车每年的消费多达3000亿元,更有人称超过4000亿元!如果连公车的数量及花费的金额都不知道,公众怎么知道它有没有增长?

具体到北京,也是一团糟。去年,北京市有关负责人称全市的公车数量为2万辆,但有关方面的人士则说多达70万辆——两种说法竟然相差数十倍!到底谁的数字更靠谱?仅凭分析、估计或者一个笼统的总数,肯定不能让人信服。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公车的信息,让事实说话。近几年,北京市两会以及民间不断有人要求政府公开公车信息,其他的地方以及全国也都是如此。

获悉公车的基本信息是讨论公车问题的基本前提。如果连公车的数量都不知道,一切都无从谈起。政府如果真有决心治理公车,公开公车的信息也是最起码的。公车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公众对此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公车数量及其费用也应该是重点公开和主动公开的内容,但这一法定的义务,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已经准备迈出第一步,那就是将公开公车的数量。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关于公车治理,国家不知下达过多少文件,但再多的红头文件也比不上一次具体的行动。虽然北京的“谁申请向谁公开”还是被动式的公开,公开的范围以及详细程度都还是未知数,但毕竟准备行动了——这意味着,冰封了几十年的坚冰即将被打破!

从技术上讲,公开公车数量的确“不是难事”,关键就看政府敢不敢接受监督、有没有诚意和决心。温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报告》明确提出今年的公车消费等公务支出“零增长”,这种宣示透露出来的决心确实令人振奋,但更令人振奋的还是公车数量即将公开的消息。我认为,北京的“公开公车数量”是对《报告》的最好回应,也是一场“破冰”之举!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透露,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分别针对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下单位做出规定,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 3月初,财政部根据此办法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从预决算关口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另外,各省份就此办法正在修订地方法规,在新办法出台前,一律停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编制和配置审批,并重新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此前,财政部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对所安排的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实施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等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公务车使用的管理。

政府有关公车改革的措施和决心在网络上获得了网民的一片叫好,一些代表委员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城市拥堵顽疾与公务车使用强度高有多大关系的争论尚在继续,但多年来公车滥用问题是造成群众“心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治理公务车的具体目标,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使公车改革尽快驶出百姓内心的“拥堵”。

2010年因连续3个多月在网络上曝光1000多张公务车照片而走红的“专拍哥”,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街拍公务车”的热潮。“专拍哥”坦言,想以此作为撬动公车改革的一个支点,并撼动公车私用这一“顽疾”。北京、深圳、郑州等地的网民纷纷响应,持续在网络上曝光当前公务车种种“怪现状”。

“专拍哥”蹿红网络是一个个案,但公务车改革问题却由来已久。一些网民认为,“专拍哥”之所以成名,是因为这些被拍的车并非都在执行公务,而这仅是公务车引发不满的原因之一。公车私用、超标超编、高额运行、违章驾驶……凡此种种,让百姓非常不满,而公务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又加重了财政负担、城市拥堵、特权思想、攀比之风。

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一个官员一旦具备用公车的资质之后,每年就会相应增加一笔不菲的财政支出。有的基层官员甚至没有公车就不办事,特权思想很重。

全国人大代表任建国认为,公务车带来的问题一个是攀比心理,凡是能享受这一待遇的人都想把车子搞得好一点,车辆购置费用、使用保养费用就控制不住了;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公车私用,这是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连续多年提交公车改革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会前在博客中透露,调查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2009年7月,网友一帖“史上最牛车改方案”曝出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弓长岭区的天价车补方案,引发公众强烈质疑。按照两区的车该方案,宏伟区党政一把手每年的车补高达7.6万元,弓长岭区区委书记和区长也有每年8万元的车补待遇。这一车改方案被网友广泛关注后,辽阳市政府通知上述两区停止车改补贴发放。

公车需要改革,早已是社会共识。面对从公共财政中源源流出的公车消费支出,尽管治理手段层出不穷,但10多年来几乎成效寥寥。不少网民指出,此前不少改革的办法,如公车货币化,按领导干部职务高低、工作繁简发放交通补贴,公车集中管理组建出租车队,给公车安装GPS等措施等,都由于在实践中或引发争议或难以推广,效果并不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常德传认为,目前我们的公车改革缺乏系统支撑,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公务员的工资薪酬制度不改革,就会通过公车改革来谋取更多的好处。此前一些地区公车改革变相成了给有车的公务员提供补贴,这样的改革不会让老百姓满意。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搁浅来看,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许多车改模式,不仅没能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相反是在车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化。

