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胡锦涛访美的机会 布什为他争取到的 /

胡锦涛访美的机会 布什为他争取到的

美国人要在胡锦涛正式接管权力之前,先与他建立一定联繫,同时也就近观察一下他,为日后与他打交道作出各种准备。有分析家指出,布什通过副总统切尼邀请中国的接班人胡锦涛访美,也是为了逼迫江泽民确认向胡锦涛交班的意图。这一着棋,江泽民确实还不好拒绝:他还想在秋天到布什位于德州的农庄吃一次烤牛排呢。

不过,虽然当时中南海期待中美通过最高层互访使彼此关係进一步提升,就在胡锦涛访问美国前夕,布什政府却採取了20年来最不含煳地支持台湾的措施:1980年以来第一次正式邀请台湾的国防部长访美参加军事协商会议,并公开承诺在台湾受到攻击时协防台湾,推动对台湾出售军事设备和培训台湾军事人员;又披露美国核武态势评估报告,把中国列为“潜在敌人”,甚至赫然将中国与朝鲜、伊拉克、伊朗等所谓“邪恶轴心国家”并列于核攻击名单。4月4日,布什又签署了一项由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出席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的决议;4月5日,布什在新闻发佈会上竟称台湾为“台湾共和国”!

后来白宫澄清说是总统“口误”,北京却不这麽解读。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口误是人隐祕的下意识的曲折反映,这一口误,折射出美国的冷战心态、布什对中国“不友善”的阴暗内心。何况,当时美国还有后续动作:4月中旬,美国国会议员正式成立“台湾联线”,专门从事加强美国与台湾联繫。

北京不得不重新检视中美关係,并对当时的对美政策作出调整。中国领导人认爲,中美关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坚决反对美台之间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往来;美方任何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言行,都将损害并影响中美关係。

于是,中国对布什的对华政策作出一系列针对性回应:江泽民、李鹏、朱鎔基出访列国中一项指标性行动,就是在出访期间公开亮出中国政府对美国“反恐”方式持保留态度,并对伊斯兰教国家给予道义上支持。江泽民访问利比亚、伊朗这两个美国眼中的“邪恶轴心国家”,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江泽民称卡扎菲为“亲密的朋友”,在参观卡扎菲被美国炸毁的寓所时,江泽民微笑着向卡扎菲表示“美国炸毁了这些墙壁,但他们无法扼杀信念”。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江泽民表示中国反对美国在中亚及中东派驻军队。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南海对布什政府加强对台关係所表现出来的恼怒情绪。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南海将胡锦涛出访的日程作了仔细调整,特意安排先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访问;中央对胡锦涛访美并不抱过高期望,只是希望胡锦涛访美之际,中美双方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一起聚焦于共同利益,儘可能维持比较友好和宽鬆的气氛。

然而,胡锦涛心中有数:他必须以未来中国领导人的姿态建立起与布什政府的互信,与布什建立起私人友好关係。因此,胡锦涛并没有像江泽民、李鹏所期待的那样不作为,而是掠去中美关係中一切不愉快,在华盛顿展现笑脸。

胡锦涛访美,在不作为中有所为,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对美交往中最务实的一次。在2002年江泽民、李鹏、朱鎔基、温家宝等人联袂出访列国的春季外交攻势中,胡锦涛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是最后的、却堪称最引人瞩目的压轴戏。

海外传媒尤其是中文传媒,以空前规模和声势,对胡锦涛做了巨细靡遗的报导,掀起了媒体上的“胡锦涛热”。前面我们谈到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他作为封面人物,以六页篇幅详细介绍;《纽约时报》在他抵达纽约的当天,介绍了他的经历;在他前往华盛顿之前,《华盛顿邮报》也刊登分析报导,指出胡锦涛的这次美国之行相当艰钜,如果在台湾问题上没有能够取得美国政府的任何承诺,就意味着失败。在胡锦涛离开华盛顿之后,美国传媒也作了正面报导。

他们关心胡锦涛,其实就是关心中国的未来,不约而同都将胡锦涛同布什和副总统切尼的会谈,看作将为后江泽民时代的中美关係奠定基础的会谈。美国着名汉学家沉大伟(David Shambaugh)教授说,对于胡锦涛,访问是个熟悉技术发达国家、美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好机会,也帮助美国政府对于中国未来领导人建立信任。

分析家还从中共权力结构变化的角度,观察胡锦涛访美。美国CNN中国问题评论家林和立介绍:接近胡锦涛办公室的北京消息来源说,胡锦涛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美国专家班子为访问做准备。这同他去年10月访问欧洲五国的低姿态相当不同。他访问欧洲五国的主要准备工作,包括讲话,都是外交部和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准备的。但这次准备访美,胡锦涛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智囊团。同江泽民的幕僚相比,胡锦涛的外交顾问来自更广泛的背景。

实际上,胡锦涛在对外关係领域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联繫网络,早就开始了。2002年1月19日下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北京出席“中美关係国际研讨会”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和芮效俭,前驻沙特大使傅立民、前驻菲律宾大使索罗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主任柯比等人。表面上看,与一般会见外宾并无不同,胡锦涛说的话,既无新意,也无创见。但是,这次活动是由胡锦涛的外交智囊班子策划的,组织者正是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副手郑必坚,美方专家的核心人物,是哈佛大学的傅高义,他是第一个被邀请到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的美国教授,多年来一直在设法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第四代领导人接上关係。外电报导说,这次活动既表明胡锦涛的智库开始“浮出水面”,也是胡锦涛手下智囊与美国多年私下接触的一个公开宣告。
4月23日,胡锦涛乘专机离开北京,开始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三国之行。

陪同胡锦涛出访的除了夫人刘永清,还有一批“副字号”官员: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刘江、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令计划、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学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马秀红、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等。(《他领导中国:胡锦涛新传》由明镜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