2010年初,昆明在西山、五华、盘龙、官渡4区启动“党政机关公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试点工作,封存所有公车,拍卖三分之二,留下三之分之一为必备公车,同时被拍卖公车的单位不许再购新的公车,公务员每月400元的标准,预计4区公务交通费年支出2588.72万元,比此前3年的平均数减少2051.32万元。

虽然不少网民对这一改革的最终效果表示仍需静观其变,但他们同时认为,在多地试点、多年呼吁而公车改革依然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的情况下,昆明改革的积极和进步意义不容低估。显然,昆明这一年的车改试水,终于触及到公车改革的核心区域。调查显示,昆明进行车改以来,80%以上试点单位公务员多选择私家车、自行车、公交车和步行来解决公务出行。

宋心仿代表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这是改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公车改革要真正见效,关键在于有效减少公车,适当保留的公车也不能专用、私用,官员在用车时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申请。

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说,走增加民意民智的公车改革和法制化路线,是公车改革的治本良策。要明确最低限度保留公务用车的范围、使用规范、公车腐败的处罚措施及保障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知情权、监督权。

全国政协委员林炎志说,必须加快公务用车改革,这样才能够增强官员的群众意识,改善机关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这种社会效果比省点油更重要。(新华社记者刘宝森、赵仁伟、秦亚洲)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现在公车根本没有明确的标记,要想改革,首先先让私家车和公车有明确的区别。其次要发动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花的也是纳税人的钱)。再次就是通过网络、媒体等曝光。公车私用这种现象应该得到有效的遏制。――刘飞

可以每辆车都加上GPS定位系统,每天的行车路线都要被密切监控,公车私用必须缴纳油费以及车辆折损费,另外还要加强公车监管,针对违反规定的官员要进行严厉处罚。公车改革如果不舍得下狠手,就很难有效果。――李特

公车私用实在是给群众带来很多不便,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大量的公车私用,限制公车已经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堵塞一个措施。给公车上面安装GPS导航、公车集中管理组建出租车队、发放交通补贴都是次要,要真正能够遏制公车私用关键是加大惩罚公车私用、专用的力度,一旦查出要严惩,并且能够不分干部等级地位,一视同仁,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公车私用的后果严重,自然没人敢去挑战规定。――高欣婷

是否也可以借用网络工具,套借“解救拐卖儿童”拍图的方式,全民发现公车私用即时上传,另外成立公车私用专项调查小组,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接受全民监督。――李斐

先不谈怎么用公车的问题,首先我们是不是该注意下公车数量的问题。在街上走的时候,十步一抬头就好像能看到一辆好似政府的车擦肩而过。公车的数量和“领导”职位的不匹配这个问题如果可以解决的话,那使用公车的情况也估摸能好一大半了。之后再解决所谓公车私用也就该简单明了很多了。――杨文

除了一些关键职位关键人员配备公车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免了,而采取补贴一些交通费用的办法。政府对哪些职位需要配备公车应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对公车数量应该清楚把握。总的来说,还是腐败问题,反腐倡廉这件“大事”做好了,也就不用管这些“小事”了。――汪兰

要想治理公车,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公开透明”。只要把公车的行为都公布于阳光之下,并且允许百姓质疑和批评,那么治理公车乱象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公车”的说法名不副实,名字里带一个“公”字,实际上是某些“私”人的特权车。――王俊岭

公车是否办公事,这个很难说的清楚,如果将公车使用纳入到监察范围内,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恐怕很难实现。如果完全通过市场化方法解决问题,取消公车,恐怕也不现实。当前最管用的做法莫过于总量控制:先由财政、审计部门摸摸底子,了解各单位各部门的公车使用情况并予以量化,对公车也实行“编制管理”,一个萝卜一个坑,公车数量的变动必须经过财政部门或同级政府事务管理局审批。――西铭

涉及到公车,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和国企的公车,有两个重点,一是公车私用、超标超编、高额运行、违章驾驶,是城市拥堵的一大贡献者,二是加重了财政负担,助长了特权思想和攀比奢侈之风,社会影响相当严重,治理已经箭在弦上。至于能否落实,还要看中央的决心的大小,因为这关系到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等官员的利益要害。假若真的破冰,其实也简单,严格控制标准,并把公车统一成一种颜色,落实群众监督。――栗彦卿

公车是一个普遍问题,对于已经成为藏污纳垢、引起民众极大争议的公车问题,上升到法制、政策的层面是十分必要的。公开和透明是最基本的方法,目的是获得社会舆论的监督,防止出现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另外,在法制层面,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惩罚措施,因为光是规定是什么问题,怎么做的问题等,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明确地规定应对举措,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公车问题。――刘鹏飞

公车对官员来讲是福利,也是面子。中国人好面子,中国的官员更好面子。撤去公车只是表面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撤除特权思想。――贝拉

公务用车的改革是一个长远同时系统的过程,因为这已经是涉及到领导干部的等级、群众矛盾、公车公务的实际情况和公车交通补贴等的问题。在公务用车问题上,有时候确实有公务用车急需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大量领导群体利用公务车进行非规章制度内活动的行为。公务车的存在本身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的公务车情况急需改革。对于公车改革,最要紧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公车体制,具体到何时用车、干什么、公务车预算等,让公务车的使用能够合理化合法化。――胡倩

用控制日益饱和的增量需求来满足人们对公车改革的愿望,同时显示政府公车改革的决心,确实是一种轻松的,划得来的买卖。增量好控制,那存量是不是就不解决了呢?如果政府有勇气公布存量公车,并严格按照配车标准,清退、拍卖,那才是负责任的态度。――笔笔的笔

公车的改革者是公车的使用者,指望这样的改革我觉得路途遥远,希望是第三方的责任者负责公车的改革,切实实现公车使用的效率和合理。公车的浪费体现在几个方面,修车费用、装饰费用、加油费用、空载。――刘小许

公车改革,除非引进新的监督力量,否则再严厉的政策都不具备执行力。偶不乐观。如果每个人都像专拍哥一样,睁大犀利的眼睛,团结起来,成为最有力量的监督集体,那么不仅公车问题,中国的许多顽疾都是可以药到病除的。只是,这个前提实在太蠢,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龙在天

公车私用不知道每年浪费多少国家财政,我觉得完全可以取消公车,如果公务在身可以租车或者乘坐公交系统出行,到时候报销便可,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公车私用的状况。――张欢

公车改革关键还是在相关部门的执行和审批。据悉某些地方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超市里面的东西都比平常的东西贵可多,很多公车都选择在这里购买物品,可以将这些物品的费用开在发票里进行报销,这也是公车改革需要重视的地方,避免公车变相的挪用纳税人的钱。――程鹏丽

公车改革重要的就是抓的狠不狠,光靠说是没用的。中央下力气狠抓,没什么办不到的。只要明令禁止做到位了,公车改革岂能解决不了。--杨宇龙

管车不如管人。虽然车看起来比人好管,但说到底还是人在开车。对于一心谋私不为民服务的人,还留在公务员队伍里干嘛呢?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很容易,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却很难,就像这车一样。管人不能光靠上级,因为上级也是从基层上来的,也要坐车。啥时候民众的监督真正有效的,真正管用了,那么中国政治的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愿天下倒霉的都不是临时工,被跨省的都不是网友。――蓝羽

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纠结,我觉得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这个问题是一个小节问题,虽然影响不好,但和贪污腐败还差得远,甚至比“生活作风问题”的严重性都轻得多,所以很多官员觉得无所谓改正与否。第二个原因是,这是一个儿子监督爸爸的问题。对于官员来说,财政预算是他们做的,钱是他们掌握的,你让他们在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上减少点开支,谈何容易;这就像一个孩子告诉爸爸“你不要抽烟了”一样,爸爸嘴上答应了,回头抽不抽孩子也管不着,反正兜里有买烟的钱,孩子也不可能24小时跟着他。因此,要让爷爷监督爸爸,就是中央下文,说,“你不要再买车了,一经查出,你是算违法的。”只有这样才行得通!――马超

像这样的问题 只能说雷声大点雨点小点,政策是好的,的确是为老百姓着想,但是落实下来就不那么简单了。――祁占奎

车贴的多少与行政级别相挂钩,让人感到有点官本位的意味。其实底下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更需用车。――小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